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亚力,张保军,董海岳
(河北省农业厅,石家庄 05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7年3月份在河北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会议后,河北省委省政府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政府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绿色高效农业,走出一条依靠科技提升单产,实现粮食总产稳步提高的内涵式发展路子。
2017 年河北省粮食实现面积减,单产、总产增的“一减双增”局面,在作物面积(619.07 万hm2)比2016 年减少 13.67 万 hm2的情况下,总产达到 350.8亿 kg,比 2016 年增产 4.8 亿 kg,创历史新高,在全国粮食总产量排位中居第6位,较2012年前移2位;平均每667 m2产量达377.77 kg,每667 m2产量比2016年增加13.19 kg,居全国第14位,比2012年前移2位。
粮食生产是一个自然再生产的过程,必要的生产基础是提高产能的重要保障。
按照“藏粮于地”的发展思路,省发改、国土、水利、农业、科技等部门分工协作,组织实施新增500亿kg粮食产能和渤海粮仓等田间工程,加大土地整治和田间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70.62亿元,新增高标准粮田54万hm2,累计达到197.47万hm2。同时,大力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集成配套技术,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完成建设任务34.73万hm2,全省耕地平均质量等级达到5.18级。2015年以来,定州市累计实施新增500亿kg粮食产能项目1.85万hm2,投资4.2亿元,项目区耕地地力提升0.5~1个等级,节水20%,节肥10%~20%,省工20%~30%,小麦、玉米平均每667 m2产增30~40 kg。
全省农机总动力2016年末达1.2亿kW,比2012年增加4 000万kW,大中型拖拉机年均增长11.8%;小麦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2%;2 012~2017年,实施机械深松390.47万hm2,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率达到96%以上,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率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应还尽还。赵县、任县、顺平等8个县是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小麦、玉米主要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
进一步升级完善了12316三农综合信息平台,拓展了12316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移动互联交互功能,省市县772名座席专家,实现了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全方位、智能化。赵县光辉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等全省50多个农机合作社开展了智慧主题示范创建活动,在常规耕、播、收实现智能化作业的基础上,将精准节水、施药、施肥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了农艺农机和信息化的融合。
农业科技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河北省围绕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投入,实施良种配良法,充分发挥农业先进技术在粮食生产上的重大作用,全力提高粮食产量。2017年全省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省财政设立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技术研究省级专项,每年投入2 000万元重点支持小麦、玉米等14个优势作物育种开发;设立新品种审定与推广专项,每年投入550万元用于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审定、展示示范;设立现代农业科技奖励后补助专项,每年投入1 500万元对已经大面积示范应用的农作物新品种进行奖励。近年来,河北省每年推广小麦、玉米新品种100个以上,主要粮食作物品种5年左右实现一次更新换代,2017年小麦、玉米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43%以上。五得利、今麦郎、金沙河等全国知名面粉加工企业与规模经营主体及时对接,在石家庄市藁城区、邢台市柏乡县等地订单种植师栾02-1、石优20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16.67万 hm2。藁城区农业局与农科所协力示范推广藁优2018等强筋小麦品种,打造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成效明显。
以机械施肥标准化、统供统施专业化、配方施肥个性化、灌溉施肥一体化和有机肥替代规模化“五化”为抓手,深化农企对接,实施个性化配方,开展差异化服务,推进施肥方式由配方施肥向施配方肥转变,2017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8.67万hm2次,配方肥施用方面353.87万hm2,机械化施肥面积363.73万hm2,氮肥利用率提高到37%,畜禽粪便肥料化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化肥施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
通过强化监测预报精准化、病虫诊断网络化、减量控害全程化、综合防控绿色化、统防统治专业化“五化”举措,2017年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8%以上,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27%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38.8%以上,农田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2017年5月份,通过省植保监测预警,预测到小麦条锈病、蚜虫、白粉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省政府紧急筹措6 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小麦后期重大病虫害防控,防治面积达433.33万hm2次,有效控制了小麦条锈病、蚜虫、白粉病等病虫危害,保障了小麦安全生产。
河北省近年来努力打造“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农技推广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河北省制发《关于实行单位和专家联系指导粮棉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县制度的通知》,发挥小麦、玉米、杂粮杂豆、薯类等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作用,实行专家包县责任制,为每个县选派1名省级以上专家作为专家组长,促进科技与生产结合。武安市与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推行院地合作,把武安市建成省谷子研究所的产学研基地,并支持小米加工企业依托产学研基地开展订单生产和品牌创建,形成“科研院所+加工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造以冀谷系列品种为重点的谷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和有机认证知名品牌。
河北省印发《河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域建站、县办县管”管理体制,目前全省共建立基层区域站2 770个,启动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依托17个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对全省近两万名骨干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省市县3级农业科技人员采取科技下乡、巡回宣讲、现场指导、入户服务等多种形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保定市望都县王建威等3人入选全国最美农技员。
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在全省110个农业县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认定培训基地231个、教学实训基地478个,近5年累计培育职业农民近10万人次,构建了以农广校为主体、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围绕主导和优势产业,选定粮食种植大户、合作社骨干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农民作为培育对象,如张家口、承德等市组织各县重点开展杂粮杂豆高产高效创建、病虫害防治、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等专题培训,农民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