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镇消费者视角的消费污染及协调性评价

2017-01-19 10:17于淑波巩鲁宁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外部性城镇居民子系统

于淑波,巩鲁宁,王 可

(1.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基于城镇消费者视角的消费污染及协调性评价

于淑波1,巩鲁宁1,王 可2

(1.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随着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消费污染成为继生产污染之后的重要污染。文章以城镇居民消费者为视角,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个指标所占的权重,进而计算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污染系数以及状态、压力、响应三者之间的协调系数,并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状况和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情况和协调水平尽管有转好的趋势,但是污染的程度仍然比较大,协调性不够好。

消费污染;消费外部性;协调性

0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已经危及人类的基本生存环境。传统观点认为,生产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真凶”,尤其是工业污染严重破坏了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因此,工业污染已经引起了人类的高度重视,各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但随着人口激增、城镇化加快,人们的消费规模得到很大发展,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消费的增长必然带来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消费对环境的污染-消费污染成为继生产污染之后的重要污染。消费者是造成消费污染的主体,从消费者角度解决消费扩张和资源环境有限的矛盾,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最终达到减少消费污染的目的尤为重要。

1 消费污染的特征与微观机理

1.1 消费污染的内涵与特征

消费污染指消费者在享受消费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给自然环境或他人造成的不利影响或损害[1]。根据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使用过程,消费污染分为三类:消费购买污染、消费使用污染和消费处置污染。消费购买污染是居民在购买消费品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比如消费者选择对环境有害的非绿色产品等;消费使用污染是居民在使用消费品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比如居民在开车时释放的汽车尾气、使用家电时的光电磁等;消费处置污染是居民在处置消费品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比如废弃消费品或消费品包装物的随意丢弃等。由于城镇居民居住集中,且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规模大,故本文只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污染。

工业污染因为厂商的集中有其特有的特征,比如污染源明显、污染规模较大、危害性明显、污染治理集中等,与之相对应,消费污染也有其固有的特征。一是消费污染主体的分散性。消费污染的主体是居民消费者,而居民消费者不像厂商那么集中,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千家万户的消费者,有人类生产活动就有不同的消费行为。二是消费污染客体的广泛性。居民的消费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消费品具有多样性。消费品的多样性决定了消费者在生活中排放的污染物具有广泛性。三是消费污染过程的滞后性。消费污染的规模比较小,其对环境的危害不像生产污染那样显而易见,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或消费后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在短期内很难凸现出来,随着时间的积累,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才显现出来。因此消费污染过程具有滞后性。

1.2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消费污染形成的微观机理

1.2.1 消费的外部性理论

按照经济活动的主体分类,外部性分为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两种。长期以来,理论界较多地关注生产外部性的问题,而对消费外部性的研究和关注较少。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学术界开始更多地关注和研究消费外部性问题。消费外部性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前者并未因此受到相应的奖惩。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影响为有利影响,则称为消费的正外部性;若为不利影响,则称为消费的负外部性。消费污染是消费主体在消费过程中或消费过程后对他人造成的不利影响,因而消费污染是典型的消费负外部性问题[2]。

如图1,消费品的数量用横轴Q表示,消费品的价格用纵轴P表示,s为消费品的供给曲线,d为消费品的需求曲线,d与s的交点E表示市场的均衡状态,消费品的均衡数量为q0。假设对这种商品的消费会给他人带来不利影响,这时的q0就是消费负外部性下的消费数量。要解决消费负外部性问题,就要增加消费成本,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需求将下降。假若需求曲线移到d′(d′是消费者考虑消费负外部性后的需求曲线),新的均衡点为E′,新的均衡数量为q1。可以看出,由于消费负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现实消费要比理想消费多得多,而过多的消费必然导致消费污染的产生。

图1 消费的负外部性

1.2.2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理论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会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即消费者在消费选择时会有自己的最优选择,实现消费者均衡。对于正常商品,消费者可以购买的数量越多,消费者的效用越大,但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能力受到消费者购买能力的限制,即预算约束[3]。

如图2,直线AB为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在一定收入水平下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I1、I2、I3是消费者的效用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者效用相等,不同的消费者效用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者效用是不同的,很明显I3>I2>I1。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但受消费预算的约束,消费者无力购买效用相比最大的I3上的产品。预算线AB与I1相交于M、N两点,与I2相切于E点,M、N、E都是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购买组合,由于无差异曲线I2的效用大于I1,所以消费者会选择切点E的购买组合。

如果商品X1和X2是完全替代产品,假设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和P2,且P2>P1,那么预算线的斜率比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平坦,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消费者的最优消费是把所有的钱都花费在商品1上。

