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江忠
(广西上林县种子管理站,南宁 530500)
农村土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覃江忠
(广西上林县种子管理站,南宁 530500)
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闲置,在耕地日趋减少、人口日益增长、人地矛盾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不仅会影响我国粮食的安全性,而且从长期来看,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我国土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 抛荒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面临着严重的抛荒问题,这也是一个经济和社会的双重问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也是我国现实农业现代化和加快城乡统筹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1]。为了改变当前的局面,文章通过对调查现阶段土地抛荒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农业的进步提供帮助。
由于政府投资不足,因此在建设基础农业设施方面还不够,例如老化的灌溉设施以及农业耕种环境恶劣。这些因素均大大削弱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出现干旱不能灌溉,洪涝不能及时排出的现象。
随着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大部分的农村壮劳动力在比较机会成本后,一般会选择在城市打工,但考虑到打工存在失业风险,农民完全没有勇气放弃农地,所以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主要是妇女和中年人,这样就导致了劳动力短缺和土地抛荒。
由于传统理念的影响,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类的思想深刻植根于农民,一些农民工不想让自己的土地参与流通。目前,土地出让机制采用口头合同或仅由村委会转让,且仅仅有一小部分土地出让金,由于流通期、转让价格等因素导致签订合同时存在问题,不完善的流转机制严重影响了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2]。
农民以前是种植自己的耕地,吃不完的粮食进行出售,与当时货价相比,种植出的粮食产值比较可观。而现在同等面积生产出同等产量的粮食,其产值相对现在的物价过低,基本属于亏本。所以,种植的收入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农民种植土地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土地抛荒[3]。
首先要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其次要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防御机制综合治理,提高灾害响应能力,降低灾害,提高产量;再者要减少农业劳动力,积极推广农机使用;最后要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完善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推进中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
要想达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目标,就必须着眼于调动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土地生产率;并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农业,扩大农业生产范围,促进旅游农业的发展,在特色农业发展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首先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可以在农村购买养老保险,类似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政府补贴力度,让农民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医疗保险;其次,建立有效的土地分配机制,促进村集体组织的发展,加强农用地分配程序管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利润保护、资源配置合理以及效率高的优势。
政府应充分挖掘民间资本注入土地流转市场,不断完善资金来源体系、资金渠道。利用农业担保公司,鼓励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邮储银行、农村银行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金融体系,对集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信贷担保,优先安排贷款,简化贷款手续[4]。由于成本的限制,所以一些政策优惠不能直接优惠到种植户,而我国正在执行的土地补贴成为了农民的承包福利,但是由于金额有限,不能直接激励种植户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土地承包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应尽快完善农业补贴的优惠条例,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促进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总之,我国土地稀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地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土地闲置严重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管好并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做好农村闲置农业用地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建立耕地保护社会监督机制,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闲置土地的充分利用,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詹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探析.湖北农业科学,2010,49(07):1752~1754
[2] 金星.新土地抛荒的经济学视角.农村经济,2013,(03):25~26
[3] 刘勤,周静.农地缘何被抛荒:基于湖北农村土地现状的实证分析.开发研究,2014,(01):31~34
[4] 于传岗.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流转成本与治理绩效分析.江汉论坛,2011,(6)
农业部多措并举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期,农业部采取系列行动,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求各地农业部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严防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优质粮、油、肉、蛋、奶、菜供给充足,价格平稳,三季度全国31个省(区、市)155个大中城市的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4类产品83个品种总体合格率为97.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6.8%、99.7%和95.9%,同比分别上升0.2、0.3和0.8个百分点。
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部署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监测工作,对粮食、油料、畜禽、水产品等10类农产品,深入基地和市场进行调查、抽检与评价,排查风险隐患。下发《关于开展农药大检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通知》,在全国开展农药大检查,重点排查非法非标生产农药、违规经营农药、超限使用农药等问题。全国出动执法人员9万余人次,检查饲料生产企业4 155家,蛋禽养殖场(户)5.708 9万家,抽检饲料样品4 151批次。24个省份完成兽药风险排查工作,排查兽药经营企业1.285万家、养殖场3.103万家,抽检样品1 813批次。
开展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责任。派出工作组赴山东、辽宁等14个省份开展督导检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督促指导,严密防控农兽药残留超标等质量安全风险。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步伐,鼓励各地大胆创新,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把各项责任落到实处。
建立北方9省联防联控机制。2017年10月12日,召开京、津、冀等北方9省(区、市)农业部门专题会议,座谈交流十九大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经验做法,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联防联控机制。9省(区、市)分兵把守、信息共享、协同配合,措施有力。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和监督执法,切实把各类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工作。
(本刊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