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萍 何 晴
外科患者输血安全规范化管理实践
——李丽萍1何 晴2*
改进前输血护理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输血查对项目不全,输血过程观察记录不规范,输血时效意识淡薄,用毕血袋处理不规范。从规范输血护理记录,加强时效管理,修订检查标准3方面进行改进。加强了输血环节质量监控,规范了外科患者输血流程,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差错发生,保障了患者输血安全。
外科;患者;输血安全;规范化管理
输血在抢救生命和治疗疾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护士是输血治疗的主要操作者。有资料显示,临床护士在输血护理操作中盲目、随意操作现象较普遍[2]。50% 以上的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不了解,40% 以上的护士输血操作流程不规范[3-4]。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是一所以外科为主的三级综合医院,外科年输血量占总输血量的60%。为了确保输血安全,该院制定了输血操作流程和输血质量考核标准,促输血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输血护理质量,保证了外科患者输血安全。
从该院TMIS输血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2016年1月-6月每日输血量达1 000 CC的20个外科护理单元的输血归档病历890份,其中红细胞输注占54.0%,血浆输注占41.5%,其他成分输注占4.5%。
评价标准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5]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6]相关规定确定,并要求血液出库后在30min内输注,保证在4h内输注完毕。
改进前输血护理质量缺陷共计380项,依据二八定律,主要缺陷有:(1)输血查对项目不全(120项,31.5%)。“三查”即查血液效期、质量、包装是否完好,“十一对”即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急诊卡号、血袋编码、血液剂量、血液成分、血型(Rh血型 )及交叉配血结果。较多低年资护士对“三查十一对”项目知晓不全,各护理单元同质化程度低,造成核对缺陷率高;输血时双人核对依从性低,存在治疗室双人核对、床边一人核对现象,夜间值班时双人查对落实不到位;低年资护士责任意识不强,查对流于形式,未执行双人交叉查对及诵读查对;输血时未双向查对,患者或家属未参与血型查对等。(2)输血过程观察记录不规范(80项,21.1%)。表现为输血重点时段监测不到位,输血开始及输血后5min、15min、输血完毕未监测生命体征;输血后每30min巡回观察不认真;护士注重患者生命体征,未关注主观感受等。(3)输血时效意识淡薄(60项,15.8%)。护士冷链管理意识差,将同一患者的多袋血同一时间取回,致使血液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4h内未输完。(4)用毕血袋处理不规范(55项,14.5%)。输血完毕血袋未及时送回输血科冰箱在2 C°~6C°保留24h。
2.1规范输血护理记录
修定表格式记录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与输血护理记录单合二为一,设置为电子表格式记录单。输血科注明发血时间、血袋编号、血液效期、血型成分、血量、交叉配血结果等。护士填写输血前用药情况、生命体征评估及输血前、中、后双人核对时间及签名,记录输注开始时间、滴速以及输注15min、1h、2h、3h输血反应观察记录,输注结束记录停止时间,录入生命体征。新的输血流程中明确规定护士采血、取血、输血时必须双人逐项查对,在采血、输血环节同时请患者或家属参与核对并签字确认,确保查对有效落实。
2.2加强时效管理
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对于输血的核对、输注流程及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比较重视,但忽略了血液冷链和输注时效管理[7]。为保证血液输注的时效性,取血单上增加生命体征评估栏,要求护士取血前必须测量生命体征,数值正常方可携取血单取血;取血单未签生命体征评估结果者,输血科有权拒绝发血。同时,请输血科进行输血相关知识培训,明确血液从输血科取回后应30min内输注,一袋血要在4h内输注完毕;血小板收到后应尽快输注,1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要在20min内输完;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融化后应尽快输注,以患者可耐受较快速度输注,一般20ml血浆在20min内输完,1U冷沉淀在10min内输完[8]。
2.3修订检查标准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输血管理相关条款,修订输血操作流程,完善输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将血袋回收率纳入其中,定期反馈质量考核结果和存在问题。临床科室成立输血质量控制小组,开展自查;制定奖惩制度,将临床输血护理质量综合考核与护理人员绩效、晋升、聘用等挂钩,督促护理人员自觉学习,从而提高护理人员输血规范执行力。
统计数据表明,上述干预措施的实施,使查对项目不全发生率下降79.2%,输血过程记录不规范发生率下降81.3%,输注血液时间>4h发生率下降88.3%,血袋处理不规范发生率下降91%,总缺陷数较干预前下降83.5%,大大减少了输血护理缺陷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输血环节质量。
为保证输血护理质量,医务部、护理部、输血科共同修订完善输血管理制度,规范输血医嘱开具方法,明确输血前评估时间,为科室配备专用血液运送箱,细化采血、输血操作流程,规范各种血制品输注要求,统一输血护理记录单,科室护理质控人员每月检查,输血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专项督查,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明确输血相关人、机、料、法、环质量要素管理要求及从血液接收到输血反应处理等全过程的操作规程及记录要求,强化了管理层的输血安全意识[9]。改进后,输血护理记录缺陷大大减少,输血过程实现了全程跟踪。在临床输血管理中,规范操作及严格查对是杜绝输血差错的重要措施[10-11]。在持续改进中发现,输血安全与多个环节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夜间及中午时间段护士人力相对薄弱时。下一步计划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输血管理,以实现输血全程监控及各环节可回溯定责。进一步细化输血流程,提高双人查对依从性,明确查对者职责,使输血护理工作做到零失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不良事件发生,保证外科患者输血安全,使医院输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 万涅科,王乃红,傅雪梅,等.成都市医院输血治疗情况现状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7):172-173.
[2] 王亚宁,邓丽花,刘 贞,等.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08-310.
[3] 刘 娟,王洪波,黄 磊,等.临床输血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分析[J].空军总医学院学报,2009,25(1):32.
[4] 孙桂香,公风霞.外科低年资护士对安全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与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2):106-10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2012]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201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
[7] 石海全,武永胜,马志军,等.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输血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28(12):683-685.
[8] 李乃鱼.临床输血过程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6):70-73.
[9] 刘芳兰,张明哲,杨春玲,等.行业培训是输血事业稳步发展的关键策略[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2):9-11.
[10] 丁艳玲,吕守英,刘爱玲.系统追踪在安全输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7):515-516.
[11] 覃益康,苏秀宁.临床安全有效的输血管理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222-2223.
何晴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教学科副主任护师
E-mail:1329889534@qq.com
2017-06-30
修回日期:2017-08-28
责任编辑:吴小红
StandardizedManagementofBloodTransfusionSafetyamongSurgicalPatients/
LILiping,HEQing.//
ChineseHealthQualityManagement,2017,24(6):100-101
There were four limitations in the blood transfusion care quality: incomplete check items, unstandardized process observation records, weak awareness of timeliness, unstandardized treatment of blood bags. Improvements were made from three aspects: to make standard blood transfusion care records, to strengthen the timeliness management, and to revise the inspection standards. The quality of blood transfusion link monitoring was strengthened, and the blood transfusion process among surgical patients was further standardized, which reduced 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events, completely eradicated the occurrence of blood transfusion errors, and ensures the safety of patients with blood transfusion.
Surgery; Patient; Blood Transfusion Safety;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10.13912/j.cnki.chqm.2017.24.6.32
李丽萍1何晴2*
何晴
1 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2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 陕西 铜川 727000
First-author's address No.215 Hospital of Shaanxi Nuclear Industry, Xianyang, Shaanxi,712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