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形势下军工关键设备效能管理浅析

2017-01-20 01:32赵枫蒋洁张艳
中国设备工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关键设备国防科技军工

赵枫,蒋洁,张艳

(1.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6)

新时期新形势下军工关键设备效能管理浅析

赵枫1,蒋洁2,张艳2

(1.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6)

军工关键设备是安排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重要前提,是型号立项和投资建设评估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军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重要保障,是军工核心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对军工关键设备的管理,尤其是效能管理,对全面掌握设备能力现状,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效能,确保军工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的完好有效,保障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军工核心能力的完整有着重要的意义。

设备;效能;军工关键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目前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与新军事革命变革交错推进,太空、航空等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各主要国家展开的科技和军事竞争实质是对国家安全和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是国防科技工业实力乃至整个国家工业基础能力的博弈,军工关键设备作为国防科技工业的支柱装备和能力支撑,其登记、变更、维护、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践是实现国防科技工业深度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创新牵引的重要基础保障。

军工关键设备管理作为设备管理的延伸,是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设备管理的体制、理念、方法都是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传承于前苏联的设备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注重以实物管理为重点的投资建设,管理以单纯的完好率进行评判,缺乏通过生产效率、投资回报率和投入产出比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价。随着当前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的逐步展开,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强,各企事业单位的军工关键设备建设水平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使设备管理面临着理念和方法上的创新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体制变革和技术进步的需求。

1 新时期军工关键设备管理特点

1.1 规范登记、处置合规,军工关键设备家底逐步清晰

军工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完整情况等效能运行指标直接关系到上级及相关部门全面掌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实际能力,各军工关键设备管理单位实际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保军”的双重责任,对军工关键设备依法合规的登记和处置是军工单位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国防科工局已正式出台了军工关键设备登记和处置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作为监管制度的里程碑,标志着军工关键设备及其制度建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对于加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规划和监督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军工单位根据办法,依法行政、科学履职,已初步完成军工关键设备的登记建账工作,军工关键设备家底逐步清晰,为全面保障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做好了物质基础保障。

1.2 技术先进、组成复杂、功能多样的设备不断增加

随着国家对军工领域投资力度的增大,以重大专项等为代表的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了一批跨学科、跨领域的大型设备设施,这些大型设备设施普遍具备投资规模大,研制周期长,维护保养复杂等特点,涉及专业广,技术水平较高,并已成为军工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多年投资建设,目前我国军工已基本形成系列化、平台化能力布局,成套成线自动化、数控化装备不断增加;工艺布局、制造流程不断优化升级、产品自动化制造水平大幅提升,设备呈现出进口、国产设备相互交织、协同生产的局面。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及相关信息平台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设备制造、生产的效率和水平,为军工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1.3 逐步实现“单一军品”向“军民结合”的资产结构的转变

国防科技工业是天然的军民融合载体,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新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寓军于民,植根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军工固定资产投资要融入国家“大安全、大防务”体系之中,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之中,以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为牵引,军工关键设备逐步实现“单一军品”向“军民结合”的资产结构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促进军民科技相互支撑和转化,建立国防科技军民协同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的长效机制,更是着眼于加快实施军民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改变原有军工关键设备以国家投入为主的模式,统筹军工发展,精干军工主体,充分吸纳社会优质资源进入到军工关键设备建设中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投资建设,为军工关键设备效能持续有效的提升提供了充沛的外在动力,也带动了军工关键设备“平战转换能力”,加强了设备建设的协作机制,全面推进了设备研制的有序竞争,通过建设军工关键设备信息共享平台等手段,促进军工关键设备研制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从而实现设备效能的多渠道拓展。

2 军工关键设备效能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军工战线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军工关键设备效能管理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需加以研究、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重技术、轻经济”

“天下欲治计乃治”,军工关键设备在项目决策前,各军工单位均根据技术、经济等各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建设技术方案进行比较和论证,并对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判和评价,从而得到项目的综合评价。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的军工单位往往过于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一方面最先进的技术往往存在技术壁垒和技术垄断,受到国际关系的制约,运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经济上难以承受;另一方面由于军工建设项目技术要求复杂,往往建设周期较长,过于先进的技术往往建设风险难以控制,项目越大,周期越长,技术变化越大,技术先进性可能被建设周期“抵消”或“淘汰”,部分军工关键设备甚至出现过“建成即闲置”、“验收即淘汰”的情况。

