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数控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7-01-20 12:58:44高永伟
中国设备工程 2017年23期
关键词:技能型高技能职业院校

高永伟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浙江 杭州 300201)

机械数控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高永伟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浙江 杭州 300201)

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区先进制造企业生产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结合我区企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现状和学院跨越式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我区职业院校和企业调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机械数控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研究。

机械;数控专业;教学模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 我区先进制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和培养分析

在2015年,在对我区内10余多家企业和四所职来院校的走访调研,发现先进制造企业中机械数控加工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存在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毕业生数量上,满足不了区内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岗位数量的要求;毕业学生普遍缺乏产品工艺、加工技术的经验,缺少解决实际加工技术问题方法等,往往需要企业的再次培训,特别是区内大中型骨干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1)我区共有制造业企业4000多家,上规模和行业龙头企业每年需招大量机械类高技能人才。而目前我区培养机械类高技人才(高级工以上)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每年约三百人;二是社会培训机构培训,每年不足百人,这与我区企业急需高技能人才的愿望相差大。

(2)我区企业处于加工转型和技术升级期,企业不缺熟练工,而缺生产一线具有较高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专门人才,这些仅仅通过社会的短期培训难以满足需求。

(3)我区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行业岗位需求。①专业课程内容和设置较为传统,如专业基础课内容与当前企业的生产实际差距较大,内容陈旧,与企业要求不接轨。近年来各校虽加强了教学改革,但进展较慢。②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程度不高,学生实践环节少,对图样的分析,产品工艺制定缺少训练。③实训内容与生产脱节。实训内容以练习件和考试件为主(通常是作品),还不是企业真实的产品要求;实习条件以教学为主设置采购,生产的适应性较弱;重操作轻工艺,重尺寸轻形位,重电脑编程轻刀具和工件装夹,重结果评定轻过程控制等。教学软件通常只限于一种学科系统,远未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两种以上数控系统的要求。

(4)师资人数少且实践能力不足。随着国家的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的出台,我国先进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节节攀升,特别是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就机械行业统计预测,在未来3年里,每年对机电一体化(含数控加工)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少于100万。全国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超70万人,数量上基本能满足社会需要,但毕业生规格和能力方面与社会要求会有一定差距,高技能人才仍然匮乏。

机械数控类师资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职业院校和自身培养。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越来越高。各个职业学院的招生规模有小幅度增加,教师队伍正逐步向高学历和理论实践一体化发展,同时也呈现出总量偏少和实践能力不足。

机械制造业在我区发展迅速,特别是产业调整和生产一线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之本地区由于生活成本的增加,大量优秀技工离开我区,加据了对本土人才需求量。企校共争优秀人才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全区机械类在校生2975人,高级工段学生1700人,机械类教师总数108人,实习指导老师61人,有企业5年工作经验的12人。

(5)机械类专业实训设备条件虽有改善,但品种和数量仍显不足。职业院校近年来加大了软硬件建设,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目前我区各学校均建有不同规模的机械数控实训基地3家。但由于生源的扩大,加上实训经费使用的限制,也呈现出院校投入不足。四所学校共计拥有机械设备264台份,其中数车76台,加工中心35台,普车100台,其它设备52台,钳工位250个。同时,多数职业院校实训课时量安排不达标,机器设备利用率低和工位略显不足,实际每生独立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实训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学生手持职业资格证书,但实际操作水平并不被企业认可。

通过调研和交流讨论,深感我区企业对机械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强烈需求,也看到目前的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还存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改革不仅势在必行,对我区这样一个工业大区而言也是非常迫切的大事。

2 构建机械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学科体系,调整理实课比重;注重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重视校内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需求的一致性;采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产品项目课程,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等;积极探索和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训等教学模式;探索政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开展多维度、立体式的机械类职业能力评价方式。

2.1 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明确一条培养以产品加工工艺为核心的岗位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的培养为主线。

第二,教学中围绕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思想为指导,改革好公共基础与专业理实两大教学体系。

第三,抓实理实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学历和资历(职业资格)并重的实践。

第四,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不同教学阶段。即行业认知——教育、基础专业——培养、技能训练——强化、岗位素养综合——提升。

2.2 机械(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制定好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①明确生产岗位对产品工艺分析与加工能力的要求。以此为教学主线,以产品加工工艺为支撑来加强学生编程、设备操作等能力,解决学生基础性知识与能力提高。只有这样,培养出的数控编程、操作人员才能与岗位需求相适应。②依据职业标准、岗位需求,重构理实教学体系和内容及标准。按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体现基本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并考虑今后发展;引入企业典型产品做为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实践教学的职业性、开放性和系统性。校内完成基本技能学习和综合能力训练,下企业顶岗实现技能与岗位能力的提升与巩固。

(2)优化教学内容。①专业教学内容重组。第一,整合教学内容,将专业理论课和操作实训课的内容,按工作任务进行重新组合。以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设计开发出将《数控机床与操作》一体化课程,实现了集产品制造工艺、编程方法、零件机械加工、职业技能考核为一体的教学构想。每个工种设计了20~40个项目,分为“五、四、三(二)”三个等级,汇编成册提供给师生,循序渐进地逐级培训与考核。学生系统考核合格,进行产品生产实习,将课程考试与产品加工结合起来,用完成产品的过程化考核作为对学生的考评成绩。第二,将制图设计、造型软件和数控编程软件按实际需求,重组编制成《数控产品设计与加工》一体化课程。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构成,通过校企业主流软件学习具体的应用,使学生达到数控工艺员资格认证的水平。第三,将机床结构、装配、修理和维护相关课程整合成《机床(数控)综合维护》一体化课程。使该课程确保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做到学以致用。②教材建设。以典型任务为引导、以典型产品为课题任务来驱动,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任务,将知识点分解成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进行教材建设,组织教师编写《数控仿真操作指南》《数控编程与操作》等教材。

