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主要负责治疗重症肌无力、坐骨神经痛、脑部炎症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涉及范围较广,病理十分复杂。同时,科室接收的患者普遍具有病情严重、起病急骤、年龄较大的特点,在发病的同时,均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而对于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具有很高的要求[1]。护理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为了提高管理效果,可以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提高各个方面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以确保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44例,其中男性患者84例,女性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纳入患者72例,年龄在35~81岁,平均年龄为(62.1±3.3)岁;观察组中纳入患者72例,年龄在37~82岁,平均年龄为(63.5±3.7)岁。纳入标准:均符合神经内科的接收标准,均为常见普通内科疾病的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它慢性疾病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沟通或认知等方面存在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按照传统规章制度和规定流程开展工作。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方法:(1)精细化管理制度,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建立责任制度,明确具体的分班分组情况,对具体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加以明确。护士长作为护理质量总负责人,对所有护理工作全面监督。责任组长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评估,为护士的护理操作提供指导。责任护士直接面对患者提供护理操作,如患者的日常护理,并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工作。建立精细化风险管理制度,分析查找护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例如文书书写不当、患者褥疮、跌倒、坠床等,并注重细节护理与护理评估[2]。(2)精细化工作流程,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对护理工作标准进行量化,包括入院接待、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出院、回访等。在不同阶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科室特点,采用建立精细化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精细化人员管理,新护士入科前做好岗前培训和带教,老护士应定期参与继续教育,不断强化基础、急救、专科等方面的护理技能。护士长采用科学的排班分工方法,并给于护士更多关心,帮助其解决工作中的难题。采取精细化人员绩效考核管理,量化考核护理工作,包括患者投诉、意外事件、文书书写、护理措施、护理操作等,并明确赏罚制度[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发生并发症、不良事件的几率。护理质量采用医院自制问卷法,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中,护理操作(92.54±4.65)分,护理态度(97.62±2.14)分,护理文书(95.21±3.13)分;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中,护理操作(80.55±3.64)分,护理态度(83.16±4.11)分,护理文书(81.25±3.94)分。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2例,不良事件1例,共3例,总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5例,不良事件6例,共11例,总发生率为15.28%。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神经内科护理的特点主要是强度大、工作量大、难度高、风险高,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各个方面进行严密的观察,同时对患者各种不良机制进行分析。一旦护士在护理中有所忽略,就有可能引发不良的后果[4]。精细化管理是当前社会中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文化理念,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当中,首先建立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使临床护理工作拥有充足的依据和保障,从各个细节方面提升护理质量。其次是构建精细化的工作流程,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更具针对性,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全面[5-8]。最后,实现精细化的人员管理,提升护士的知识与能力,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在护理中更加用心和认真,从而保障护理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