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中顺
(重庆市开州区水务局,405400,开州)
山平塘整治与管护:重庆开州案例
廖中顺
(重庆市开州区水务局,405400,开州)
山平塘;整治;管护;开州
重庆市开州区是全市山平塘存量最多、病险整治任务最重、管护难度最大的区县。据统计,全区容积500 m3以上的病险山平塘20 363口,2013年以来共整治山平塘8 617口,占42.3%。整治后的山平塘大多能够发挥应有的功能,为农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下一步须加强管护才能确保山平塘良性运行。
1.病险山平塘存在的安全隐患
开州区山平塘大多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分布在38个乡镇街道420个村3168个村民组,其中5万~10万m3容积的136口。据调查,山平塘不同程度存在病险安全隐患。一是挡水普遍被雨水、风浪严重冲刷侵蚀,垮坝、渗漏问题较为严重,蓄水功能严重削弱。二是放水输水设施存在涵卧管垮塌、堵塞问题,有水放不出,且放水设施不规范、不安全。三是排水设施无溢洪道,不能满足泄洪要求。四是进出水堰垮塌严重,工程沟渠设施不完善,如无沉砂池等。
2.山平塘整治措施
2013年以来,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落实四大责任,建立八大机制,加大山平塘整治力度,一大批山平塘通过整治后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1)落实四大责任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区委、区政府把山平塘整治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县委书记亲自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明确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及“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挂片驻村督导责任制。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区政府分别与各项目乡镇(街道)签订了年度山平塘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相关乡镇(街道)实行班子挂村包塘责任制。三是落实指导责任。区水务局专门组建了山平塘整治工作协调指导办公室,明确由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办公室承担山平塘整治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将山平塘整治纳入年度“禹王杯”水利综合目标考评和镇乡街道水务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水利组)水利综合目标考评内容。四是落实监管责任。区纪委、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和区财政、区水务等部门分别明确了督查、监管责任。
(2)建立八大机制
一是组织保障机制。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区领导任组长的水利民生实事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镇乡(街道)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二是群众主体机制。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组织发动农民参与,农民把山平塘整治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不等不靠,主动参与。三是“先建后补”机制。乡镇(街道)为项目业主,工程启动后区上拨付项目补助资金的60%,竣工验收及结算完成后扣除5%的质量保证金,再支付余下补助资金。四是“群专”施工机制。在原组建的专业施工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增至40家,对投资3万元以上、技术要求高的山平塘整治,由项目单位在施工企业库中抽取专业施工队负责施工;其他的可酌情采用群众自建方式施工。五是质量监管机制。区水务局严把规划设计指导和实施技术关口,统一制发具有借鉴性和可操作性的山平塘整治施工图模板及相关指导意见;乡镇街道以村为单位落实多名专职监管人员和义务监督员,确保山平塘整治质量。六是专账监管机制。项目资金全面落实专账核算、专账管理,乡镇街道财政代管中心、各村理财小组加强跟踪监督管理,验收及相关资料完成后予以及时拨付。七是定期会商机制。区政府定期组织相关部门、项目乡镇(街道)研究山平塘整治相关工作,梳理矛盾问题,破解用地、用电和道路占地等工作难题。八是督查督办机制。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全面督查山平塘整治工作,定期通报相关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督促工作全面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实现效能提升。
3.病险山平塘整治成效
(1)灌溉保证率显著提升
大德镇刘家坪村长年饮水困难,通过46口山平塘整治,既解决了饮水问题,又确保了农业灌溉用水。大进镇金炉村王家院子堰塘,几十年来从未蓄过水,经过整治,恢复蓄水量3 000 m3,恢复灌溉面积50余亩(1亩= 1/15 hm2,下同);大进镇泗峡村新堰塘整治后恢复蓄水量1 500 m3,恢复灌溉面积32亩。谭家镇龙溪村柏树湾堰塘坝体严重垮塌,通过整治,恢复蓄水量5 000 m3,恢复灌溉面积65亩以上。全区整治8 617口山平塘,新增恢复蓄水能力1 000万m3,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0.49万亩,为当地实现粮食稳定增产提供了条件。
(2)安全性能显著增强