3 创建“生产型”政企校合作示范基地

在已有的各类公共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寻找政企校的深度融合,创建“生产型”政企校合作示范基地,尝试产学研训基地的合理运作。

(1)基地企业化运作。按照示范性、高标准、政企校共同打造,引领职业教育的要求,由政府免费提供2400m2厂房,学校用专项资金与企业共同进行设备投入,预计总投入3500万元,建立“产、学、研、训”复合式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基地既有生产区,又有教学区和产品研发区,并企业化运作。

(2)建立互利共融的新型合作模式。基地以企业产品加工为基础,通过加工盈利来支撑企业发展;通过真实生产环境,学生可以得到产品加工的锻炼并能体会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培养企业共同价值观;通过校企共同研发平台,利用院校的技术和企业的加工能力和院校高精尖设备,来完成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院校通过几年的合作,开发出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用于教学和生产。这样解决了目前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内容单一,实践环节枯燥,产品加工能力不足等诸多难题。学生在基地可以进行产品设计、工艺程序编制、加工产品和设备维护等实际训练。

(3)“生产型”政企校合作示范基地的建设,可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通过努力以市场化的运作,将会解决学校和老师向上伸手的习惯,会更积极地走向市场,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学生的培养,同时会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培养学生的合格率。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各职业院校应建立一支由中高级工程师、中高级讲师、中高级实习指导、中高级技师为主,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并引进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培养一体化(双师型)教师。

配备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应具备“一体化、双师素质”,熟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具有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能承担“产、学、研、训”一体化教学任务。兼职教师应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担任,承担核心课程及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工作。建议承担核心课程教学的教师,应为“一体化、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系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良好的课程设计能力,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技术专业高级职称。实施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的教师,应具备课程总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能力,会熟练应用五步教学方法(确定项目—自主学习—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反馈评价)。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企业技术人员与学生配备比例为1:8。

5 采用“任务驱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1)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利用现有并改造校内实训场所,创建理实一体场景的真实教学环境;加工工艺课中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等课程,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确定学习场所。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虚实结合、校内与工厂相结合。

(2)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必须以项目驱动,行为引领。教学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按职业标准分五、四、三(二)等级,学员完成一个等级的学习后考核合格进入下一等级学习训练。在课题内容的选择与考核中,要注重应用工艺的能力,注重学生掌握确定工艺、切削要素、刀具材质、刀具种类、刀具型号,考虑学生拓展应用专业技能的能力。

课程设计与实施应考虑以下两点:第一,知识包容量:机械(数控)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加工原理。涉及图样、工艺分析,进行产品造型、工艺编制,编程数值计算等应用,掌握机床选用与操作、工夹量具使用、刀具和工艺参数的选用等主体内容。第二,产品零件的结构、几何及综合要素、尺寸和形位精度要求、单一和综合加工要素等,体现从简到繁、易到难的过程。体现学生在产品加工过程中逐步提高岗位综合能力。

6 按企业岗位要求,进行技能教学

“企业的需求,我们的追求”。根据这一理念,要真正实现技术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在机械专业技能教学中实现“三个转变”。技能训练中三变:教学内容由“单一”变“综合”;实训材料由“消耗性”变“生产性”;训练结果由“作品”变“产品”。

(1)传统的机械实习教学内容学科体系较强,内容分散单一,评价以结果百分制+作品欣赏为主,60分为合格,表面美观为主要;而企业生产岗位以综合化产品,质量精度为主要考核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以项目综合性的训练,评价以真实产品质量精度的考核要求进行,加强产品的尺寸精度、位置粒度等的要求,实行过程化考核。

(2)目前机械类实习材料,由于各职业院校没有自己的产品,也没有与企业有紧密型合作代加工产品,因此,实训中的材料都以纯消耗性为主,这样浪费严重且对学生的培养不利。由“消耗性”变“生产性”旨在将实训课题产品化,需要引进企业典型产品作为实习工件。

(3)机械实训课题由于目前职业院校师资缺少企业实际工作和产品加工经验,因此在设计选择课题时,常常以考试件、竞赛件做为训练的课题。这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差距较大,因此,要将实训成果由“作品”转变为“产品”需要有选择性地引进企业典型产品,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产品意识,也降低了实习成本。

机械数控专业教学实践教学条件,需要根据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充分考虑知识技能的成长递进规律,参照省技师学院的要求结合当地产业进行配置。强调项岗实习环节的要求是:能够提供项目实施技术员岗位;学生能够参与完整的项目运行过程;企业管理规范,安全措施到位,对顶岗实习学生按新员工进行培养,安排企业技术专家为指导教师,生产基地具有员工食宿条件。每8个学生有1名企业技术专家为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7 注重开放性第二课堂的建设

机械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其对象是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后二年和普(中)职毕业三至四年。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成效。需开辟选修课和兴趣引导课,提供课余学习空间和实践训练的场所,有效地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8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在校企融合上下功夫

要与区域内骨干企业共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与规模型企业联合办学,集团化规模企业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签定订单式培养协议,按照企业和学院的计划进行专业教育,企业参与订单班学生专业教学,接受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完成产品综合设计加工训练,实现专业知识固化和技能水平提升。新教学模式的和课程结构设置,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和技能成长规律。机械数控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符合我区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需求和学院快速发展的要求。

[1]李文青等.2017-2021年中国机械设备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2017.5.

[2]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4-1.

TP13-4

A

1671-0711(2017)12(上)-0034-03

猜你喜欢
技能型高技能职业院校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8:47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焊接(2016年6期)2016-02-27 13:04:58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中国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 15:12:36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