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供水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探讨

2017-01-20 09:41杨继富
中国水利 2017年7期
关键词:饮水供水工程

杨继富,李 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100048,北京)

农村水利

我国农村供水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探讨

杨继富,李 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100048,北京)

在分析我国农村供水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2005—2015年间农村饮水安全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提出了“十三五”农村供水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成农村供水发展任务的保障措施。

农村供水;饮水安全;发展目标

一、农村供水特点和难点

一是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供水工程规模小,点多、面广、量大。到2010年年底,我国农村人口9.66亿人,有59.47万个村,平均每个村1 625人;我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52.5万处,供水规模8 162万m3/d,受益人口5.60亿人,平均每个工程供水规模155 m3/d,受益人口1067人。由于供水规模小、数量大、效益低,难以实现专业化管理。

二是地形条件复杂,区域差异性大。特别是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在内的广大山丘区农村,山高水低、地形变化大,工程建设难度大。

三是水源条件差,劣质水、污染水问题突出。农村供水水源往往是就地选择,水源类型多、规模小,保护性差,多数保证率低;水质条件差,高氟水、苦咸水、铁锰超标水和污染水问题突出,缺乏适宜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

四是农村供水发展滞后,工程建设与管理人员缺乏。2004年以前,全国农村供水以饮水解困为主,主要解决“没水吃”和取水困难的问题,工程投资少,建设标准低,供水设施简陋,只有水源和管网,普遍缺乏水处理设施,不能满足饮水安全要求。到2004年年底,全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约30万处,受益人口3.62亿人,仅占农村总人口的38%,其中小规模单村供水工程分别占集中供水工程总数和受益人口总数的91%和65%。由于农村供水发展滞后,缺乏运行管理专业人员。

五是农村经济条件差,管理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和管理水平低,需要经济适用、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的农村供水技术和设备。与此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意识薄弱,对水价政策不理解,存在用水量少、不愿交水费等问题,影响工程正常运行。

六是农村供水科研积累严重不足。2004年以前国家和行业基本没有重大的农村供水科技计划项目,研究资料、实验条件、规划设计与研发技术人员缺乏,没有形成适合农村供水特点的工程规划设计指南、标准图集和水处理、消毒与水质检测技术及设备。

二、农村供水发展现状

1.全国农村供水发展历程

(1)农村供水起步阶段(1949—1973)

20世纪50~60年代,国家主要结合兴修灌溉工程,兼顾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组织缺水地区群众,以一家一户为单位挖水窖、打旱井、修水池,工程规模很小。

(2)农村饮水解困阶段(1974—2004)

从1974年到2004年,国家通过以工代赈、氟病区改水、扶贫攻坚、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措施,累计解决了2.8亿农村居民饮水困难问题,结束了农村长期存在的“没水吃”和取水困难的历史。

(3)农村饮水安全阶段(2005—2015)

2005—2015年历时11年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投资2 800多亿元,其中2005年,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总投资77.9亿元,解决了2 1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总投资 1 053亿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2.1万处,分散供水工程66.1万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12亿人。“十二五”期间,总投资1 768亿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8万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04亿人。

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集中供水工程100万处,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为82%,自来水普及率为76%,集中供水人口7.5亿人左右,占农村总人口80%左右。

2.农村饮水安全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1)主要成效

①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2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5.3%,超额完成规划任务。

②新建集中供水工程 50万处,农村供水状况大幅度改善。农村集中供水人口由2004年的3.6亿人增加到7.5亿人,集中供水人口比例由38%提高到82%,增加1.08倍。

③基本形成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管理组织和管理模式。

管理办法:2007年国家发改、水利、卫生等 3部委出台《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经修订,2013年国家发改、水利、卫生、环保、财政等五部委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内蒙古、甘肃、山东、安徽、浙江、湖北等省(自治区)先后发布了省级《农村供水管理办法》。

专管机构:水利部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中心,湖北、四川、辽宁、贵州、陕西、安徽等省先后成立了农水局、供水管理总站等省级专管机构,安徽定远、湖北潜江、辽宁黑山等县成立供水管理总站、供水公司等县级专管机构。

工程管理模式:形成了多种管理模式。如山东商河和桓台、河北固安和海兴等县级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江西省、湖北潜江、辽宁黑山等公有水务公司管理模式,安徽阜南和泗县、湖北潜江、山东沂源等县级政府授权管理模式,安徽定远股份制公司管理模式,安徽阜南、山东临朐小型工程委托管理模式等。

④初步建立农村供水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包括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规范,即《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04)、《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 687—2014)、《村镇供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L 688—2013)、《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SL 689—2013)。

(2)主要经验

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明确提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任务。

②坚持摸清现状、规划先行。2005年水利部牵头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摸清了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和《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③工程建设资金以中央和省级政府投资为主。“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投资2 821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 805亿元,占64%,地方投资1 016亿元(包括地方政府投资、受益群众自筹、社会融资)占36%。其中省级政府投资不低于地方投资的50%,受益群众自筹资金不超过工程总投资的10%。

