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孕产期中医预防保健研究进展

2017-01-20 12:07李学敬王媛媛裴开颜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保健知识孕产妇保健

李学敬 王媛媛 裴开颜*

1.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综 述·

围孕产期中医预防保健研究进展

李学敬1,2王媛媛1裴开颜1,2*

1.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医学是一门以人体健康而非以疾病为中心的人体生命科学,它不但包括对疾病的诊治,还包括对养生防病的指导[1]。中医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预防和保健经验。围孕期保健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防止出生缺陷发生和减少缺陷儿出生为宗旨,故将中医预防保健思想应用于女性围孕产期保健将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专家学者对中医预防保健的研究逐渐增多,希望将其预防优势应用于围孕产期,以提高人口素质。

1 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理论基础

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反映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的抵御能力方面,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方面[2]。王琦[3]根据中医理论提出了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体质类型,反映了不同人群的个体特征。

中国传统医学的优生思想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中医优生思想及其相关中医理论学说的发展,中医优生思想及其理论逐渐被运用于妊娠并发症和自然流产等临床疾病的防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探索中医体质与妊娠并发症、不良出生结局的相关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不断有新的研究阐述中医在孕前包括择偶、选孕机等方面,孕期包括饮食护养、起居环境、适度活动、情志调养等方面的优生思想及孕前和孕期中医体质辨识的方法[4-6]。中医认为,母子同体,母安则子安,母病则子病;母热则子热,母寒则子寒;母壮则子壮,母弱则子弱[7]。王济生[8]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虚寒质、痰湿质母亲的孩子多见虚寒质,易患哮喘、泄泻、疳证、慢惊风、佝偻病等;燥热质母亲的孩子多见燥热质,易患各种外感热病,急惊风;而平常质、瘀郁质母亲的孩子则情况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张丽杰等[9]指出孕产期不同体质易罹患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不同。因此,通过对孕产妇体质辨识,对不同体质进行调理,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从而改善其健康状况,对提高人口素质和妇幼保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研究现状

陈帆和庄爱文[10]认为妊娠的早、中、晚期分别会出现各期相应的并发症,不但影响孕妇身体健康,妨碍妊娠的继续和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适时、正确地处理好妊娠并发症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母婴的损害。潘佩光等[11]曾将1650名孕妇分为自衡质、肝郁气滞质、情志化火质、脾肾气虚质、肝肾阴虚质、气血两虚质6种类型,给予中药保健和穴位按摩两个方案来调节孕期体质,对新生儿的体重、黄疸、窒息及孕期情况,包括先兆流产、妊娠呕吐、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泌乳情况、产后恶露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根据不同孕前体质给予针对性的保健干预,能够改善孕前体质,减轻孕期并发症,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同时,研究人员还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等方面运用中医体质辨识并给予相应保健措施,从而达到促进切口愈合的目的[12]。唐朴勤等[13]选取 2011 年9 月 ~ 2014 年 8 月在武汉市硚口区妇幼保健院和硚口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的孕产妇4072例,设孕前体质辨识到产后 42 天全程中医健康管理的孕产妇 2 564 例为研究对象,按接受中医健康教育及执行中医健康管理措施的情况分为中医管理组1129例和对照组14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孕妇保健随访,中医管理组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孕前体质辨识,孕期及产后健康状况评估,针对体质类型和评估情况进行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摄、动静养生等中医指导,并对相关指标及执行情况进行记录评价。结果表明,中医管理组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异常(18.9% vs 26.8%)、先兆流产(16.3% vs 21.3%)、妊娠期贫血(17.4% vs 30.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9% vs 10.2%)及妊娠糖尿病(11.8% vs 14.9%)的发生率中医管理组低于对照组(P<0.05); 分娩期中医管理组巨大儿(2.2% vs 4.1%,P<0.01)和低体重儿(3.7% vs 5.8%,P<0. 0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程丽丽等[14]选取行孕前检查计划受孕的300例健康育龄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观察组采用中医体质辨证并进行中药调理,饮食、生活起居、情志调节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剧吐(8.0% vs 19.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 vs 6.7%)、妊娠期糖尿病(1.3% vs 5.3%)、贫血(2.7% vs 12.0%)、早产(3.3% vs 9.3%)、胎膜早破(2.7% vs 8.7%)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故考虑对孕产妇实施全程个体化、针对性的中医健康管理,加强认知并及时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张艳丽等[15]对675例孕妇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统计孕妇不同孕期的中医主体质及新生儿健康情况,并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孕妇中医主体质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孕妇中医主体质对新生儿健康影响显著,及早、持续、长期对育龄妇女进行中医体质改善的干预,对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至关重要。目前已有较多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研究。

