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机械的设备管理

2017-01-20 09:48:32金晖
中国设备工程 2017年17期
关键词:选型管理机制机械设备

金晖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南京 10038)

高速公路养护机械的设备管理

金晖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南京 1003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道路车流量持续增加,交通拥堵现象非常严重。为了满足大家快速、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与管理机制,也得到进一步地完善与提高。机械化养护设备管理是高速公路养护的重点工作。结合高速公路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机械养护设备非常必要。

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设备管理

1 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的重要意义

高速公路要求的质量水平相对于普通公路来说比较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大,运输效率高,是现在人们出行的首选。因而,高速公路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机械化养护相对于人工养护来说,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高速公路出现状况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对交通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还可以完成很多人工无法完成的工作,比人工更加高效,经济实惠。因此,机械化养护在未来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做好高速公路的机械化养护工作,为高速公路顺利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 高速公路养护机械的选型

机械的选型在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在机械选型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要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并结合养护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经济实惠的机械设备。因此,机械化设备的选型是机械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发挥机械设备的可靠性、高效性,从而提高设计制造初期的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优势。

2.1 选型前应做好的工作

(1)收集机型资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书籍,对不同机型进行了解认识,然后通过对其进行比较,选择性价比较高而经济实惠的设备。(2)研究工作特点。对不同路段进行考察研究,将设备与该路段的养护工作密切结合起来,选择适合该路段的设备,充分发挥该机械的效能。而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量来购买设备,使设备充分发挥其作用。因为用来支出的资金有限,要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3)引进机械设备要考虑到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的水平,是否可以将设备更好地操作,后期的各项工作是否都可以顺利进行,使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水平。

2.2 选型时考虑的因素

(1)先进性。就是指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先进,具有操作便捷,操作简单,消耗能量低等特点,与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2)经济性。首先,购买的设备要相对于其它相同性能的产品价格低廉。其次,机械设备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操作等优点。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可以方便调用。(3)可靠性。是指在使用时比较可靠,精确度比较高,零件比较耐用,安全可靠,使设备在后期的工作中由于自身问题带来较少的麻烦。(4)环保性。现在国家提倡节能环保,在购买设备时也要在国家允许的要求范围内进行购买。(5)维修保养费用低。在选购设备时选用维修简单,零件容易买到的,零件再换时操作简便,很容易就可以完成,这将花费较少的费用。(6)灵活性。是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完成作业,操作不受任何约束,适应能力强。(7)配套适用性。是机械设备本身和与其配套作业的机械设备,都可以在使用时配合起来共同完成作业。

3 高速公路养护的设备管理现状

3.1 缺乏科学系统的设备管理机制

当今社会,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是缺乏科学系统的设备管理机制。在遇到问题时照搬照抄传统的机制,不能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应对问题。他们具体体现在没有采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对于机械设备出现质量问题时,不能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补救,没有健全的人员考核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不能使日常的机械化养护工作达到更好的成效。另外,有诸多的设备养护方法有误,养护频率和周期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3.2 机械设备采购配置管理不到位

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是通过前期贷款修建,用于采购机械设备的资金相对较少,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再加上采购人员对采购的机械设备,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采购了一些质量比较差、工作性能不好、技术水平相对较为落后的设备,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给后期工作过程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3 机械设备操作使用管理不规范

对于大多数操作人员来说,自身的专业技能并不高,而且不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学习并操控机械设备。不能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规范地操作设备,使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还有一些零件受到磨损,可能会在后期的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故障,会大大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机械设备技术人员不能跟随社会的发展而改进技术方法,工作效率达不到实际的需求,工程进度也相应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给在高速公路上出行的人们带来诸多不便。

3.4 设备保养与维护管理存在缺陷

在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面对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在维护时,保养和维护人员不能根据丰富的工作经验,迅速地采取合适的积极应对措施,造成维护的效果并不好,维护程度不高。另外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及时的发现,其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造成工作的延误,也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不便。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素养比较低下,不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使一些设备的基本检查维护工作得不到保障。对于不同种类、出自不同厂家的设备,维护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性,有些零件不能通用,给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增加了难度,技术人员也不能及时解决,大大缩短了机械的寿命。

3.5 设备养护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许多高速公路上的设备养护管理人员对管理知识的认知不是很完善,缺乏关于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有些落实工作达不到最佳的管理效果。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需要机械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相应的对其管理难度逐渐增大。这一系列的问题对后期的一系列工作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相应一些业务资料的整理收集不到位,进行养护的工作安排和养护效果也存在严重不足。如果制定不出一套合理的机制来培训高素质养护管理人员,设备养护的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4 有效的设备管理策略

4.1 建立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

为推动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应该首先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更加系统、规范地落实设备管理工作。然后,建立一个专门的检查机构,对养护机械设备全方位地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第一时间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有效解决。并对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定时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确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管理操作进行评价,对表现好的给予奖励,反之,给予相应的处罚。用此策略来激发相关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设备管理效果的更加明显。

4.2 加强机械设备的采购配置管理

首先,要拓宽采购配置的筹资渠道,保证资金充裕。然后,要相关的技术人员认真考察研究,并结合高速公路实际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最后,在采购设备的过程中,要选用经济、可靠、环保、灵活、维修起来容易并且价格低的机械设备。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

4.3 强化设备使用制度与管理

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制定完善相关制度。首先,在使用设备时,根据相关制度进行使用。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强化基础训练。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可以更正确有效地操控机械设备。其次,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最后,可以结合实际工作的需求,对不同工作点的设备进行调用,节约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4.4 不断优化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

优化机械设备的保养十分重要,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这样可以使机械设备部分零件的损耗大大降低,使用性能不断提高,增加整个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不断优化对设备的维修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并结合机械自身的特点进行维修。有利于保障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工作更高效、安全地运转,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便利。

4.5 加强人员选拔培训以提升素质

加强选拔与培训相关工作人员,提升总体综合素质水平,对于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意义重大。首先,要建立合理的人员选拔机制,通过定期的考核与筛选,使员工感觉到上岗的竞争力,促进转变对工作的态度,从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其次,使相关管理人员更加规范化、尽职尽责,做好检查督导工作,充分满足实际需求。只有加强了人员选拔培训和素质的提升,养护工作才能达到更满意的效果,并充分发挥作用。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走向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因此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机械化设备大大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被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机械化设备的建设,整个管理机制才能高效运转,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才会进一步提高。

[1]张听.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交通世界,2009,(2):79-80.

[2]李新海,常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0):57.

U418.3

A

1671-0711(2017)09(上)-0170-02

猜你喜欢
选型管理机制机械设备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不锈钢二十辊冷轧机组横切剪的选型计算
一重技术(2021年5期)2022-01-18 05:41:54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的初步探讨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昆钢铁路内燃机车选型实践与探索
昆钢科技(2020年4期)2020-10-23 09:32:14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产品选型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如何构建医院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