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灿君,姚兆余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村两委领办型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杨灿君,姚兆余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通过对江浙两省21家村两委领办型合作社的实地调研,发现村两委干部将治理村庄的经验移植到合作社治理中,积极创新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治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两种组织间的边界交叉、村干部角色的冲突、对村干部的选择性激励不足和村两委班子不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注重监督机制的建设、强化选择性激励机制以及平衡合作社与村两委之间的关系等建议。
村两委;合作社;治理机制;创新;问题;建议
近年来,我国农村合作社迅速发展,截止2016年6月底,全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已达166.9万家,入社农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2.7%。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其质量却良莠不齐,在规范化发展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内部治理机制问题最为普遍。良好的治理机制是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完善合作社治理机制,优化合作社的经营效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前合作社的领办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农村能人、龙头企业、村干部这3种类型。与前两类主体领办的合作社相比,村干部领办的合作社被认为有较好的发展前途,这是因为合作社领办者与村两委融为一体,既可以发挥村两委的政治影响力和行政动员力,又可以发挥合作社的经营效能[1]。笔者对江苏、浙江两省21家村干部领办型合作社的实地调研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由村干部领办的合作社基本上都有市级或省级示范性合作社的称号,合作社的发展相对规范。同时,村干部领办型合作社很少由单个村干部领办,一般是以村两委的名义组建合作社,村两委作为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是合作社理事会的主要成员。因此笔者将村两委作为一个利益主体进行分析,探讨村两委干部如何发挥组织、管理和经营等才能,在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方面进行积极创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有效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资料搜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笔者组织社会学系学生于2012~2015年利用寒暑假时间,对江苏省(淮安、徐州、苏州、南京)、浙江省(杭州、宁波、金华)的21家村两委领办型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研,对21位合作社社长做了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同时在村两委的协助下,对11家合作社的核心社员(主要是村两委成员)围绕“合作社如何管理和规范发展”的主题分别进行了一次集体座谈。从表1中可以看出,由村两委领办的合作社其成员规模都比较大,社员在100户以上的合作社有15家,占调查样本总数的71.43%,县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有19家,占调查样本总数的90.48%,体现了村两委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运营能力。而担任合作社社长的村干部都是男性,都具备党员身份,且都担任村两委职务,文化程度普遍较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0.48%),但在年龄分布上以50~59岁居多,说明社长的年龄普遍偏大。
表1 21家合作社及合作社社长的基本情况
2.1 社长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展现
合作社的治理机制主要受到合作社负责人管理能力、经营能力以及社员间合作关系、信任关系的影响[2]。徐旭初等[3]认为,牵头人情况是影响合作社治理的重要因素。社长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人,是合作社的灵魂和核心人物,他们的能力和人格魅力能否得到大多数社员的认同直接影响到合作的实现程度。
首先,合作社社长能力的发挥主要体现为村干部利用自己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为合作社争取各种资源。取消农业税费以后,各种涉农的优惠政策和扶持项目越来越多,但这些优惠政策和扶持项目是非普惠性的,地方政府掌握着这些资源的选择性分配权,与基层政府有着良好关系的村两委可以优先争取到这些优惠资源。在调研的21家合作社中,所有的合作社都得到过政府在项目资金、技术培训、品牌建设、设施投入建设等多方面的支持,见表2;而且问卷数据分析也显示,有23.81%的合作社获得过政府资助;在合作社的起步阶段,有少部分合作社维持日常运转的开支费用也主要依赖政府资助资金。
表2 合作社获得的政府支持和资金来源情况
其次,合作社社长人格魅力主要表现为强调自身的责任心和无偿奉献精神。在问卷调查中,90%以上的村干部社长认为自己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社长愿意放弃部分利益,以此获得社员更多的支持,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合作社人,要有奉献精神,要有服务意识,不能只考虑自己,不考虑老百姓”(YLL茶叶合作社社长MGL)。“全部都是无私奉献,这是我份内的工作”(CM蔬菜合作社社长QZL)。有的社长获得政府的奖励,比如YLL茶叶合作社社长MGL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兴农”先进个人,用奖金买新型农机具,免费提供给社员使用,赢得了社员的尊重。
表3 合作社社长对自身素质的评价
2.2 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合作社积极探索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发挥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组建合作社之初,由于普通农户对合作社这一新生事物持观望态度,“村干部以身作则,带领几位党员加入合作社,以实际行动打消农户的疑虑”(DJ黄瓜合作社社长DHZ),“支部党员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承诺‘赚钱是各家的,赔钱是党员的’”(CM蔬菜合作社社长QZL)。在党员社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下,加上合作社第一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用动员,大家就自发加入(合作社)了”(DJ黄瓜合作社社长DHZ)。