2.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中晚期并发症,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重症患者有头痛、抽搐症状,多于孕20周以后出现。金有慧等[16]对475名孕妇进行中医体质辨证分析,结果发现妊娠不同阶段、不同体质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不同,经过对随机抽取的50名孕妇进行体质分型并分别调理后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显著降低。赵春梅[17]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孕中晚期中医体质多转变为脾肾气虚。脾肾气虚和情志化火型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人数较多,建议根据中医体质分型方法将孕妇中易转型或易发病型者进行统一监护,并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起到预防保健作用,以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2.2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对母婴的近远期危害均极大,有效的防治对改善母胎预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张华[18]认为妊娠期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可采用中药调理或饮食调节、精神调摄及体育锻炼来预防或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翟凤霞等[19]对近10年中医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中医体质、中医症候、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可以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中医体质进行规范的调查,发现和探索妊娠期糖尿病的中医体质和症候分布规律,建立中医辨证防治规范,针对性地进行中医干预和调理,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也为妊娠期其他并发症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3 妊娠期贫血

妊娠期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是以孕妇出现倦怠气短、面色淡白、浮肿、食欲不振、血红蛋白或红细胞下降明显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0]。郭晓琴[20]选择170例确诊为妊娠合并贫血的患者作为贫血组,同期17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发现随着孕周的增加贫血逐渐加重,患病率也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张薏等[21]对600名孕妇进行研究,进行中医体质分型(分为平和质、偏实热型、偏虚热型、偏阳气虚型、偏阴血虚型、偏痰湿型6型),通过分析结果表明平和质组孕妇的妊娠期贫血发病率最低,并发现孕中期的贫血发病率受孕妇的年龄及其中医体质类型影响,建议根据不同体质对孕妇进行相应的中医保健, 调节或尽量改变其偏颇状态,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3 开展中医预防保健的适宜模式

3.1 围孕产期中医预防保健知晓情况

齐媛媛等[22]在北京平谷地区对484名育龄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对中医孕前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调查显示对“孕前采用经络调养方法可改善自身体质,从而利于怀孕及胎儿健康”的知晓率为63.0%,“中医运动保健可改善自身体质,从而利于怀孕及胎儿健康”的知晓率仅为50.3%。对于中医保健,调查对象最希望获得的服务为中医保健知识咨询;最希望提供服务的单位为妇幼保健中心。提示应大力宣传孕前中医保健知识,提高具有中医特色的孕前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今后可以尝试开展孕前中医保健服务,满足计划妊娠夫妇对孕前中医保健的需求。邱晓瑜[23]就社区500名产妇对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态度以及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大部分认为中医保健知识对于促进产后恢复没有效果或效果不肯定,并认为不需要产后中医保健知识或者持无所谓的态度;最希望获取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渠道为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及对产妇进行单独指导或示范,或组织产妇集中进行学习,提示社区产妇对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结合其希望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提供所需要的产后中医保健知识。

