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月英
摘要: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预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预习;设计;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14-02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数学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研究,下面谈谈关于一些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1.培养习惯,交给学生预习方法
课外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首要环节。它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自己预先对有关内容进行自学,以掌握知识,了解重、难点,为上好新课作准备阶段。通过课外预习可以将所学的内容有初步领会,扫除知识障碍,对难点和重点经同学交流,教师的点拨启发,能有更深刻的领会,同时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要达到较好的效果,这也必然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去解读教材,预设课堂。学生的预习与教师的预设相互交融的时候,是课堂最具生命力的时候。所以预习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如果只布置不指导,那么学生的预习效果就不会很明显,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在之前试验中也曾布置过学生预习,只给学生提出看书 xx 页,学生完全不知道怎么去预习,无所事事,预习只是流于形式,对课堂教学没起到任何作用。经过短期的实践和反思,认为学生一定要带着问题和任务去预习才会有效果。得出方法如下:
1.1指导学生如何去看懂数学的例题。阅读时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读,不能走马观花,要注重理解,特别是概念、公式、法则、结论性的语言,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划出不懂的地方,作为上课学习的重点,这样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参与课堂学习。比如对于圆的面积、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要求学生要借助学具,自己用简洁的语言完整的叙述或写出来,使学生彻底的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1.2多想一想、问一问。预习后,想一想教材内容的要点,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新旧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要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除了了解书本中的知识点外,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计算内容、解决问题等之类的内容除了书本之外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想法或解法等。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
1.3以尝试检验预习效果。预习以后一定要做一些基本练习题,及时检验预习效果。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能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学习起点,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1.4梳理出预习中还不明白或疑惑的地方。在课堂上,对于自己预习没明白的地方一定要认真倾听,如果还是有疑问,可以提出来让师生共同解惑。
2.精心设计预习的问题和前置性作业
设计有关新课知识的主要问题和前置性作业是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导航",它能够使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和方向,提高预习的效率!设计问题和练习题需注意以下方面:
( 1)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
( 2)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所以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基础性、探究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
( 3)预习题要有启发性和指导性,能启迪学生思维。
( 4)预习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提出过高要求,让学生根据预习的问题和尝试练习题的提示,主动阅读例题,做实验,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尝试获取知识,自主发展能力。
( 5)预习问题的设计和前置性作业布置不是每个内容都让学生去预习,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如公式的推导、计算、解决问题等就让学生进行自学。预习基本内容:
( a) 自学教材并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
( b) 尝试练习(结合教学内容设计)。
( c) 梳理通过自学还有什么疑惑和不明白的地方。
3.注重检查、提高自学的质量
预习作业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能抓住重、难点。所以对于预习作业检查,老师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一定要每天按时检查预习作业,检查的形式有教师抽查、组长检查、小组交流汇报等。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并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对认真完成的学生要大张旗鼓的表扬。
4.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前预习其实就是学生预习质疑,自我探索的环节,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独自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给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时间和机会,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使得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可经常设计小组互动、全班交流评价,教师点拨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示自己的自学能力,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清晰的过程表达自己的思维及方法,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在教师点拨和合作交流学习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课后要求学生将自己预习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订正,提高学习的效果。
5.积极评价,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评价应促进学生发展;数学学习评价要体现多元化;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此教师也要经常进行小组、全班的预习比赛,对于优秀者或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每天学生上课交流,发言的情况,教师发放表格,让组长进行记录,每周统计和评比一次,并进行奖励。教师进行通过奖励,特别是鼓励,激发了学生预习的兴趣。这样做,不但是对学生这次预习的肯定,也是学生下次更积极预习的动力。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就指日可待。
在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有收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另外,教师在设计问题和练习题的时间,以及准备预习文稿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资料不够详尽、规范等诸多问题。但我相信,雨过总有天晴的时候。在课改的道路上,有坎坷,有挫折,只要我们把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作为教学中的一件重要的事,一件坚持不懈的事来做,定能让学生乐学、善学、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