合作社具有显著的益贫性,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理想载体[4]。在合作社的运行过程中,村两委牵头在合作社内部成立党支部,以党员社员为合作社骨干,吸纳贫困农户入社,通过结对帮扶,党员社员对贫困社员在资金、生产资料补助、专业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帮助,带动贫困社员增收。合作社通过履行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也赢得了更多农民的信任,提高了村两委和合作社在村庄内部的知名度。
2.3 合作社话语体系的构建
村两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创造合作社社员认可的、共享的一套话语体系。村干部是国家政策符号的译码者,有能力发明一套具有说服力的话语体系,在合作社成为政府大力推进的行政任务时,村干部结合乡土知识创造出一系列的口号来推动合作社的发展。在动员农户入社时,村干部需要借助村两委的权威及其群众基础,频繁地对农户做思想工作,向他们解释联合的好处,为此村两委发明了浅显易懂的口号:“当年回本,当年收益”、“赚钱是各家的,赔钱是党员的”、“强社富民”、“一年投资,多年效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等等,让社员看到加入合作社“有利可图”。在合作社扩大规模经营,需要动员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时,村干部也非常重视思想工作,随着土地租金不断上涨,土地流转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通过开村民大会,给他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租金从500元/667m2涨到800元/667m2,70%~80%的农户会同意(流转),那些不同意(流转)的,再做思想工作,用感情感化,做一百次思想工作也得做。”(DJ黄瓜合作社社长DHZ)。
2.4 村两委组织载体的借用
在为社员提供资金担保、种子苗木、农资采购、技术培训、农业保险等服务方面,合作社积极借用了村两委这一组织载体(见表4)。村干部对于本村村民的经济状况、人品等情况比较了解,在村民中也较有威信,当贫困社员因为资金不足面临贷款问题时,村干部为其做担保,帮助其解决贷款难题。合作社也积极向社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主要是利用村两委与政府的上下行政关系,经常邀请农业局、农工办、农业院校等单位的农业科技专家为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并定期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此外,由于农作物的生长易受自然灾害天气的影响,农户一旦遭遇恶劣的气候灾害,必然损失惨重,而农业投资风险大,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方面开展的业务范围窄、理赔条件苛刻,农户自己去争取政府的财政补贴也比较困难。因此,当遇到自然灾害时,村两委会帮助社员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补贴和保险公司的保险赔偿。例如,海宁市GY葡萄合作社通过联合政府的力量,与人保财险公司签订政策性葡萄保险合同,保费由市、镇(街道)财政和农户共同承担,增强了社员种植葡萄的风险保障。
表4 当前合作社实际为社员提供的服务内容
2.5 依托政府部门开拓销售渠道
一是组建多层次的经纪人队伍。为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题,村两委干部利用自己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牵头贩销人员组建多层次的经纪人队伍,在周边省市开发高、中、低端市场。由表5可知,在所调研的合作社中,有11家合作社在政府的牵线帮助下实现了农超对接。同时,有12家合作社利用大学生村干部的专业特长建设合作社网站,开展网上营销,比如CM蔬菜合作社的“农易搜”农产品购销搜索引擎,农产品远销北上广发达的一线城市,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表5 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分布情况
二是利用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与政府联合举办各种农业文化活动,比如“莲藕节”、“葡萄节”、“茶文化节”等活动,并在新闻媒体上做广泛宣传,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的同时,也帮助合作社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3.1 两种组织间的边界交叉
村两委成员同时又是合作社社员,且主要是担任理事会成员,出现两种组织间边界相互交叉,导致两种组织的职能界定不清晰,合作社的发展定位不准确,其造成的后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村两委掌握着各种项目资金、信贷等优势资源的分配权。由于村干部在村庄中拥有较高的权威和影响力,在运营合作社的过程中,主要为核心成员提供服务和分配各种资源,与普通社员之间互动较少,普通社员的合法利益无法保障甚至受到侵害。
二是合作社可能会过度依赖政府的扶持,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由于村两委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上下级行政关系,村两委领办的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能够体现政府的政绩,因此地方政府更愿意将资金、项目、优惠政策投入到这类合作社中[5],但这也就意味着合作社可能会过度依赖政府的扶持,一旦离开政府的扶持,合作社就无法维持正常运营,失去自我发展的动力,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合作社在起步阶段时主要是靠政府提供的经费补贴来维持日常运转。
3.2 村干部角色的冲突
村两委成员既要扮演村干部的角色,处理村庄事务,又要扮演合作社负责人的角色,处理合作社事务,这两种角色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占用很多精力,当村庄事务和合作社事务相互冲突时,村干部也面临着角色冲突,很难兼顾好两方面的工作。在实地调研中,有的村干部最终因精力不够,退出了合作社的理事会,也有的村干部认为合作社有更大的发展前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合作社的经营中。
3.3 对村干部的选择性激励不足
奥尔森认为,选择性激励是集体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6]。村干部的选择性激励包括经济激励和社会性激励,但在合作社中,村干部的选择性激励难以得到满足。由于合作社具有企业和共同体的双重属性,根据《合作社法》的规定,可分配盈余主要是按照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这就导致村干部在合作社中的资金、精力投入并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激励,甚至是无偿服务。这可能导致村干部很难维持长久的热情和动力去关心合作社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村干部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对经济利益有一定的追求,在信息不对称和有效监督缺位的背景下,他们有可能会利用合作社的控制权去实现个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这又可能进一步导致村干部无法获取普通社员的尊重和认可,难以获得社会性激励。
