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1-19 11:16王玉兰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培养创新语文

王玉兰

摘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关键词:创新;培养;能力;语文;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45-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语文学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工程,培养民族创新人才,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大力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通过尝试,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笔者了解到,现在农村部分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只重视知识教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味追求高分、满堂灌,强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迫使学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造性束缚起来和压制下去。21世纪我们国家要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其他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国民素质的提高。谁的素质高,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将来能够成才的不一定是99分、100分的学生,而是综合能力很强、思维敏捷的学生。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一切要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当学习的教练,做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实践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指导员。

2.改进方法 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2.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 鼓励学生创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2.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 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 ,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传授,最终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3.培养创新型人格,创造有利的环境

3.1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在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强创造性的学生常常会有偏离文化常模的倾向。如果教师能够给予他们充分的容忍和有力的支持,那么这些具有较强创造性的学生就会感到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就不会产生偏离常模的危机感,也就不必为自己创造意识而设防,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意识别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支持他们用不同寻常的方式去理解文章,能容忍他们对于权威专家的质疑,并因势利导,运用一些能促进其创造性发展的特殊方式进行教育。

3.2拥有强力的好奇心,去除怕犯错误的害怕心理。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新性活动赖以进行的主要动力。因此,让学生拥有强力的好奇心,就能促进他们对创新性活动拥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活动的进行;相反,阻止和压抑他们的好奇心,就会使其探索活动受挫,从而不利于其创造性的发展。

3.3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提供发展创新力的空间。在教育活动中,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学得既快又准。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3.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支持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交流。创新精神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它的含义十分丰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不断开发自身的创造性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切实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魅力。如改进教案设计,不断探索新的授课风格,开辟新的教学内容,对教材提出质疑,等等,都不失为影响学生的有效途径。

3.5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开发学生的独立性。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特别要重视发展学生性格的独立性培养。缺乏独立性的人,往往人云亦云,思维缺乏灵活性、创造性,迁移能力差,创造力必然低。同时,创造性活动要求个体能够容忍长期得不到反馈和回报的模糊状态,这是需要毅力和耐心的。只有持之以恒,最终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性格的独立性,恒心和毅力的培养和锻炼,也是创新力培养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意志努力的任务,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独立性的发展和韧性与耐心的提高。

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但并不是盲目的追求与别人不同,自我欣赏,应该遵循客观规律,既提倡新颖独特、又要受到一定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制约。具体来说就是要符合现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是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上是我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点滴看法,有不到之处,望提出批评。

猜你喜欢
培养创新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