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思考

2017-01-20 17:00:12罗仕蓉周建菊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5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中等职业课程体系

罗仕蓉,周建菊

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遵义 563000;2.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无科室,贵州遵义 563000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思考

罗仕蓉1,周建菊2

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遵义 563000;2.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无科室,贵州遵义 5630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对就业人员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中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正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中等职业院校的护理专业每年为社会各机构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人们医疗保健提供专业的服务,随着全球医学科技和传统人文养生的不断发展,对中等职业护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等职业护理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和保健行业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但因各方面因素,中等职业护理人才专业素质良莠不齐,难以胜任部分工作。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使护理专业人才数量缺口不断增大,这为我国大部分中等职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教育部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中等职业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过度侧重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导致专业人才上岗后脱节情况严重的问题,提出“工学结合”的改革理念,以改变传统培养模式中以课堂课本为基础,忽视专业实践重要性的现状。此外,课程体系是院校教育的核心,对人才教育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国家积极倡导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

1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现状

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为基础,遵循相对比较稳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内容,制定特定的培养目标,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的全过程。我国过去传统固化的培养模式就是应试人才的培养模式,给学生使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最终大部分以统考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但这些传统的课本没有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仍旧采用一些生物学和普通医学的教学框架去构造,各门课程的内容更侧重系统性和全面性,对一些细化的专业部分没有更深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1]。

同时,传统的护理专业三段式教学过程,即基础专业课到临床实验课,再到实习,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分节,很多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阶段不能充分体会其重要性,没有打好理论基础,到临床实践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此时再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已经来不及,从而不能在实践阶段完全掌握专业技术,进而在实习期间或以后工作中不能胜任护理工作,个人职业发展缓慢。

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定了“一个循环、两个一体化、三融合”和“顶岗实习和零适应期就业”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高要求,还要坚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培养专业素质、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三融合的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

1.2 课程体系改革现状

我国在中职学校教育改革方面倡导“以人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专业技能”的改革原则,改革教学重心由理论转向实践,颁布了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改革后的教学大纲中,将传统模式下的课程模块改为以公共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活动分数和专业实践五个教育模块相结合的综合培养模式[2]。

与原来的传统模式相比较,变化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模块。在原有的生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新增了细分专业化的课程,并且增加了这些课程的专业实践学时。

改革后的变化还体现在选修课程模块。为配合现代人生活中对保健养生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新开设了《营养膳食指导》《食物养生指南》等课程,同时为学生开设一些考取护士执业证书所需要的课程,有些院校还根据当下社会上对整容和微整形等专业的不断升温,为学生开设与此相关的专业课程。新的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在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能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早早的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

最后,改革还体现在专业实践模块。改革后,专业实践模块包括了医院见习、岗前培训和实习3个部分。在学生临床实践课程之后,实习之前,增加了医院见习和岗前培训2个环节,这不但是学时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弥补了以往学生实习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对实习环境理解不充分等缺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在实习前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和专业技能的不成熟。

2 对未来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些建议

2.1 积极构建“专业课程与岗位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当前的专业课程阶段和岗位实践阶段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学生难以在学习初期就了解未来执业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为消除这个时间差,应该构建将专业课程阶段和实践阶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在刚刚接触到专业知识的时候,学校可以增加一些动员和激励课程,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课和视频教学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专业的护理实景,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能鼓励学生在学习初期就定好长远的学习计划,尽量避免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3]。

同时,可以将专业实践的学时提前进行,例如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并进行考核。通过教师演示,校内实训室学习和教师考核等方式,将学生周内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相结合,这种方式一方面避免学生周内专业课程学时过多,学习压力过大造成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有助于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考察自己的理解程度,在实践过程中找出不足之处,一边自查巩固理论知识,一边不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2.2 规范实践过程,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查

在传统模式中,考核学生的主要方式是书面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实践技术的考核。在改革后的培养过程中,虽然理论与实践并重,但是只是强调了过程,对于结果如何评价还未给出明确的答案。所以在未来的改革中应该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查,对学生各个阶段的成果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查,争取全面反映教育效果,以便于查缺补漏。

通过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进行了评价,对实践过程的规范化进行考查,以及通过微课和规范视频教学等环节,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监督检查,找出不足之处,对错误的同学进行评价指导。只有多元化地增加评价考查体系,才能真正让教师和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学习初期就学会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再加以学习和弥补,熟能生巧,综合的培养专业技能。

2.3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近几年的改革中,我国在很多学校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都设置了双导师模式,比如MPAcc的教学中,执行学校和企业双导师模式,校内导师指导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论文设计的同时,校外导师针对学生实践和实习阶段进行高效的指导培养,争取培养全面性的人才。在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中,也应当引进双导师模式,一方面通过学校的教师指导学生基础理论知识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聘请一些校外教师,对学生实践和实习环节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生能取各方所长,融会贯通,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实习,成为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的专业护理人员[4]。

2.4 加强教学基础建设,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资源

无论是基础理论的学习还是专业实践的培养,都需要学校提供专业性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积极创建校内实践训练设施职业化,校外实践训练模式教学化,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外的实践训练设施要争取将教学化和专业知识引入实践过程,区分重点,细化专业岗位和方向,并且将评价和考核加入其中,更客观的反应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2.5 优化课程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例如利用一些优良的网络教学资源和一些诸如微课、幕课等现代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更形象深刻的将专业知识授予学生。将课堂内容整理成电子文稿等方式,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同时,节省教师授课时间,加快学习进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与教师互动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5]。

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还是课程体系的改革,都需要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创新和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力量不均衡,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将改革落实到实处,必须增强师资水平,对能力不强的老师进行再培训再实践,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本领,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利于进一步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发展。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中,要将理论基础和实践实习充分结合,不能轻视任何一方的培养和改革。最终目标是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培养能力,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培养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彭斌莎.“校院共育、三阶递进”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17(Z1):7-10.

[2]王进进,张琳,郭艺,等.护理学专业突出中医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2):103-104.

[3]林华,何文娟.中等职业教育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创新和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6(9):153.

[4]王再超,胡慧,熊振芳,等.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与保障机制创新[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124-126.

[5]张传霞,曹庆景,秦雯,等.“校院循环,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高职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方向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全科护理,2016,14(30):3225-3227.

R47

A

1672-5654(2017)09(a)-0195-02

2017-06-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5.195

罗仕蓉(1965-),女,贵州赤水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中等职业课程体系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ViVi美眉(2021年5期)2021-07-08 17:57:04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ViVi美眉(2021年6期)2021-07-08 13:01:06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青年心理(2021年29期)2021-05-23 13:29:44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风能(2017年2期)2017-05-15 01:52:42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数据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