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0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七叶皂苷钠具有抗炎、抗渗出、消肿、改善血液循环及微循环、提高静脉张力、保护血管壁的作用。本文对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所致的疼痛原因进行分析、整理,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017年1月-2017年8月本科收治在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的患者342例,男198例,女144例;年龄7~76岁,平均53岁。一般为患者选择四肢表浅静脉进行穿刺,患肢以坐位或卧位为主,在输注过程中一般都会引起局部疼痛,并且疼痛持续整个输液过程,直到为患者拔针或遵医嘱停药之后才会减轻或消失。
药物因素:七叶皂苷钠为三萜皂苷的钠盐,属于大分子物质,静脉给药时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本科室临床应用的七叶皂苷钠为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规格为10 mg或5 mg,临床上常取本品10~20 mg溶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100 mL中静脉滴注。临床资料中显示,本药的半衰期1.5 h,但其生物效应维持的时间较长,一般静脉注射16 h后,仍然对机体有抗渗出、消肿等作用,这也与药物的浓度、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渗透作用和外界的温度有很大关系。
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使得无菌观念逐渐淡化,操作流程疏于规范,使药液中的微粒数量增加,输入到人体内后对血管的刺激性增强,也因此使疼痛感更加明显。
输液速度:一般成人的输液速度40~60滴/min[1],儿童及婴幼儿一般20~40滴/min,对于心功能不全、年老体弱的患者输液速度更要根据情况适当调节。临床资料显示,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时,输液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输注的液体量越多,输入的浓度越高,液体在局部积聚,对患者局部血管的刺激越强,造成患者疼痛加剧。
外界温度:外界温度对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造成的局部疼痛也有很大影响。外界温度低,会引起静脉血管痉挛,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静脉血管损伤,使疼痛加剧。
降低药物浓度: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时,应充分稀释,输注时应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穿刺对血管造成的损害,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及输液情况,防止药物溢出损伤血管。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医护人员在为患者穿刺血管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并戴好口罩,将穿刺部位严格消毒待干,操作过程中要三查七对,操作完毕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者输注情况,并对输注七叶皂苷钠的患者加强巡视。如穿刺点出现红、肿、热、痛,应告知医生,及时处理,尽早治疗。
控制输液速度:在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时,一定要控制好滴速,输液速度要慢,一般控制在<60滴/min,以减少单位时间内输入的液体量,这既是为了减轻药物对局部神经的刺激,也是为了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及心理压力。
注意肢体保暖:调节室温,保护穿刺部位,对穿刺肢体进行保暖。这样一方面能增加血液循环,另一方面能避免血管因受冷产生痉挛,减轻七叶皂苷钠对局部神经的刺激,降低患者疼痛感。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时尽量选择粗、直、弹性适中、无静脉瓣、无弯曲、走向明显的血管穿刺,避免选择双下肢,因下肢静脉瓣较多,且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所以一般选择双上肢进行穿刺,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过渡,有选择地使用静脉,避开关节及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穿刺时尽量一次成功,以减少对血管的伤害,穿刺成功后应保证针头全部没入血管,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同时注意避免对同一根血管进行多次穿刺,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舒适度。
热毛巾湿敷: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时,很容易出现红、肿、热、痛等不良反应,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使药物在体内充分扩散吸收,可以选用热毛巾湿敷输液部位,或使用温水浸泡局部。这样不仅能使浅小血管有效扩张,减少单位时间内药液在局部血管的滞留,还能使血管充盈度增高,加强药物吸收,减轻痛苦,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配合治疗。
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提高专业素养:在输注七叶皂苷钠时,一定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出现哪些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该药物的药理作用及输注时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尽量少活动,避免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医护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静脉通路是否通畅,穿刺点有无红肿、出血等倾向,一旦发现局部皮肤肿胀,应立即拔针,另择穿刺部位。医护人员要做好床头交接,加强对患者输注部位的观察及保护[2]。
尽管七叶皂苷钠的应用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及焦虑,但其治疗效果却不容小觑,所以七叶皂苷钠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暂时不会被削减。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加强责任心,提高专业素质,利用专业知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改善对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的不良情绪,达到优质护理服务。
[1]阳爱云,方立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
[2]廖清香.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引起局部疼痛原因与护理[J].医学信息,2009,22(10):2207-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