图2 正常商品的消费者均衡

图3 完全替代品的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效用水平最大化理论说明:在市场上是有多种商品组合的,有绿色商品和非绿色商品,如果绿色商品和非绿色商品对消费者的效用差不多,但是绿色商品由于其技术、原料等原因,价格比非绿色商品昂贵,那么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理论,绿色商品的价格越大,其购买量越小;如果绿色商品和非绿色商品是完全替代的,那么消费者将会只购买较便宜的那些非绿色商品,而将绿色商品逐渐逐出市场,消费污染不可避免。

1.2.3 居民消费污染博弈理论

博弈论是研究多个个体或团体在一定的环境制约下,根据局中相关方的策略,而制定相对应策略的理论[4]。污染博弈是典型的博弈模型,它首先应用于生产领域,是指市场上,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按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所有企业都会从利己目的出发,采取不顾环境的策略,从而进入“纳什均衡”状态[5],导致严重的生产污染。

污染博弈模型不仅适用于生产污染,同样适用于消费污染。消费者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情况下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不会为了保护环境主动购买绿色产品或者减少污染从而增加自己的成本。假设在没有政府管制的市场条件下有A和B两个消费者,其正常消费的成本分别是Pa、Pb,如果消费者购买绿色商品、注意废气物的丢弃或者增加环保设备治理消费污染,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和精力(设为L)。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情况下,消费者之间的污染博弈格局见表1。

表1 无政府管制下的消费污染博弈格局

根据博弈理论可知,策略组合(消费污染消费污染)是唯一的纳什均衡结果,所以在非政府管制下,消费者为了成本最小化,会选择消费污染。

2 城镇居民消费污染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人类的消费活动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因此消费污染问题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消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能单纯考虑消费的环节,要从多层面、多视角分析造成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的原因,审视人们制约各种非理性消费行为所取得的成果,评价城镇居民的消费污染状况。所以,消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一组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系统组成。

2.1 城镇居民消费污染评价模型

进行城镇居民消费污染指标选择时,既要考虑城镇居民消费现状,还要体现城镇居民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政府治理消费污染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建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时,本文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在力求全面考虑消费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注意各评价因子间的相互关联性和一些指标定量化难度大的问题,从状态、压力、响应三方面建立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是环境质量评价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模型,最初是由加拿大统计学家David J.Rapport和Tony Friend(1979)提出,后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世纪80、90年代共同发展起来,用于研究环境问题的框架体系[6]。该模型包含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三类指标,其中,“压力指标”反映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影响环境的“负效应”,产生环境污染;“状态指标”反映特定时间阶段的环境状态和环境变化情况,表示发生了什么;“响应指标”反映社会和个人如何行动来减轻、阻止和预防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对已经发生的环境危害进行补救的措施,是“正效应”。

2.2 城镇居民消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城镇居民消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由消费污染压力子系统指标组、消费污染状态子系统指标组、消费污染响应子系统指标组组成。城镇居民消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3个层次20个指标,详见表2。

表2 2005-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数值表

2.2.1 消费污染状态子系统指标组

消费污染状态子系统指标组由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居住消费支出、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交通通信消费支出、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其他消费支出8个二级指标组成,主要根据城镇居民消费分类来反映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对消费污染系统的影响。

2.2.2 消费污染压力子系统指标组

消费污染压力子系统由城镇居民生活废水排放总量、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生活氨氮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生活烟尘排放总量、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6个二级指标组成。消费污染压力子系统是评价消费污染系统的重要指标,主要反映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2.3 消费污染响应子系统指标组

消费污染响应子系统指标组由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排水投资、园林绿化投资、市容环境卫生投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工林面积6个二级指标组成。根据我国政府对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的治理来反映我国对消费污染的响应情况。

3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的测算与评价

根据建立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处理进行赋值,运用熵值法计算各个指标所占的权重,从而建立起评价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程度的消费污染系数以及消费状态、污染压力、治理响应三者之间的协调系数两个评价系数,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状况和协调性进行评价分析。

3.1 城镇居民消费污染指标体系的测算

3.1.1 数据选取

选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本文的原始数据,得到2004-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状态、压力和响应情况。详见表3~表5。

表3 2004-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状态表单位:万元

表4 2004-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压力表

表5 2004-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响应表

3.1.2 熵值法评价的步骤

本文采用熵值法[7]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它通过确定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变异程度来确定权重大小,避免了主权赋权法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观偏差。熵值法的评价过程如下:

(1)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中选取的指标的统计口径及量纲的差异,在分析数据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其中,i表示年份,j表示评价指标,xij表示评价指标的实际值,pij表示标准化后的值。

