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玉
(南召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南召474650)
花生种植规范化及管理标准化技术规程
孟凡玉
(南召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南召474650)
鉴于花生的种植效益需要建立在种植是否规范以及其管理是否标准的前提下,文章主要就花生种植规范化及其管理的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了分析。
花生种植 规范化 管理标准化 技术规程
花生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其能否得到规范的种植和高效的管理,将直接影响其产量和效益。因此要想得到规范化的种植和标注化的管理,就必须掌握其技术规程。该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选种过程中,主要是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花生品种的选择,这是选种的第一步,具体应结合地力水平和产量指标以及市场需求来确定花生品种。第二步则是做好对种子的处理,在将其剥开之前,应在晴天将其晾晒2~3 d,这样就能将病原菌数量减少,将种子活力提升。剥开之后,还应对其进行拌种等专业化的处理,做好分级,才能更好地为播种做好准备。
播种一般采取覆膜播种,通常在每年的4月上中旬,地面温度在15℃左右时进行花生春播覆膜。对于墒情稳定的地方,应在4月上旬播种。科学地选择播种时间,能有效地提高产量。播种过程中,播种层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即可。在起垅覆膜时,应采用银黑色双膜,这样就能免施除草剂,一般垄距80 cm,顶宽55 cm,垄高10~15 cm,每垄两行花生,小行间距35 cm,株距12 cm。但在播种后和覆膜前需要采用72%的异丙甲草胺乳油在垄面和垄侧进行均匀喷洒,但不得采用乙草胺。在覆膜过程中做到铺平拉紧和贴实压严,才能更好地确保其播种质量[1]。
一是破膜放苗过程中,若没有进行覆土引苗时,应在顶土出苗期及时进行开孔放苗,避免幼苗被灼伤,开孔直径为4~5 cm,并在开孔的同时在膜孔上覆盖3~5 cm的土,预防跑墒散温。破膜放苗需结合出苗的早晚进行分批实施,一般在下午3时后实施,且不得在晴天中午放苗,预防高温将苗叶损伤。当生长到2片复叶时,需要及时撤掉膜孔的土堆,将子叶节露出。且在覆土引苗时加强对出苗情况的检查,及时将膜下压埋的侧枝清除,确保其得到健康的发育。此外,出苗后还应强化对其的检查,及时做好查苗补苗工作[2]。
一是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主要是结合花生常见害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其的防治。常见的害虫有蚜虫、蛴螬、造桥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锈病、青枯病、白绢病、疮痂病、病毒病、根腐病、茎腐病。菌核病、黑霉病、根结线虫病等。在中后期管理中,应加强对这些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及时进行病虫害处理,才能确保其茁壮的生长。
二是做好抗旱防涝工作。花生属于地下结果作物,对水分较为敏感,因此,做好旱灌涝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花生结荚期开始,属于花生建库时期,若在这一期间干旱,将可能导致畸果,而在饱果期遇涝又容易烂果。尤其是在收获前的30~50 d,若干旱严重,则要及时浇水,避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所以,必须不断的对排涝措施进行完善,在丘陵地加强四沟配套设施,避免出现半边涝的情况,在雨季到来前做好排水沟的挖掘,这样就能确保旱能浇,涝能排。
三是预防出现徒长和早衰的情况。徒长主要是在花生的盛花后期,株高在35 cm之上且具有旺长趋势时可采用可湿性粉剂加强对其进行化学控制,若无则不需进行化学控制。防止早衰主要是在花生的结荚期,在叶面喷施叶面肥,并与叶斑病的防治同步开展。
四是做到适时收获。在花生植株的中下部叶面开始枯黄和脱落、大多荚果的果壳较为坚韧和发青、籽粒饱满且具有黑褐色光泽时应及时的收获。收获前应将地膜顺垄揭掉,并将薄膜从田间清理。收获后应及时将土壤内的残膜清除,并把带有荚果的花生植株根果向阳晾晒2~3 d,这样就能加快花生的后熟与风干,摘果后将其平摊和晒果,并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0%以下,预防其出现霉变的情况[3]。
综上所述,只有将花生种植规范化及其管理标准化,才能确保花生茁壮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和效益。因此,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花生种植规范化和管理标准化的技术规程,最终有效的促进农民增收。
[1] 郜秋华,张恭,田海英,等.春播花生高产种植管理技术.现代农村科技,2016,(17):15
[2] 董家贵,孙庆海,王云鹏,等.花生种植规范化与管理标准化技术规程.农业科技通讯,2016,(07):220~223
[3] 赵家申.花生的种植技术.农民致富之友,2016,(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