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思考

2017-01-19 00:21李代萍吴思思刘香伶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高校管理

李代萍+吴思思+刘香伶

摘要:《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对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适应科研项目和科技工作特点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高校科研经费在预算执行、资源分配和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方法以及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为了科学地管好科研经费,让科研经费更好地为科研项目服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高校作为承担科研项目的主力军,在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过程中需要“接得住、管得好”。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科研经费实际使用数与预算数相差较大

为了使预算更能接近科研工作的执行,科研经费预算往往由项目负责人自己编制,而科研人员大多缺乏财务相关知识,对经费预算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在编制预算时往往会根据自己报账时的难易程度,以及取得发票的难易程度来编制,难以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整个科研工作的经费使用进行预算。编制出的预算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负责人在后期的报账中,科研经费实际使用数与预算数相差较大。在实际财务工作中燃料动力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信息费、专家咨询费等审计认定数远远小于预算数,而设备费、基本建设费审计认定数远远大于预算批复数,差异率相当大。

(二)科研固定资产配置效率低

(1)重复购置、浪费严重。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实行项目组负责制,经费报销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审批。尽管学校有可以满足项目实施的仪器设备,项目组在做预算时考虑到方便项目的实施,还是会编制设备购置类预算,购买课题所需要的仪器设备,造成大量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科研项目结题时,项目中的一些仪器设备也未能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使大部分资产闲置在课题组中,科研仪器设备不能流通使用,造成设备的使用率低下和科研经费的极大浪费。

(2)多头管理,缺乏沟通。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教学科研单位是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设备管理处是科研仪器设备信息的管理部门、财务处是科研仪器设备经费的核算部门。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使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科研仪器设备的信息也不能及时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难以做到科研固定资产的合理配制和资源共享,多部门的管理也会导致监管力度不够,造成部分固定资产长期被个人占有和使用。

(3)化整为零,篡改名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定义为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有些科研人员在购买仪器设备、电脑、打印机等固定资产时,将原有达到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的金额拆分,分成多张发票在不同的时间内开具,或者在发票上将购买的资产项目名称更改为相关耗材,从而逃避固定资产的建账,导致高校国有资产流失。

(三)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不科学

(1)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考评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近年来许多学者已经开始在科研经费绩效考评领域做了探索性研究,但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完善,仍然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影响科研经费管理的综合评价,导致无法科学、合理地评价科研项目成果,与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绩效考评体系缺乏操作性。目前许多学者提出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法仅为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中的科研项目经费绩效评价还存在一段距离,缺乏实际操作性。现阶段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法往往不能对科研经费使用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科研部门难以对科研项目进行考核、监督和管理,最大化实现科研资源的共享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有些科研项目结题时没有组织相关的验收,还有些科研项目没有实现预期的成果。

二、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思考

(一)改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1)建立科研经费协同管理机制。科研经费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高校应建立集科研院、财务处、设备处、国资处、审计处科研经费管理相关部门的横向协同机制,建立各部门之间信息联动共享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学校、院系、科研人员之间的纵向联动分层监管机制,形成各部门之间及校院系之间的纵横协同管理模式。组建专业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培养专业的科研经费管理人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保证科研工作健康、可持续地进行。

(2)加强内部审计。随着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的增加,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防止科研经费随意地支出,高校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建立健全高校内部审计法规制度,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定期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将科研经费审计结果作为科研工作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确保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加强科研信息公开力度。一是对科研信用体系记录的信息和信用评价的结果的公开,使其更加透明化,接受社会的监督,也是对失信行为的一种惩罚;二是将科研经费支出明细公开,特别是接待费、会议费、国际差旅费等费用的公开,将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流程公开,减少科研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适度公开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情况,有利于减少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篡改采购名目、化整为零等违纪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学校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使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公开化、透明化。

(二)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方式

(1)建立信息技术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互动。建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对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建立科研仪器设备的登记、入账核算和建卡保管及结题后的盘点、移交等一系列网络管理平台,实现财务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的数据联网。资产部门对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有偿调配、统筹使用,适当收取使用费用于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在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节约经费,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推进信用管理。在项目申报、立项、实施、验收和评估等全过程中客观记录失信行为,包括失信项目名称和编号、违规违纪情况、处理处罚结果及处理依据等。对采集到的失信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科研人员信用状况进行分析,确定其信用等级,撰写信用评价报告。构建信用体系总体框架,设计科研经费信用数据库全国统一标准,并和其他社会信用记录有效衔接,逐步形成国家统一的科研信用制度和管理体系。在以后的科研项目申请及管理工作中,通过信用系统查询科研信用信息,对于有失信记录信息的责任主体,对其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3)健全与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科研人员财务知识的欠缺导致编制出的预算并不科学。比如编制预算的项目组不了解耗材和固定资产的区别,将一些本应归入资产的支出编入耗材,这些情况都使预算与决算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财务部门要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预算,确保预算编制的质量与合理性。合理设置科研业务会计科目,实现科研预算科目和核算科目的统一,确保经费支出登记入账时能够依照科研预算科目。根据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在实行经费总额度控制下,对部分费用实行弹性预算,比如印刷费、材料费、测试费等预算科目,对其设置1%-8%的弹性预警线,在这些科目间可在此比例范围内调剂使用,以适应科研工作的灵活性,并避免预算执行过程中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偏差。

(三)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1)设定绩效目标。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目标的设定需考虑高校的战略目标。我国高校有综合型大学、师范院校、医学类、经管类、信息工程类等,高校类型的不同决定了高校战略目标及定位的不同。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目标的设定要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并根据高校的发展进行修正和完善,才能使评价结果科学合理,使科研经费绩效目标能够指导科研项目的开展,最大的激励科研项目的实施。

(2)细化绩效考评指标。在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中要分析哪些因素是影响绩效目标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情况的分析寻找关键因素,选择适合高校的绩效评价指标。投入方面可以从人、财、物三个因素选取指标,比如研究人员数量及耗时、研究人员的职位职称;获得科研项目的类别、获得资助经数额费;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等。产出方面可以从科研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因素来选取指标,比如论文数量、出版著作、获得专利情况;成果转化收益、研制出的新产品销量;对社会发展水平的贡献等,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选取权重应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绩效。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计算的结果结合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审计结果等,统筹得出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结果。

总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既要有创新性也要有一定的延续性,在继承原有管理体系的优秀理论方法基础上,结合《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文件精神,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符合科研工作特点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加有效地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夏文莉,李渝红.大学科研经费有效管理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6):48-51.

[2]马娅丽,孙淑岭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5,(5):87-89.

[3]刘丽娟,王东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46-48.

[4]董玮.提升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的研究[J].经济师,2016,(5):195-199.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财务处)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高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提高高校社科类科研经费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