(2)确定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ej

(3)确定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gj

信息效用值的大小取决于信息熵值ej与1之间的差值,它的值直接影响权重的大小,信息效用值越大,其重要性就越大,权重也就越大。

(4)确定第j项指标的权重wj

(5)确定各子系统的权重wa

其中,a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系统包含的子系统的个数,Gj表示各系统内部效用值之和。

3.1.3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评价指标的熵值、效用值及权重值

原始数据经过标准化转变之后,运用熵值法的计算公式,得出2005-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各指标的熵值、效用值、权重值(见表2)。

3.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及协调性评价

3.2.1 消费污染评价

选取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系数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衡量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状况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整体情况。消费污染系数能够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在评价期内的总体污染程度。根据我国城镇居民2004-2013年消费污染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的强弱情况,以及今后的变化趋势。

因为信息熵的可加减性以及消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性,所以第i个样本的消费污染系数表示为:

式中,si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系数,即消费污染的综合评价值。

消费污染系数的数值处在0与1之间。消费污染系数越接近1,则说明指标值越接近目标值,其效果越好;反之亦然。

在简单相关分析中,为衡量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强弱程度,若以r表示简单相关系数,其相关等级分为不相关(r<0.3)、低度相关(0.3≤r<0.5)、显著相关(0.5≤r<0.8)和高度相关(0.8≤r≤1)四个。为寻找样本指标与目标指标之间的差异,本文参照简单相关分析的划分标准,将不相关和低度相关合并为重消费污染、显著相关界定为一般消费污染、高度相关界定为轻消费污染,即把消费污染系数(以s表示)划分为三个等级。下文对消费污染协调性的测评也采用类似的界定。

当0≤s<0.5时,评价指标中大多数指标与目标值偏离,城镇居民消费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当0.5≤S<0.8时,评价指标中大多数指标与目标值的偏离程度缩小,城镇居民消费处于一般污染状态;当0.8≤S<1时,评价指标中大多数指标与目标值相近,城镇居民消费处于轻度污染状态。

3.2.2 消费污染协调性评价

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系统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状态、污染压力、治理响应三个层次阐述,因此这三者的协调关系也很重要,本文用消费状态、污染压力、治理响应三个子系统的指数对协调系数的影响来衡量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样本指标的协调系数为:

式中,Ei表示样本i的消费状态子系统指数、污染压力子系统指数和治理响应子系统指数的标准差;为样本i的消费状态子系统指数、污染压力子系统指数和治理响应子系统指数的平均值[8]。协调系数数值的区间是(0,1),协调系数越大,说明三个子系统的关系越协调;反之亦然。

按照从小到大的标准把协调系数在取值区间范围内依次划分为不协调状态、弱协调状态和强协调状态。当0≤C<0.5时,样本的消费状态子系统指数、污染压力子系统指数和治理响应子系统指数之间的差异程度较大,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偏离了协调消费,引起了消费状态、污染压力、治理响应三者的不协调发展;当0.5≤C<0.8时,样本的消费状态子系统指数、污染压力子系统指数和治理响应子系统指数比较相近,但仍然有所偏离,表明城镇居民消费污染三个方面的协调性不够好,为弱协调状态;当0.8≤C<1时,样本的消费状态子系统指数、污染压力子系统指数和治理响应子系统指数已经处于基本协调的状态,表明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系统各个方面基本协调,处于良好发展态势,属于强协调状态。

3.2.3 评价结果及分析

根据熵值的计算,得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污染系数和协调系数表(见表6)。

表6 2004-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系数和协调系数汇总表

从污染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污染比较大,消费污染系数在0.2~0.8之间,在重污染和一般污染区域内,如果加上工业污染,我国的污染程度非常严重;从协调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状态、污染压力、治理响应三个方面的协调性不够好,大多数年份在0.5以下。具体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污染状态呈现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4-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处于消费污染严重,状态-压力-响应不协调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08-2009年,虽然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污染程度依然很高,但是状态-压力-响应三个层次的发展渐渐协调起来;第三个阶段是2009-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消费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得到一定控制,状态-压力-响应三者的协调状况也在逐渐得到好转。说明这1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情况和各方面协调水平有转好的趋势,但是发展程度仍然比较低。

4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的治理建议

4.1 完善政府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规范消费行为

环境资源与个人财产不同,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性的特征,仅靠人们的自觉性很难杜绝由人们的生活习惯而导致的消费污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9]。因此,完善的环境相关法律和政策是规范消费者行为的关键,政府应出台针对消费污染的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防治消费污染的相关法律标准体系,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

