刘嘉怡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600
浅析近代中国医院社会工作的历史
刘嘉怡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600
近代社会工作者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探索新的模式,积累了诸多经验,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民权我国医疗服务的质量,同时还可以适当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该文主要对中国医院社会工作开展的历史渊源和现状进行了分析,也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医院社会服务工作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医院社会工作;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
近代中国医院社会工作是从西方学习而来的,从引入实践以来就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发展到今天虽然总体水平与西方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实际上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历史。在把西方的医院社会服务工作的相关科学理论和工作方法引入中国的实践中,我国的社会工作人员不断进行创新和努力,这些努力都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实现了我国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质的飞跃,还有利于缓解现阶段我国医疗关系紧张的现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保证我国医院服务部更好的实现服务工作的开展,政府部门对医院的社会工作做出新的政策调整和实践变革。
关于中国医院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地,应该非北京协和医院莫属。该医院的社会服务部门在1921年宣布正式成立,是中国医院社会工作领域的先驱。创办之初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在中国有30年的历史,提倡社会医学理念的工作方法并推广至医院社会工作,很多记载文献在很早之前就对北京协和医院有很大关注,如该部张中堂、吴桢的回忆录就描写了社会服务部的历史沿革和相关内容、社会个案。但之前研究也存在缺陷,大多倾向工作机构的一般介绍或受限于社会服务部一隅,在资料的运用上存在问题。该文拟运用更丰富的史料来展现近代医院社会工作全貌,对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和启发教育做出系统的整理归纳。
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是1920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选派蒲爱德女士筹建的,她是麻省医学院附属医院社会服务部学习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士。在她看来,疾病问题的治疗对象不仅仅是个人,而是还包括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应该有更广的范围。
“社会问题有时随疾病呈现,而疾病又多是社会失调导致。这种循环状态,生生不己,将无比境”是《医院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到的思想,这也表现出该书作者宋思明等关于医院社会服务部建立目的的看法。
这种社会医学在中国真正得到实施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燕京大学社会系李槐春在1941年毕业之时做出了关于近代中国医院社会服务部价值的论述。20年后的1949年,很多学校的社会学研究者开始对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其中燕京大学的陈洁对北平和天津两家医院的社会工作服务部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社会服务部并不对之只作经济调查及经济援助”,社会服务才应该是该部门最重要的功能,是多种关系调整的中间人。
近代中国医院社工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把中国的国情和西方引进来的相关理念模式结合起来,极力找寻医院社会工作的辅助资源,这种思想在患者诊断的各个过程中都得到了展现。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也进一步实现了本土化,其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也进一步被扩充。
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成立时的状况可谓窘迫,“只有2名工作人员……人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问题”。蒲爱德在筹建时也对于医院社会服务是否能被中国社会接受存在着疑惑,但她还是和社工人员一齐努力,在实践,中国传统资源和社会治疗案例相结合,取得了重大成就。
例如,对患者进行家庭走访时有诸多注意点:“所有采取的举动应该立足于当地的风俗习惯,还有被调查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和所处的社会背景。”所谓“入乡随俗”就是面对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应该在具体的走访方案上进行调整。
此外,家庭本为中国传统最为看重的价值之一,患者家属的纽带作用可见一斑。蒲爱德亦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机构体系虽然不尽完善,但家庭可以作为解决因素之一。她提到:“西方福利机构在数量上远远多于中国……家庭的亲戚分担着各种责任。”因此她认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家庭”这一元素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行之法。
个案工作法是近代中国社会服务部最主要的方法,由于传入较晚所以还没有成为专业之法,仁月其在协和医院被推广之后,迅速地在全国各地不同的医院得到实行。
社会个案治疗,就是“社工人员将他各渠道获得的患者信息,整理清楚并系统做出个案记录。”此记录按一定格式而成,涉及到患者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住址等等,还包括家庭成员、工作和收入等,最后是用英文写成的意见和计划,作参考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帮助判断患病原因是否和社会背景有因果关系,并最终促进治疗方案的形成。
