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摘 要: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其队伍建设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的通知,调整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工作职能设置、考评考核指标等,努力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到新水平。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还是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缺少重视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了进行明确规定,, 但在具体操作中,各高校对于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投入更大,相对辅导员在职称、进修等待遇关乎其切身利益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缺乏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没有突破非职业化和非专业化这两个瓶颈。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 辅导员工作主要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许多人认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起不到作用,过于空乏,导致辅导员在高职院校中仍处于一种无地位、无竞争力的处境,从而对本职工作缺乏认同感和成就感,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二、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晰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中提到: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其中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但现阶段,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工作安排存在偏差、错位。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职责没有明确规定,很多工作混淆不清,导致辅导员、班主任在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从学生入学报到到毕业离校整个在校学习阶段,一切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各种事务性工作最后都落到了辅导员的身上,学校任何部门都可以给辅导员分派工作,事务繁杂,千头万绪,辅导员往往就成了打杂者,这使得辅导员承担的服务性、事务性的工作远远超出辅导员应该从事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的工作,完全就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真正的本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来提高自身工作水平,造成辅导员工作“缺位、虚 位、错位”。
三、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管理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在辅导员队伍管理方面存在把辅导员工作简单化的倾向,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机制不完善。现在辅导员管理虽大多校、院二级共同管理,但辅导员实际上哪个部门都能指挥辅导员的工作,导致许多辅导员有多个直接领导者。多头领导问题存在,直接导致工作关系的混乱,导致辅导员疲于应付和对工作的盲目性;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学校升级而成,缺乏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中职的管理模式,直接导致了辅导员队伍在定位、管理、考核等诸多环节中不合理;三是缺乏科学考核机制和激励政策。学校对辅导员队伍重视不够, 较少组织业务培训以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使得辅导员跟专业教师相比,个人专业素质能力提高相对较慢。同时,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不能量化,辅导员之间分工不均,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考核内容跟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内容不统一,导致考核结果不能有效的反映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使得辅导员对工作缺乏认同,干几年就像转岗,最终影响整个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 16号)》.《人民日报》,2004-10-15.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N].《中国青年报》, 2006- 08- 01.
[3]朱文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6( 3) : 39- 41.
[4]元正坤.对高校辅导员威信缺失的思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 (4).
[5]殷善兵.对政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