④科研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科技部先后批准实施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村安全供水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和《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重大科技工程》,国拨经费1.08亿元,集中水利、卫生、教育、国土等国内一流研发团队,开发形成了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并试点示范应用,为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3.农村供水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多数供水工程规模小、持续性差。全国100万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平均每处受益人口750人。其中90%以上为小型单村供水工程,占供水人口40%以上,难以持续运行。

②水源可靠性差,缺乏保护。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可靠率为70%左右,规模以下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可靠率为50%左右。大多数工程没有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更缺少污染防控措施。

③净水消毒设施不完备、使用不规范,水质合格率比较低。规模以上工程配备水质化验室的比例为30%;供水规模20~1 000 t/d工程配备水处理设施比例为23%,配备消毒设备比例为29%;供水规模20 t/d以下工程基本没有水处理和消毒设备。规模以下工程消毒设备普遍没有正常运行。卫生部门监测结果显示,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还比较低,部分地区中小型工程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

④部分工程设施和管网老化失修。特别是2004年以前建设的30多万处集中供水工程,由于建设标准低、运行维护机制不健全,取水工程、净水设施和管网老化严重,供水可靠性差,漏损率高。全国集中供水工程管网漏损率多在20%~30%。

⑤农村供水法律法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全国及大部分地方尚未出台农村供水管理条例或管理办法,多数工程产权不清、管护责任不明。全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由村委会、乡镇、县级水利部门和企业管理的比例分别为45.6%、22.8%、18.2%和13.4%,专业化管理程度低;大多数工程尚未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执行水价低于运行成本,实收率低,还有1/5以上工程不计收水费。此外,部分县没有建立专管机构和维修养护基金,农村供水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综上所述,2005年以来全国农村供水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由于基础薄弱、工程量大面广、投资标准低,农村供水总体处于“低水平、广覆盖”的普及阶段,依然存在供水规模小、设施不完善,供水保证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信息化、专业管理水平低的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不适应。

三、“十三五”农村供水发展思路

1.农村供水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采取新建和改造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城镇自来水管网覆盖行政村比例、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建立健全工程良性运行机制,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和监管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饮水安全保障。

(2)具体目标

到2020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水质达标率整体有较大提高;小型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其他工程的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推进城镇供水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使城镇自来水管网覆盖行政村的比例达到33%。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逐步实现良性持续运行。

(3)工程建设标准

①根据需要配备完善和规范使用水质净化消毒设施,使供水水质达到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②改造和新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量参照《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 687—2014)等确定,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水条件的要求。以居民生活用水为主,统筹考虑饲养畜禽和二、三产业等用水。

③改造和新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到户。

④改造和新建的设计供水规模200 m3/d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一般不低于95%,其他小型供水工程或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

⑤改造和新建的供水工程各种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建设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2.主要任务与措施

(1)工程建设任务

①配套完善,更新改造。对近年新建工程配套完善水处理、消毒等设施,对2004年以前建设的老旧工程实施更新改造。

②规模化工程建设。统筹县域工程布局,通过新建、联网和管网延伸等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和跨乡村规模化供水发展。

③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水质检测能力建设以及水厂信息化试点建设。

(2)保障措施

①高度重视,坚持政府主导。由于农村供水的社会公益性特点,工程建设及投资应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吸收社会资金和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为辅。

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首先做好县级农村供水工程统筹规划和布局。 根据县域人口分布、城镇化发展、区域内外水源条件、地形条件等,按照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管理、技术经济合理等原则,合理规划农村供水工程总体布局;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和投资规模确定配套完善、更新改造、新建扩建和加强管理任务,形成县级规划。 然后,按照“从下到上、从上到下、上下结合”的方式,编制省级和全国规划。各级规划应报同级政府审批,落实政府投资和主体责任。

③加强科技支撑,提升技术水平。针对农村供水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供水工程提质升级、配套完善、提高行业技术水平的需要,建立全国农村供水水质监测分析与技术服务平台,成立水利部农村供水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升行业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与监管能力;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如风险评估与改造技术、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升级改造、适宜农村供水消毒与水质检测技术及设备、农村供水管网优化设计与安全调控技术及设备、农村供水工程自动化与信息化集成技术;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④强化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县级农村供水管理服务机构,开展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规模较大及以上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小型工程委托专业公司或协会管理;建立合理的水价政策或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全国及地方出台农村供水管理条例或管理办法,明确政府、工程管理单位和社会群众的责任,加强政府监管。

⑤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安全认识。针对部分干部群众对饮水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缴纳水费等问题,开展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饮用安全水、缴纳水费和管好用好供水工程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环保部.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R].2011.

[2]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农村饮水解困五年历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韦凤年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water supply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Yang Jifu,Li Bin

Based on analysis of water supply in rural areas and summary of main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s obtained from 2005 to 2015,the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rural water supply in 13th Five-Year Plan are proposed and safeguarding measures for completing the tasks are raised accordingly.

rural water supply;drinking water safety;development targets

TU991+TV211

A

1000-1123(2017)07-0023-03

2016-07-06

杨继富,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供水相关研究。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标准化研究及规模化应用示范(2015ZX07402003)课题。

猜你喜欢
饮水供水工程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简易饮水鸟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子午工程
饮水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