3.2 围孕产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模式探讨

赵娟[24]对妇幼保健机构推行中医治未病的服务模式进行探讨,初步制定妇幼保健机构孕前期男性和女性预防保健服务流程,即孕前男性体质辨识→未病先防→调理保健处方;妇女体质辨识→未病先防→调理保健处方;孕产妇预防保健服务流程,即孕妇体质辨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调整保健处方并指导自我保健、调理保健处方→产妇体质辨识→辩证调养,并对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立健全服务模式。胡凌娟等[25]亦对妇幼保健机构推行治未病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制定出儿童预防保健、妇女孕前、男性预防保健及孕产妇预防保健的流程图,及实施服务流程的保障措施。李青丽[26]详细列举了孕前、孕期及产妇的中医保健具体要求,包括生活、运动、饮食等各个方面,要求提高孕产妇孕期保健意识及孕期保健能力,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孕前调护,可以有效地改善自身的体质和精、卵的质量,曾加受孕率。以上各种模式的建立均以中医保健的基本原则为基础,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发展而来,但尚需通过大规模示范研究而不断改进完善。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人类健康观的不断发展赋予中医预防保健更深刻的现实意义,疾病医疗负担的不断加重也给中医预防保健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以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仅仅将传统的理论经过简单的加工和现代医学的预防、治疗结合起来,相对中医预防保健理论的先进性来说还远远不够。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发掘和完善中医学预防保健理论,运用现代医学的先进研究方法,使中医中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孕期保健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定期产前检查来预防和发现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做到及早处理。将中医体质理论广泛深入地运用到围孕产期保健中,即是通过“因人制宜”、“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加强孕产期管理,达到保证孕妇胎儿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46(2):151.

[2] 张华.中医体质理论在孕期保健中的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3): 105-106.

[3]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

[4] 冷嫦娥, 潘佩光, 陈建宏, 等.女性孕前中医体质保健思路探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32(2):339-341.

[5] 苗苗, 崔祥芬, 齐媛媛, 等.中医优生思想的发展及其应用[J]. 中国优生与遗传学杂志,2013, 21(3): 141-143.

[6] 叶茜, 吕洁雯, 陈建芳, 等.中医体质辨识在孕前优生优育保健模式中的研究和应用[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3):422.

[7] 庄爱文,李荣群,张薏, 等.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4(27):782-783.

[8] 王济生.关于婴幼儿体质的若干理论思考[J].中医儿科杂志,2006,5(2):7-8.

[9] 张丽杰,张薏.孕产妇中医保健系统管理模式初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4(4):780-781.

[10] 陈帆, 庄爱文.治未病在孕期及产后并发症中应用的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30(3):593-595.

[11] 潘佩光, 徐俐平, 周俊亮, 等.孕前中医保健干预促进优生优育的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09,41(10):63-66.

[12] 潘佩光, 冯虹, 黄敏, 等.中医"治未病"在围生期的临床应用[C].扶阳论坛,2007: 257-259.

[13] 唐朴勤, 丁霞.中医参与孕产妇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 中国妇幼保健,2015,21(30):3558-3560.

[14] 程丽丽, 孙莲莲, 高莹.体质辨证在围生育期保健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医学, 2015,6(39):656-658.

[15] 张艳丽, 王天英.孕妇中医主体质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5,47(4):39-41.

[16] 金有慧, 沙文宣, 高晓哲, 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医辨证的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1992,1(1):26-29.

[17] 赵春梅.妊娠高血压与中医体质回顾性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10):4-5.

[18] 张华.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妊娠期糖尿病的作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 19(7): 100-101.

[19] 翟凤霞, 郭明月, 谷云鹏.妊娠期糖尿病中医研究现状[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12):107-108.

[20] 郭晓琴.170例妊娠合并贫血回顾性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1):100-102.

[21] 张薏, 周晨, 林丽娜.孕期贫血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5):1010-1012.

[22] 齐媛媛, 苗苗, 杜峻峰, 等.北京市平谷区育龄妇女孕前中医保健知晓度及服务需求分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6):435.

[23] 邱晓瑜.社区产妇产后中医保健知识需求状况调查[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5(27):699-700.

[24] 赵娟.妇幼卫生推行治未病服务模式探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4,6(31):126-127.

[25] 胡凌娟, 陈占禄, 赵慧卿, 等.妇幼卫生保健机构推行治未病-服务模式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2):2626-2627.

[26] 李青丽.孕产妇中医保健管理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4,(36):142.

[责任编辑:王丽娜]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I41B00)

2016-07-07

2016-08-16

*通讯作者:psmile1971@163.com

猜你喜欢
保健知识孕产妇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饮食干预对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及疗效的影响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