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它已经广泛應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人才,中国的高校已经开始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发展。主要对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确保我国计算机与技术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U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78(2018)20-0394-01
1 注重传统教学缺乏实践
尽管教育部和高等院校一直强调加强学校的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然而,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各大学享受的国家政策不同,许多大学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许多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教研组在设置课程的同时继续保持传统的本科教学,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自然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的逻辑思维。同时,没有计算机实战模拟来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不同掌握来训练每个软件和硬件的操作特性。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对一些高校来说是一个严重的伤害。如果高校不重视这一点,他们培养的学生将很难适应快速变化和快速发展的社会中IT行业的需求。如果因为自身不能全面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初高中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和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相关岗位从事工作,都可能因为学艺不精而导致自己事业受阻,同时这也不符合社会和业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 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缺乏培养各类人才的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此,在进入大学时,学校教师应该向学生普及这些知识,以帮助他们尽快确定自己的专业位置,从而在大学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位置,并为此不断努力。计算机教学非常及时。如果你想跟上社会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困难,这也导致一些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课程定位不准确,在课程设置上可能有点不合理。对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缺少实用的方式,再加之在大一大二阶段,一些公共课程的设置比如思想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数学等教学时间过多,占用了学生的专业课时间,从而无法保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也是一方面原因,我们也必须重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计算机已经成为一门学科。由于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时间短,多方面经验不足,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当前,我们必须加强计算机科学技术课堂体系的逐步完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
3 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3.1 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
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教学经验,专业课程与理论课程不协调,理论课程比重相对较大。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缺乏专业教学经验和能力,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较短,学生自由玩耍的机会较少。此外,理论课程知识与专业课程知识没有密切联系,也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不合理,类别多,课时短。
3.2 课程标准不明确
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不明确的课程标准,这将严重制约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使用的教材有两种:一种是我国教育部编制的统一教材,主要用于所有高校;另一个是高等院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编写自己的程序。两者都具有相同的缺点,那就是忽略了对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视,没有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3.3 过度重视核心学科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过于重视核心学科。在设立核心学科时,他们经常选择教学点,而没有根据社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从而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速度不一致。因此,高校必须及时更新现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内容。
4 思考与建议
4.1 关于课程体系结构
目前,比较常用的课程体系结构模型主要是分层结构和模块化结构。分层结构以学科和专业知识为主线,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学科知识体系。模块化结构由几个完整的课程模块组成。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突破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界限。然而,如果过分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它可能会成为各种课程的大拼盘,从而失去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
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将专业培训目标细分为知识、能力和质量,并将其实施到特定课程的对应关系矩阵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分层和模块化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实现课程中的所有要求。
4.2 关于课程体系实施方式
4.3 将课程体系实施要素的设计纳入课程体系构建流程,进行一体化设计。采取的教学实施方式要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创建反映计算机系统 (工程) 的真实工作过程的环境。在设计每个课程模块和每门课程时,统一考虑课程模块或课程的目标、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4.3.1 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除了教学方法的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归因于研究性学习方法,最常见的是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借鉴国际优秀模式,还要结合我们的具体实际,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实践和探索,努力将原本更加极端的建构主义转化为新型的建构主义,为学生创造更加理想和合适的学习环境。
4.3.2 优化整合课外学习的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一样,课外学习的实施也应该在构建课程体系、合理、均衡地将各种课程分配到每个学期和学生的认知周期、为构建各种教学平台创造条件、构建适合我们学校专业需求的混合学习模式、整合在线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和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为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提供更坚实有效的支持等方面得到考虑。
4.4 关于专业培养目标
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专业培养目标又称为培养规格,是对学生毕业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应该具备或达到程度的综合描述。
关于培训类型,工科院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各类工程师。工科院校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应该根据学校的定位和优势以及专业的特点和社会需求,明确定义和解释要培训的工程师类型。
关于培养要求,各校在充分满足专业规范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集合教育专家、产业界、校友、用人单位等多方力量,设计符合本专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尤其应注重目前普遍缺乏或不规范的方面,应加强培养现代工程意识的规范描述,加强对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的要求,加强对创新意识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要求。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国各类高校应该确保向多样化、标准化和有效性的方向不断过渡,以确保各类学生在程序和数据汇编等实际操作中感到快乐,进一步控制未来计算机技术和语言的发展规律,并将其变成个人技术研究工具。人们相信,从长远来看,有可能确保对社会各个岗位的技术和应用人才进行实时培训。
参考文献
[1]林煜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 (17) :77-84.
[2]余波.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大学教育,2012,15 (04) :18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