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特蕊
山西省侯马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 山西省侯马市 043000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及影响因素研究
畅特蕊
山西省侯马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 山西省侯马市 043000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导致失功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影响因素,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提供依据,服务于临床。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首次造瘘进行维持性自体血液透析因内瘘栓塞导致失功的患者35人,作为观察组,1:1匹配同期首次造瘘且至研究结束时内瘘通畅的患者35人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指标并利用观察组患者数据做COX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平均动脉压(MBP)、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甲状旁腺素(PTH)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线性回归分析出糖尿病、CRP、Fib、ALB与动静脉内瘘栓塞存在回归关系。结论:糖尿病、高CRP、高Fib为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ALB为其保护因素。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因素分析
建立并维持一条通畅的血管通路可以说是建立了一条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目前在临床中经常使用的血管通路包括中心静脉导管、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3种。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寿命最长、并发症少、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第一选择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但动静脉内瘘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因血栓形成而影响内瘘功能,因此找到影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加以干预,对于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以来于我院首次造瘘进行血液透析的79名患者,比较分析导致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每周进行透析2-3次;
(2)未进行过腹膜透析、肾移植,且本次入院为首次造瘘;
(3)手术方式均采取利用非惯用手的腕部或鼻烟窝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或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侧侧吻合;
(4)手术成功标准:可触及内瘘处震颤,瘘口处2-3cm闻及血管杂音、穿刺血流量达200-250ml/min;
(5)血栓形成判定标准:触及瘘管及流出道震颤减弱或消失,穿刺血流量<180ml/min,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栓形成;
(6)研究从内瘘成熟开始使用算起(术后4-8周),至内瘘因栓塞失功结束。
1.1.2 一般资料
观察组男性患者20人,女性患者15人,研究结束时年龄57.5±10.2岁,其中糖尿病患者13人;对照组男性患者21人,女性患者14人,研究结束时年龄48.2±9.5岁,其中糖尿病患者4人。两组患者性别比例(X2=0.059,p>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比较。
1.2 方法
1.2.1 透析方法
每周2-3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5h,血流量200~250ml/min,以碳酸盐溶液作为透析液,流速为500ml/min。仪器为Fresenius4008B,透析器为三醋酸纤维膜,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常规抗凝。穿刺点由动脉化静脉的近心端向动脉段移动,绳梯式穿刺,因为若穿刺失败必须加压止血,若先穿刺动脉段,加压后血管充盈不良,难以再次穿刺。
1.2.2 研究方法
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血压、原发病)、动静脉内瘘情况(血管吻合方式、术者、内瘘使用时间、内瘘开始使用时及结束时的超声报告)、血液化验指标(MBP、ALB、CRP、Hb、Fib、PTH)等。
1.2.3 数据处理
2.1 两组间观察指标比较
研究结束时,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平均使用寿命为68.5±17.7个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临床及生化指标(见表1),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MBP)、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甲状旁腺素(PT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1:两组间观察指标比较
2.2 观察组内瘘寿命与相关因素线性分析
糖尿病、CRP、Fib、ALB与动静脉内瘘栓塞存在回归关系,糖尿病、高CRP、高Fib为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ALB为其保护因素。具体结果见表2。
表2:观察组内瘘寿命与相关因素间回归关系(COX回归分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静脉端端、端侧、侧侧吻合,从而使表浅静脉动脉化,可以通过穿刺静脉获得足以进行血液透析的血流量。有研究显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2年通畅率65%,4年通畅率降至48%。[1]内瘘栓塞是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常见原因之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糖尿病已经是公认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结果也与之相符,观察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线性分析中糖尿病也是内瘘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高血糖和糖基化终末产物可引起体内一系列炎症因子表达增多有关,这些炎症因子损伤血管内膜,促使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红细胞的聚集,进一步形成血栓。[2]还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内瘘瘘口随时间缩小,而非糖尿病患者瘘口面积随时间增大,这也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原因,更推荐糖尿病患者使用腹膜透析。[3]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白蛋白36.65±5.57g/L,显著低于对照组39.75±6.28g/L,且白蛋白与内瘘栓塞线性负相关,是其保护性因素。这可能是由于白蛋白是机体营养状态的反映指标,低白蛋白代表营养状态不佳,血管弹性下降,也不利于血管内膜发生损伤时的内皮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导致内皮下胶原暴露,促进血栓形成。
[1]李泽争,王葳,姜燕,陆石,于秀峙,王巍巍,张金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11):961-964.
[2]李彩凤,许树根,沈淑琼,梁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2):78-81.
[3]胡代军,刘璠娜,尹良红.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再次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5):677-680.
畅特蕊(1977-),女,山西省侯马市人。2011年毕业于南阳理学院护理专业。现为山西省侯马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血液净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