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星焱
摘要:吉林省普通高校实施《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新课程观念的产生、确立未能得到较快的发展。本文结合吉林省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新时期吉林省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具体方向与思路。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09-02
进入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在"健康第一"的思想、"素质教育"的思想及"终身体育"的思想指引下,特别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与实施以来,在全国普通高校掀起了体育课程新一轮改革的热潮,出现了多种模式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形式,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已成为高校体育领域最为关注的论题。本文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入手,结合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以及当前吉林省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现状,探讨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变化,努力探索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并为之建言献策。
1.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1.1纲要实施情况。通过调查,针对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得出有8.3%的高校已经根据《刚要》完全实施了体育课程改革;有58.3%的高校根据《刚要》部分实施了体育课程改革;有33.4%的高校并没有实施大纲来完成体育课改。访谈过程中,根据专家、教师的总结,分析出普通高校在落实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在于:(1)各高校对"纲要"的意见和精神处在探讨与研究的过程中,正在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计划;(2)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师资结构、场地器材等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3)就具体教学目标而言,《纲要》一方面提出的是教育创新和改革不断出现和扩大,另一方面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体系。而已实施了新《纲要》的部分学校,其教学内容、学习的结果性目标较以前无明显变化。
1.2体育课程设置及选项课开设现状。吉林省普通高校分别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了体育基础课、体育选项课,三、四年级较少有选修课, 大部分学校不开设体育课。24所高校的体育选项课内容所占比例各不相同,但概括起来大体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田径,这些项目的开课率在95%以上;第二层次为乒乓球、体育舞蹈、健美,这些项目在高校开课率为38.9%;第三层次为网球、羽毛球、游泳、形体、定向运动,这些项目的开课率为12.1%。由此可见,一些传统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较大比重。
同时,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轮滑、形体、攀岩、定向运动等新兴的潮流运动项目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有63.3%的学生在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选择此类项目。但是据调查,在吉林省众多高校中,开设这些大学生比较喜欢、适合大学生发展具有教育意义的项目只有少数高校开设,反映出开设的选项课与学生喜爱的项目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是吉林省通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极不平衡,据调查有60%的体育教师专业集中在篮、排、足、田径这些传统性项目中,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轮滑、体育舞蹈等专业教师较少,这种状况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体育知识、健身方法多样化、娱乐化、兴趣化要求。因此,学生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体育课,不能适应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要求,从体育选项课的层面上看,选项少,内容单一,不能结合当下大学生的需求。
从另一方面了解的情况看,部分高校虽然实施了按兴趣选项分班,但没有再按素质水平的高低继续进行分班,由于他们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按统一的教学进度和统一考评标准进行,使得优生得不到优教,差生得不到补教,也同样影响了部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1.3教学评价体系。目前, 吉林省高校体育评价内容的方法, 应试教育的痕迹仍十分突出, 考什么, 学什么、练什么,表现为过分强调客观化和量化评价。方式上采用绝对式评价, 也就是上课老师教什么,期末考试就考什么,这种按照竞技运动项目的标准一味地用" 高度、远度、时间" 等统一指标去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本体差异性,将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磨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必须对现行的体育评价和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分析原因:主要是忽视了育人为本教育的根本要求, 致使我们在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具体操作中偏离了教育目的。
1.4场馆设施条件。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主要集中在田经、三大球项目上,而学生比较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场地很少或没有,所以目前各高校急需增加学生喜欢的运动场地及体育环境设施的建设,本次抽查的24所普通高校中体育馆有12个,而塑胶田经场只有7块,远远落后于吉林省普通中学,而体育场馆管理不力,周六、周日空置率比较高,也是导致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少的原因之一。
2.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四大能力,指引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初步构想,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再一味强调"学科"、"学问"、"卓越性",取而代之的是"人性"、"个性"、"自我实现"、"文化知识基础"、"完整的人格"。当今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强化课程的理性化、人性化与开放性的研究;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性课程;重视发展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加强课程的多元整合;转变课程的设计方式。
2.1育身与育人相结合。学校体育教学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身体表现能力,挖掘和发挥学生自身内在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因此,教师在注重学生实际情况下应该有计划、有目的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按照学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体质、技术水平和可接受能力,经过实践探索,逐步建立起适合学生体质,完善学生身心发展的快乐型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2.2体育课程要具有理性、开放性、人文性。随着社会与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人生观与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对于体育的要求更加现实,体育课程的设置应随着社会体育的不断变化以及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发展需要而做出调整。开放性的体育课程是其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体育课程中客观存在的先进社会学理论正是实现体育课程理性化、开放性最终目标构建与支撑的基础。通过体育课程改革不断的理想化、开放化、人文化,更加能够体现体育在"育人为本"这一方面的体现。体育教育是体现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体育课程内容应特别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2.3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中国的改革开放加速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先进的体育思想频频引进中国,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大学生更渴望能接受自身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调查显示,健身、休闲、兴趣等为主的多样化的课余体育活动己成为当前大学生追求的时尚,他们把学校体育看成是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桥梁。他们己不能满足体育课上所教的知识,希望吸收更多的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他们不仅想做一个体育的受益者,更想在走向社会后做一个社会体育的指导者,学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已经满足了学生这一要求。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缓解了群体与竞赛脱节和参赛面过小的问题,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余暇生活。
3.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实施
3.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优势,为培养应用性人才服务。以体育学科特点和学生认识规律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突出健康目的,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2落实"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中的" 育人为本" 就是要真正体现出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 结合当下大学生对于体育的需求,建立适合当下吉林省大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体育课程体系。摒弃传统注重学生技术技能学习的目标,从学生个体发展着想,结合社会发展需要,顺应体育发展的新路线,注重培养学生个体在素质方面的全面提高。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体育观念。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应当是" 授之以渔" ,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自我锻炼能力。做到"育人"为最高目标," 终身体育'"为主线, "育体育心"为基本点,三者紧密结合。
3.3科学确立体育教学目标,推进素质教育。传统体育教学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通过体育达标测试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新课程改革要使体育教学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利用体育技能的特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银炼的理论与方法,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运动竞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利用体育运动项目本身特点,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能力。新课程体育教学目标应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4优化体育课程体系,培养创新能力。改革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推进终身体育教育。新课程体现多元化的教学内容,突出健康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科学性与适应性。课程设置应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要求,强调运动兴趣和能力的增强,培养正确的体育与健康价值观,强调内容的可持续性,为增强学生体质和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建立以强身育人、发展个性、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加大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普通高校体育要创新,最佳的选择方案只能从课程的改革中挖掘潜力,从课程的集成和重组中创新。改变过去过分注重体育学科本身系统的传统观念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编,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必修教学与选修教学,各种体育俱乐部和各类竞赛等,多渠道多层次加强推进创新教育,力求形成有序的、规范灵活的体育创新教育体系,既有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基本要求,也有发挥其优势与特点的培养方案,使创新教育真正落实在体育教学之中。
4.结束语
总之,吉林省各高校要充分领会教育部颁布了新的《纲要》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事求是地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制定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案,避免形式主义,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才能把目标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曲宗湖.试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J].体育科学1998,(4)
[2]王临芳.关于体育课程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J].体育科学研,2004,(4)
[3]陈连珍.体育课程改苹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方向[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 4)
[4]潘展,等.建立高校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考[J].体育学刊,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