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46)
发动机生产线新老机型混线生产工艺分析
黄珺
(江西省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46)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及社会需求的日益强烈,汽车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而进行的推陈出新日渐频繁,尤其是针对发动机技术改造与升级的新机型生产更是如此。然而,在实际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发现,基于老生产线的新机型生产存在诸如生产线不匹配、工艺流程设计时效性较差等客观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相关机型的生产,甚至影响了我国汽车工业自主生产能力的提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客观总结混线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其具体的实现过程与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发动机;生产线;混线生产;存在问题;优化分析
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及地区工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我国自红旗车在以来逐步探索汽车的国产化道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现阶段,包括合资、独资等一系列汽车品牌不断的发展壮大,并行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结果。然而,国产汽车工业在发展水平上与国外先进国家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发动机制造层面上。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引入,基于电动或者混合动力的发动机工业奋起直追,在一定程度上赶超了英美等国,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发动机的生产与制造过程中,新机型与老机型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势必会形成其具体生产过程中的流水线调整。通过对旧有生产线的改造与重新规划使之能够满足新型号设备的生产是现阶段的主要应用模式。然而,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完善的设计与规划,极容易产生流程与参数方面的不遵从,不仅在客观上降低了生产效率与时效性,甚至容易产生对生产产品质量的显著影响。
面对这一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对发动机设计中的流程同步联合设计研究、对发动机混线生产规划及管理研究、对混线生产中的物料管理研究等三个方面成为了现阶段的研究重点与基本方向。从上述的研究现状中我们不难发现,针对其混线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问题导向下的生产工艺分析还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具体问题展开相关研究,旨在能够为今后的实际设计与生产提供必要依据。
针对新产品设计完全符合要求的新生产线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状态。然而,此种模式存在周期长、投资大等缺点,很难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得以应用。因此,各大企业往往采用对旧有生产线升级改造、调整工序等方式来形成混线生产,其必要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混线生产的必要性
通过混线的方式来进行生产组织其优势及必要性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极大的提升投资效能。生产线的构建是相关生产企业的主要投资成本。且生产线构建成本巨大,通过对旧有生产线的优化利用能够有效的将建设成本转化为改造成本,进而达到降低投资总量的根本目的。
第二,能够极大的缩短研-产周期。生产线的设计与生产组织需要在新产品设计完成后,根据其参数要求来进行重设。与重新构建生产线相比,对于旧有改造而产生的混线生产模式能够极大的缩短其生产周期,进而达到从研究到投产的无缝连接。
第三,能够极大的对旧有产能进行释放。在混线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个前提,即新型号与旧型号之间的技术升级并不存在颠覆性改变,仅仅在具体的工艺细节以及参数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优化性提升。在此种背景下,通过对旧有设备与生产线的混线生产能够将“库存”产能进行有效的释放,并形成新的生产力。避免在场地、生产线、设备、旧有原料等方面的浪费。
1.2 混线生产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混线生产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故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较为普遍。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此种模式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软硬件设备方面:在旧有生产线的混线生产过程中,部分设备仅需要对参数以及生产规划进行有效变更后便可以获得较高的遵从性,进而满足新型号的生产需求。同样也存在部分设备无法达到新要求的基本现象。此种现象的产生与设备自身的工艺及技术安排息息相关,需要进行前期有效的规避。除此之外,不同型号之间的设备差异对于工艺需求及其生产流程也同样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化设定,部分设备无法满足该设定也会对实际的生产效能产生显著影响。
另一方面,在组织管理方面:生产线的混线生产除了对设备进行优化改造之外还需要对具体的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与重设。在此种过程中容易产生两方面问题。其一是重设的流程设计相对迟缓,并进一步延缓了生产的实际效能;其二是新型号的流程组织缺乏长时间生产实践的支撑,很难做到对生产细节的有效把控及对生产效能的有效发挥。
通过上文的研究,我们对混线生产的必要性及其在实际混线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本文将针对发动机的实际生产工艺,对其混线生产的不同环节及其注意事项进行梳理,旨在能够为后续的实际建设与优化升级提供必要保障。从混线的实际需求来看,其核心技术需要完成流程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同步,故而按照设计的不同阶段来进行分类规划是一种可行模式。
2.1 设计前期
在前期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需要对旧有型号生产线的相关数据以及新产品的相关参数进行摸底与了解。具体而言,新型号在老型号生产线上混线生产,工艺策划人员需对老型号现有生产线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一方面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向产品设计人员提出新型号混线生产的产品设计边界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对现有生产线的各项实际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为后期混线生产的新机型工艺策划实施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对现有生产线生产的老机型及生产工艺技术参数进行调查和整理。对现有生产线工装设备技术参数进行调查和整理。在实施新机型在老机型现有生产线上混线生产时,必须对现有生产线的物料仓储和配送进行调查和整理。对现有生产线上老机型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和整理。在新产品参数确定方面则需要形成形成完善且规范的参数列表,与此同时进行流程与产品的协同设计。
2.2 设计过程
工艺策划人员完成新机型同步工程分析,并与产品设计人员就分析问题达成解决共识后,需对新机型在现有生产线上生产的工艺策划开展更为实质性的工作,主要内容如下:一是模拟验证机壳及整体设备在机械化输送设备上的通过性。通常利用AutoCAD软件中的AutoPATH二维动态模块功能,对机壳及整体设备在机械化输送系统中各输送设施上通过性进行验证分析,对存在的干涉点予以明确,并纳入到机械化输送设备改造内容中。二是分析现有生产线上工装设备是否满足新机型生产需要。根据前期对现有生产线工装设备技术参数的熟悉,结合对新机型同步工程分析的结论及新机型3D数据,按装配工序目录,逐个装配工位分析新车型在现有生产线上生产相关工装、设备、工具、辅具及工位器具等是否可以共用,并形成相应上述设施的改造或新增清单。三是新机型在现有生产线上装配流程的确定。根据新机型3D数据,优化、调整新机型在现有生产线上生产的装配工序目录,并据此对新机型装配制造工艺进行确定,落实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工作的开展及新机型装配作业指导性文件的编制,为后续新机型的试制提供必要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2.3 设计保障
通过上述两个环节能够有效的形成新老机型的混线生产。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与后续生产组织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如下问题。第一,在管理体系方面要进行配套升级,不同的参数与组织方式带来的工序变更、技术变更以及工作方式与环境的变更要形成配套的合规管理体系;第二,在质量检测方面要形成与之相对的制度,并在不断的执行过程中形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完善的相关机制。利用制度的力量能够促进“老代新”混线生产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最终达到效能最大化的根本目的。
老生产线生产新机型在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在探讨此种混线生产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其实际工艺组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同时就不同环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相关生产建设提供必要依据。
[1]赵兴亭.总装厂混线生产模式分析及生产能力提升[D].吉林大学,2012.
[2]黄青斌,韩培培,乐慧杰,陈平,陈文剑. 基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线生产的工艺优化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7,03:17-21.
[3]岳涛.基于工作流的MES混线生产过程管理研究[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0,05:102-104.
[4]孙鸿广,胡岗 ,杨雷鸣.整车厂基于定单拉动的混线生产业务运行模式的研究[J].汽车与配件,2003,28:15-18.
[5]王云,江禄晓,窦本虎.浅谈新车型在老车型生产线上混线生产的工艺策划[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3,06:57-60.
V23
:A
:1671-0711(2017)08(上)-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