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峰,孙小丽
1.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大队,山东威海264500;2.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威海264500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对策
陈卫峰1,孙小丽2
1.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大队,山东威海264500;2.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威海264500
现阶段国际上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内针对此种情况也不断提出新的方法和意见,该文研究的目的是讨论当前社会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通过分析当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来探析应急处理的对策。该论文对现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进行数据调查,并按照《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条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下需要遵循的处理原则及处理方法。论文研究得到预期研究结果,针对近年来我国频频出现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认识到这类事件的频发会严重损害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在接下来的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中要以减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为目标,完善卫生检疫和监督机制,健全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和检查流程,为流行病学的管理和治疗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流行病学;应急处理;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物质的享受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常常伴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应该强调政府的责任和指挥能力,做到领导有方、全面支持,社会各个部门共同努力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以此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1.1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概述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上影响社会秩序、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的因素,国家为此颁布了许多相关的管理法规和条例,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指导各地区应急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做出了贡献。这类危害大、突发性强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会对社会大众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以及其他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1]。
1.2 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
目前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速度加快,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十分之大,进入21世纪之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时常都会遭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侵袭和困扰。令人印象深刻的有我国2003年发生的重大呼吸性传染病事件,人们将其定义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此次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可以说是近30年来国内出现的范围最广、影响最深、危害最大的流行病事件,其传染率极高,通过唾液以及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就会传播病毒,据调查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调查报告多达5 327例,死亡349例[2]。2008年以前,我国民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停留在了唐山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一场高达8.0级的大地震在四川汶川县突然发生,截至2008年9月18日,有记载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69 227例,失踪人数达到1 7923例,受伤人数高达37 4643例,成为我国建国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大地震事件。同年,我国发生了婴幼儿奶制品污染事件,这也成为我国食品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的一个转折点,人们的目光聚焦在了食品安全事件中。除此之外,还有2009年引发自美洲的甲型H1N1流感,2010年发青海玉树高达7.1级的地震,都给国内外社会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影响,面对这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政府重视起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工作,强调要加强各部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快速从突发事件中反应过来,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做好应急对策[3]。
2.1 流行病学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
在成功抗击非典之后,我国对流行病学的研究进程快速发展,并对流行病学的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流行病学工作者是与流行病毒接触最为直接的科研人员,可以说能否建立起井然有序的流行病学应急处理对策与流行病学工作者的态度、责任心以及工作技能有很大关系[4]。首先,流行病学工作者需要精准的掌握好专业知识,对流行病学的各种知识点、关键性特征都有着充分的认识,了解流行病学中的病例表现;其次,流行病学工作者要掌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方法,一个合格的流行病学工作者,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有着过硬的本领,还要在应急处理工作中展现沉着冷静、快速反应的能力。此外,还需要流行病学工作者自身有着强烈的救治责任心,能够在传染病发生之初及时的赶到患者身边,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传染病相关表现和情况,在短时间内发挥救治能力挽救患者生命[5]。
2.2 目的
该文研究目的是讨论当前社会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通过分析当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来探析应急处理的对策。希望能够通过医疗救治减少突发事件的概率,致力于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并且能够建立起新的防治手段,减少和控制流行病学案例的增加。
2.3 方法
主要采用现场调查与设计的方法,在该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过程中主要分为了以下几个步骤:①准备阶段;②病例定义的界定性;③核查病例准确;④描述性“三间分布”;⑤数据分析