2.2 “重占有、轻利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军工关键设备因其价值较高,已成为军工单位固定资产规模的体现,因此相应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然而后期的维护保障却往往被忽视。有研究表明,设备在使用期间的维护成本是设备购置成本的5~10倍,并随着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因此“重占有”而“轻利用”,将导致军工关键设备运行状况处于“亚健康”,其故障停机对日益紧迫的科研任务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对设备维护成本的预判缺失,可能导致设备运行“入不敷出”,严重影响单位的正常经济运行,从而失去“占有”的意义。

2.3 “重实物、轻管理”

“天工人可代”,军工关键设备与人力资源的有效结合可以发挥“1+1>2”的效果,人员是设备形成效能的价值元素,人员素质及稳定性严重制约设备效能发挥,当前我国设备管理人员还相对匮乏,无法与军工关键设备规模相匹配,设备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科研生产提出的保障要求,军工关键设备登记、运维、处置等关键环节无法有效实施管控,设备效能将大大降低,影响军工单位科研和生产的效率。

同时,一些军工关键设备的建设地点、场所保障论证还不够充分和完善,如建成后场地被占用或拆除,导致设备无法恢复使用;建设地点在异地,导致管理成本增加,建设单位和异地管理单位推诿扯皮等问题出现,均容易导致军工关键设备的浪费和流失。

3 加强军工关键设备管理效能提升

3.1 建立设备论证多级综合评估,推进全员参与的设备综合维护体系

采用多角度、多层级的设备论证评估模式,引入多级综合决策方式,由设备专家组成小组,在各种选型论证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论证选型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分,建立以效能为中心的、安全可靠为核心的设备论证模式。

由于军工关键设备建设呈现“技术先进,组成复杂,功能多样”的特点,建设过程需要多个承建单位统筹协作,因此在设备建设的方案阶段,将延长或提升设备效能作为关键点,制定设备保养标准、方法,以及相关操作规程和维护规程,从系统性上将各分系统的维修要求进行对接,统一规划,集中要求,定人定岗,采取专业维修外包与日常使用点检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全员参与的设备维护保养体系。

3.2 建立“对内成本核算、实施内部租赁”的设备效能提升机制

实践表明,必须按照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以及利益驱动规律对设备资产进行经营管理,才能真正管好用好现有设备,盘活闲置设备,优化单位的设备资源配置,提升设备效能。

对内实行成本核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实施内部成本核算,将有效提高资产经营效益,将设备的无偿使用变为有偿使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企业管理中“吃大锅饭”的弊端,同时通过成本核算,在经济杠杆作用下,企业内部“抢资源、争资产、大而全”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完善资产内部租赁,制定合理的租赁收费标准,将有效指导成本核算下资产的经营管理,各设备占有部门通过进行设备经营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强化了产权意识,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资产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有利于加强对国有资产,尤其是军工关键设备的管理。在条件具备时,设备内部租赁也应注意向外部市场延伸,对外开放共享,拓展市场应用渠道。

3.3 聚焦布局,有机协调,加强军工关键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以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综合效率最佳和周期费用率最低为目标,应从规划设计到能力建设、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都坚持目标导向,统筹协调,加强军工关键设备建设单位的协同配合,确保设备效能相关信息和要求在各个关键环节落实到位,积极开展建设期间的军工关键设备设施专项检查,指导和促进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开展,围绕设备使用效果,对其可靠性、经济性和实用性提出评估意见,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改进意见,全面提升军工关键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在军工关键设备处置方面,正确解读事业单位各项调整改革,吃透上级政策要求,加强沟通协调,针对低效和无价值军工关键设备设施开展全面梳理和分析评估,指导和推动单位的资产减负和结构优化工作。

4 结语

军工关键设备是军工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是保证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建设处于巩固和提升时期,应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军工关键设备有效管理和效能提升,实践“重视、及时、准确、融入、开放、规范”的管理方针,全面推进“科学管理、技术融合、全员参与、效益为先”的管理理念,推动军工关键设备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化的水平不断提升。

F273

:A

:1671-0711(2017)08(上)-0040-03

猜你喜欢
关键设备国防科技军工
神经网络优化PID的舰船关键设备智能控制方法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军工企业军工关键设备资产管理探索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