3.4 村两委班子不稳定
随着村两委3年一次的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成员有可能发生变更,合作社能否与新一届村两委搞好关系,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稳定的村两委班子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因此会积极推进合作社的发展。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更换,意味着合作社已有的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要被重新调整和分割,两届村两委班子对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调整的意见分歧,往往导致合作社与村两委脱离关系。比如,YT田藕专业合作社所在的村庄进行换届选举后,除了村会计人选没有变化,其他成员都换成了新成员,老村支部书记带着原来的村两委班子继续经营YT田藕专业合作社,新村支部书记则带着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立了KH田藕专业合作社,这两个合作社经营的主要业务相同,两个合作社相互竞争激烈,反而削弱了合作社抱团闯市场的功能。
4.1 注重监督机制的建设
村两委既是村庄的领袖,又是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在合作社中享有较高的权威,但同时也缺乏对他们行为的有效监督。合作社应积极发挥监事会的民主监督作用,注重监事会监督职能的贯彻落实;完善财务核算制度,虽然村会计可以负责财务工作,但村会计一般都不是专业的财务人员,应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制定财务报表,核算财务,财务状况及时向社员公开;可以引入第三方的审计主体,对合作社的资金使用和收益进行审计。
4.2 强化选择性激励机制
一是强化经济激励,通过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允许村干部根据他在合作社中所做的贡献适当增加经济报酬,从而提高村两委成员投入合作社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强化社会性激励,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村干部的道德素质,增强村干部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普通社员和非社员农户对村干部的认可程度。
4.3 平衡合作社与村两委之间的关系
合作社在发展农业经济和改善村庄准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村两委经济职能的不足;村两委有着丰富的村治经验,为合作社治理的优化提供了借鉴。在合作社的实际发展中,对村两委干部要进行合作社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村两委干部对现代市场经济和合作理念的学习,村两委干部要把握好合作社治理和村务治理之间的“度”,保障合作社合法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1] 潘 劲. 合作社与村两委的关系探究[J]. 中国农村观察,2014,(2):26-38.
[2] 黄祖辉,徐旭初. 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J]. 浙江社会科学,2006,(1):60-66.
[3] 徐旭初,吴 彬. 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2010,(5):43-55.
[4] 赵晓峰,邢成举. 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农业经济问题,2016,(4):23-29.
[5] 杨灿君. 关系运作对合作社获取外部资源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14,(2):9-17.
[6] 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1-42.
(责任编辑:成 平)
Governance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Cooperatives Governed by Two Committees in Village
YANG Can-jun,YAO Zhao-yu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PRC)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s of 21 cooperatives governed by village party branch and village committee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good effect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by transplanting the experience of governance village to the cooperative governance, and changing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cooperatives positively. But there are some noteworth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governance, such as the cross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role confict of village cadres, the lack of selective incentives, and instability of the village party branch and village committe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i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urveillance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selective incentives and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operatives and the village party branch and village committee.
village party branch and village committee; specialized farmers’ cooperatives; governance mechanism; innovate; problem; advice
book=86,ebook=94
F321.42
A
1006-060X(2016)12-0086-04
10.16498/j.cnki.hnnykx.2016.012.026
2016-09-2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840061);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探索项目(SKTS2016021)
杨灿君(1983-),女,浙江义乌市人,讲师,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
姚兆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