在医院社会服务工作的程序的内涵解释上,《医院社会工作》批判了把资金帮助和社会服务等同起来的行为。提倡的应该是“医院社会工作应有步骤:①须彻底调查,②据调查材料研讨诊断,③制定治疗计划,④计划的实施”。信息调查、研讨诊断、计划拟定和社会实施是作为严谨科学必不可少的4个步骤。
社会治疗是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个阶段,近代医院社工人员希望通过患者自身的意志改变单纯资金救助的方法。“患者因疾病压迫,不能自行解决而陷入困境。假如只能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虽然能够帮助一时,但是不是一个长久之计。甚至会使得患者形成依赖的习惯,欲海难填没有停止的时候。因此要想成功治疗,调动能动性是很重要的。”
由于社会服务工作是专门的职业,是一门科学,所以尽管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虽然都接受过一定的社会专业知识教育,在理解社会工作理念和程序上难免存在着专业知识上的偏差,这就对他们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针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素质培训应运而生。1949年,陈洁在相关医院的调查中发现,有医师反映部分社会工作服务部人员存在着医学知识上的偏差,“之前社会工作人员没有参与治疗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缺乏医学知识,所以我们希望除了基本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方法,这些大学生还应该接受较高深的护理常识和行为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对精神病学等知识也应该有最基本的要求。”
宋思明、邹玉阶谈起最开始步入社会工作领域的感想时说道:“最初来到医院的时候,对医学方面的专业术语,医生病人之间的心理隔阂等情况存在着理解的偏差和知识上的欠缺”,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在部门主任的安排之下,经常参加各个医科教授开设的演讲,在讲座中可以听到很多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每天阅读病例,对不熟悉的专有名词向医师请教或者直接翻阅书籍。在医生查房的时候多多跟随,听医生跟病患讲述注意事项,不懂得问题也可以及时提出,学习医学术语。医生外出出诊或者在急诊室看病情的时候也随同观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为了学习不同医科的知识,还每隔一段时间就换另外一科的专门医师跟随。就这样坚持了5、6年,从对医学常识什么都不懂,到跟医生谈话无所不知,看病也可以独当一面。
这2名前辈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到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刚进入医院社会服务部的大学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听医生讲座,虚心向医生进行请教,积极阅读病案,跟随医生巡视病房,定期科室轮换,做急诊的旁听等等方式都是可以尝试的,这不仅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弥补医学知识的不足,长久坚持下来还可以成为医学领域的专家,并且能够进一步加强与主治医生的沟通,有利于学习到新的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吴祯曾从1934年开始7年的时间里,一直负责管理和监督社会服务部的工作人员,他在提到对医院社会服务部们的评价时间说到:“我在社会部工作了6年,感触最大的就是它在社工人员的培养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抓得很紧。一些有关生理学、解剖学、精神病学的专业讲座都会安排我们去听,去做笔记长知识。”
1952年,国务院下令调整全国高等院校的结构包括院系构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大学都不得不取消社会研究学院,或者将其并入其他学院;在医院设立的社会工作服务部也不得不停止存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任务不再由专门人员承担,而是被分到各个部门和人员身上,不得不说是很遗憾的。”
回顾近代中国医院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不得不说的是工作人员在这个过程中的不断开拓和创新,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把中国的国情特色和西方的这套理论体系和方法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也积极进取,推动他们与中国当代社会相适应,也相应地推动医学界变革的发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医疗机界的医患纠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的医疗机构中的重要地位必须被重新确立起来,医生、患者乃至整个社会都寄希望于医院的社会工作能在制度上保障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重视医院社会服务工作部门的再发展、加大社工培养投入等等做法众说纷纭。无论如何能明确的一点就是,近代医院社会服务的发展历史告诉人们:“医院社会服务,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有益处的事业是值得被发扬下去的,在中国更是如此。”
[1]仇雨临,黄国武.从三个公平的视角认识医疗保险城乡统筹[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2):4-7.
[2]林闽钢.我国进入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推进时期[J].中国社会保障,2011(1):36-37.
[3]胡宏伟,李杨,郑丽莎.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实现路径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2(1):16-22.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医疗保障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
[5]申曙光,吴昱杉.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3(6):33-35.
R197
A
1672-5654(2017)09(c)-0189-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7.189
刘嘉怡(1996-),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201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