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7-01-19 16:03李玲
考试周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课堂教学

李玲

摘 要: 我校生源大部分是打工子女及失地农民的子女,每班都在五六十人。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家庭监管,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教学造成一定的难度,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只有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家庭监管 课堂教学 因材施教

一、教学目标分层确立,人人达标

基于学生不同水平,确立课堂教学基本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学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教材最基础知识,具有最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学习任务;中等程度学生较好地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超量完成弹性作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拓展内容学习,创造性地完成教材学习任务,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如教学《小数除以整数》时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可以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层: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课堂教学因材施教,逐步达标

1.课前练习分层设计,逐步降低学习难度。

教师重点考虑排除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要求。每节课教学都以上节新课学习基本目标为起点,教学环节按由旧到新设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教学重难点知识时注意减缓难度,以学有困难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小数除以整数》这节课教学起点是小数意义和组成。教师设计课前5分钟练习时,注意习题针对性和层次性。由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引出小数的意义,降低学习难度。

(1)观察商品价格标签上的小数,让学生说出9.6元表示几元几角?并填空:2元=()角,9.6元=()角。通过复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9.6元表示96角,6在十分位上表示6角。

(2)竖式计算96÷3=,让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理解小数除法算理做好铺垫。

2.新课学习分层实施,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在学生探究新知时老师把学法指导与探究性、自主性学习相结合。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教学。按照“(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2)自主探索,自学指导。(3)汇报交流,展示算法。(4)集体讨论,比较异同”的教学流程进行。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对不同层次学生应采取不同对策,因材施教。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学交流—再个体汇报—最后质疑讲评。在教学上实施老师教全体(学生能教的让学生教);学会的教没学会的。在学上实施优等生自学,中等生辅导,学有困难的学生模仿互助的形式。如例题9.6÷3,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主动思考,起到引领学习的作用。问题的出示注意层次性: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和前面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3)应怎样计算?

(4)小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分层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时针对竖式计算,着重使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整数部分除完要及时点上小数点,6表示6个十分之一,6个十分之一除以3,商是2个十分之一,所以2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最后引导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和小数除以整数计算的竖式对比,归纳发现小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从而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突出学习方法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练习分层落实,当堂达标

课堂练习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练习设计首先是用“好”、用“活”课本练习题,分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

1.基本练习。

竖式计算32.8÷4,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能整除,和例题难度相同,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关注本节课知识点。

2.综合练习重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四(1)班有班费40.6元,用这些钱可以买:①7本《少年科挤》;②14根跳绳;③4把拖布。《少年科技》、跳绳和拖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在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40.6÷7、40.6÷14、40.6÷4三个算式。

40.6÷7的整数部分有余数5,要把5看做50个十分之一。40.6÷14整数部分余数是12,是120个十分之一,计算难度增加了。通过让学生说计算方法,进一步强调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40.6÷4是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是一道拓展练习。在这里可以让优等生经过独立思考,迁移例1的计算方法自己学会,激发学习兴趣。

3.课堂作业分层,弹性要求。

顺利完成基本练习是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教师通过一题多变练习和阶梯式题组设计,引导学生巩固知识,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课后教师设计了两道竖式计算题:22.4÷4,53.7÷3。22.4÷4是整数部分有余数的除法,让全体学生共同完成;53.7÷3商是两位数,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四、实施过程全面评价,逐步达标

课堂评价坚持分层、分项双主体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机会。让学生主动争取新的成功;教师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寻找学生成功和进步,评价要以学生的个体表现为参照系,即强调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及时表扬、激励,对学生不足要宽容,鼓励学生异步达标。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小数除以整数)是按什么方法计算的?(整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夸一夸这节课我们班谁举手发言最积极;谁回答问题声音最洪亮;谁的书写最整齐等。让同学们逐步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激发学生学习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逐步降低新课学习难度,引导学生掌握一定学习方法,通过课堂练习的分层设计巩固知识,用恰当的全面评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课堂教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