2.4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中需要做的是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前做好管理和规划,首要明确的是确立应急处理工作的目的,围绕应急处理工作提前准备调查研究的工具和资料,借鉴以往发生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案例制定应急调查案例,遵循科学原则,提出科学合理的流行病学调查设计方案。准备阶段主要是为调查设计做好准备工作,这是所有环节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完成准确的调查,才能为接下来的检验、分析提供精确数据。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在毕业生的学科设置、层次比例以及培养方式上需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进一步对就业教育进行深化改革[1]。
2.5 病例定义的界定
病例定义需要包括诸多方面,具体体现在流行病发病的时间、地点、患者具体的表现特征、临床实验表现以及实验结果,不同方面展现出的内容都要考虑,不可以忽视任何方面的具体表现。病例定义的界定关系到流行病学工作人员尽快的了解流行病学的特征和弱点,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尽可能多的搜集不同的可疑病例,在初期阶段可以探究较为敏感的病例定义,在调查中期可以探究较为特异的病例定义,前者是为了发现尽可能多的案例,后者是为了尽早探索出病因。
2.6 核查病例准确性
对可疑病例的搜集能够满足调查、实验的需要,在核查病例阶段需要根据搜集到的可疑病例确定流行病患者表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记录,按照不同等级进行级别划分。
2.7 描述性“三间分布”
描述性“三间分布”是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专业术语,又被称为描述流行病学,主要是依据不同空间、时间、人群进行描述和划分。描述性“三间分布”需要流行病学工作人员按照收集的资料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对流行病的具体信息作出通俗易懂的阐述,包括对流行病的发生原因、易受到流行病传染人群的特征、传播途径等,这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收集和处理的数据对整体研究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处理软件,增强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加强各个因素的数据分析力度。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特征给人们的处理工作带来了困扰,通常这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会在首批感染者批量形成期间展开。因此公共卫生应急预案需要尽早的实施,争取在流行病扩散之前掌握其第一手资料,快速的将首批批量感染者隔离起来,并及时的研究出治疗对策,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抢救任务,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4.1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确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应急处理对策的必要手段。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是保障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工作顺利落实的基础,通过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可以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奠定领导基础[6]。例如,如果一座城市爆发了突发性的公共安全事件,按照公共卫生体系中的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发挥组织领导功能,由政府管理部门起带头作用,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策,实施应急措施,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需要从全方面实施,包括领导组织、调查研究、卫生宣传、疫情报告、隔离检疫、抢救治疗、卫生防护、消毒杀虫、监测监督、防治条例、监察检验以及药物疫苗,如果能够做好这些方面,可以及时排除威胁,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秩序。
4.2 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突出特征表现在“突发”二字,一般这类事件发生时人们还不具备防范的能力,因此突发事件发生时会给社会财产和民众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对此,需要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将最近几年实践过程中的措施和问题能够汇集到立法部门中,为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奠定坚实基础。公共卫生管理条例的健全,为流行病学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也为流行病学工作者明确了工作职责,对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对策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4.3 强调医学工作者的职业素质
上文提到过,流行病学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包括工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流行病医生往往会在不了解流行病因素和表现的情况下要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这对流行病医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高要求。纵观过往发生过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实践案例,涉及到了多门学科,许多应急处理手段都不是依靠单一的技能就可以施展的,往往流行病学医生需要融汇贯通多方面的救治知识和技能[7]。例如熟悉临床学知识、熟悉预防学以及病原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预防控制手段、抢救治疗技能以及调查研究的能力,只有具备多种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多方面的医疗救治技能,才能在赶赴现场时沉着冷静的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及时救治患者的同时保障医疗人员自身的安全。
一旦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必须快速反应,及时控制现场,做好隔离救治的准备。要想做好流行病学的应急处理措施,要求国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条例,强调流行病学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强调起政府的责任和指挥能力,做到领导有方、全面支持,社会各个部门共同努力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以此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1]秦斌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197-198.
[2]唐群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应急处理措施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6):32.
[3]赵琦.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应对能力评估工具的开发、应用与评估模型的探索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4]马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政策执行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
[5]伦华美.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现状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6]陈子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应急处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1):6-7.
[7]谭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2(2):182-183.
R181
A
1672-5654(2017)04(a)-0034-03
2017-01-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0.034
陈卫峰(1975-),男,山东威海人,大专,主管医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预防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