整治前,一些病险严重的山平塘不敢蓄水,遇山洪时还会对周边群众构成严重威胁。通过规范整治挡水设施后,山平塘自身安全以及下游20多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20多万亩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减轻了群众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3)饮水困难得到解决
不少山平塘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的饮用水水源或备用水源。通过大范围整治后,山平塘蓄水功能显著改善,而且清淤后大大改善了水质,为抗旱蓄积了充足的水源。特别是在2016年特大干旱中,大德、长沙、赵家等乡镇部分村组充分发挥山平塘作用,山平塘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解决了5万余群众临时性吃水困难。
(4)群众增收基础牢固
一些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或承包租赁业主在保证灌溉用水的同时,充分利用山平塘的水面,发展乡村旅游和养殖业,帮助群众实现脱贫增收。2016年,赵家街道陈流江、大德镇朱占昌等一批种植大户充分利用山平塘抽水提水灌溉,最大限度减少旱灾损失。据统计,全区通过山平塘整治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创业就业机会直接增收5 000多万元。
1.管护意识不够强
开州区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家的多为留守老人,以照顾家庭、孩子为主,他们闲暇之余种点田,通常选择就近取水条件好、土质好的地块,仅用于满足粮蔬果自给。这些人往往因劳力单薄,对身边的小型水利设施管护尽不了力,对山平塘整治后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也是听之任之,关心程度低,潜意识中形成了“有水多种、缺水少种、无水不种”的“无所谓”态度。
2.缺乏专人管护
山平塘数量多、分布广,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无力顾及。手中持有大量流转土地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是使用山平塘水的主体,在管护山平塘方面,本应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进行管护,但受其精力和能力局限,管护难以到位。比如,山洪暴发时,农场、大户不能及时派人到现场管水,附近的村民因事不关己而置之不顾。山平塘遭受自然灾害重创需要临时维护,一般从事种植业的老板不愿负责整修。
3.缺乏管护经费保障
水利设施管护离不开经费保障。由于多年来山平塘取水收不上水费,国家又没有专项管护补助投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又无经济实力,导致所需的维护、保养和日常管理费用没有着落。山平塘出现问题目前只能“等靠要”:等上级资金和物资支持,靠政府零散有限的灾后基础设施补助,向上级部门伸手要项目解决。
4.缺乏系统的机制保障
山平塘属小型水利设施,虽然各级各地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落实效果不够显著。在制定山平塘整治方案时,均明确了“两证一书一台账”,就是要求发放所有权、使用权证和签订管护责任书、建立管护台账,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但具体工作实践中,配套的机制和制度体系依然不够完善。
1.逐塘落实管护人员
要严格落实山平塘管护责任。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山平塘应当就近明确具体的管护人员,可以按一户或一院落落实几口塘的日常管理,主要根据周边塘的距离和数量进行划分,实行责、权、利挂钩;以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实行经营权流转的山平塘,要签订完善相关的管护协议,管护责任也要落实到人。例如,开州区大德镇长年饮水困难的刘家坪村,46口山平塘整治后交给种粮大户朱占昌管理,2016年大旱,朱占昌开动10多台小型提灌机具抽水提水,保证了稻田灌溉和周边群众生活用水。
2.拓宽管护筹资渠道
管护资金按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两块来规划安排,依山平塘规模和管理工作量大小予以概算到塘。维修养护资金计划采取一年一普查、建立台账、分塘概算方式确定,汇总到村,纳入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内容。其筹资渠道:从本级财政安排的5%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保护支出中切出一定比例用于山平塘管护,从村组集体资产收益中提取一部分,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获取的山平塘收益全部用于管护开支,用水户承担一部分。同时建议上级部门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中同步安排一定量的管护考核补助资金,以三年为一周期,以此调动管护的积极性。
3.完善管护体制机制
制定完善《山平塘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将山平塘纳入农村集体资产进行专项核算,建立资产台账,实行考核奖惩。完善《山平塘使用维修管护办法》,细化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将管护责任人姓名与山平塘相关信息资料一起张贴于山平塘壁,接受上级、本级和公众监督。完善《山平塘绩效考核办法》,对整治后的山平塘发挥效益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管理到位、效益较好的山平塘给予一定的管护补助奖励。 ■
责任编辑 张金慧
S273.1
B
1000-1123(2017)04-0015-02
2016-11-16
廖中顺,天白水库管理处主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