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政府部门应明确规定消费者允许和禁止消费的范围,清楚界定消费者在环境污染方面需要担负的责任,对严重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在消费数量、消费时间、消费空间等方面进行适当的限制,如对车辆的限行、对烟花爆竹使用的限制、禁烟区的设立等。明确绿色产品标志,对生产假冒伪劣绿色产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规范绿色产品市场。

政府可以利用经济手段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即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利用经济杠杆惩治污染。(1)消费价格政策。消费者在选择非绿色消费品时,消费品对环境造成污染后就形成了环境治理成本,消费品的价格应该包括这部分成本,因此,应提高环境污染消费品的购买价格。(2)消费税收政策。对造成环境污染的消费品进行征税,使其消费价格上升,从而引导消费者减少对易造成环境污染商品的购买。(3)消费补贴政策。一方面,对绿色产品的生产实行补贴机制,从而降低这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降低绿色消费品的价格,激励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

4.2 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10]。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即是通过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治理污染,通过建立污染治理的经营实体,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污染治理。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一种市场化治污模式,其运作机理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依靠社会资本的力量,实现符合市场规则的交易行为。专业污染治理企业以法律为准则,与消费污染排放者签订合同或协议,以向污染排放者提供污染治理服务而从中营利。因此,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即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消费污染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与此同时,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仅依靠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第三方企业常常会出现失灵的情况,因此对其治理不能仅靠市场,还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

4.3 加强媒介的舆论宣传,倡导理性消费

非理性消费是造成消费污染的直接原因,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水平也在不断上升,然而社会媒介并没有对居民消费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相反一定意义上助长了消费主义的思想。消费具有不可逆转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消费者很容易被引诱去进行更多、更高档、更标新立异的消费,导致消费增加。

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介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关于绿色消费的社会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居民宣传与消费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一定程度上的道德约束。一方面,要考虑生态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倡导理性消费,使消费者认识到消费对环境影响的重要作用,自觉形成合理的绿色消费意识,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消费污染的危害性,反对过度消费、奢靡消费和不当消费,对于严重破坏环境的组织或个人,展开“啄木鸟”行动,借助适当的舆论压力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4.4 提高消费者的环保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消费者总认为自己的消费只会引起少量的污染,对别人只有少量的危害甚至不会带来危害,消费污染离消费者本人很遥远,解决消费污染的问题是政府该做的事,与消费者个人无关。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每个消费者都在过度消费、非绿色消费,他们即使知道一次性筷子丢弃后会造成大量垃圾,生活废气随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汽车尾气排放会损害身体健康,但很少从自身做起,因为这种“便利”消费方式会给生活带来便捷。

解决消费污染问题还应从增强消费者的环保观念入手,让人们能在主观上将生活的环境视作自己的“财产”,增强环保意识。具体来说,消费者应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学习绿色消费的相关知识,推崇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减少挥霍性消费、攀比消费和不当消费,提高消费层次,主动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参与到绿色消费的实践中去,在消费中和消费后减少生活废物、生活废水、生活废气等消费“三废”的排放,对某些废旧消费品采取回收和循环利用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共同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为自己也为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空间。

[1]宋代奇.居民消费污染的经济学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8-12.

[2]于淑波,巩鲁宁.基于外部性框架下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探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5(3):113-121.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肖条军.博弈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5]侯子顺,孙龙,王新鸣,等.我国渔业水域突发污染事件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0(5):99-107.

[6]于定勇,王昌海,刘洪超.基于PSR模型的围填海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170-175.

[7]陈红宁,徐文华.基于熵值法的陕西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1):209-212.

[8]倪鼎文,尚海洋,刘正汉.居民可持续消费评价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5(5):95-99.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J].国务院公报,2015(3):28-31.

Consumption Pollution and Coordination Evaluation from Urban Consumer Perspective

YU Shubo1,GONG Luning1,WANG Ke2
(1.School of Economics,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 250014,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With the consumption scale continuously expanding,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consumption growth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consumption pollution has become a major pollution source following production pollution.From perspective of urban resident consumers and based on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ulti-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calculates the weight of each indicator via entropy evaluation method,calculates China urban resident consumption pollution coefficients and the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state,pressure and response,and finally evaluates and analyzes the urban resident consumption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coordin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consumption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coordination level presents a tendency of geting improved,the degree of pollution remains severe and the coordination is not good enough.

consumption pollution;consumption externality;coordination

F713.55

A

2095-929X(2017)01-0052-10

(责任编辑时明芝)

2016-09-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外部性理论框架下的城镇居民消费污染探析”(15BJY044)。

于淑波,女,山东栖霞人,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消费经济、资源环境经济,Email:yushubo2005@163.com;巩鲁宁,女,山东德州人,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微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王可,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猜你喜欢
外部性城镇居民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