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兽医系统实验室工作现状及发展策略初探

2017-01-19 04:01:55彭伏虎宋念华
中国兽医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湖北省兽医疫病

彭伏虎 , 宋念华

(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0)

湖北省兽医系统实验室工作现状及发展策略初探

彭伏虎 , 宋念华

(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0)

兽医系统实验室是指隶属于各级兽医主管部门,承担动物疫病检测、诊断和监测等任务的兽医实验室[1]。作为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兽医系统实验室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步入了以“换档、转型、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兽医系统实验室应该如何适应新常态,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切实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本文就湖北省兽医系统实验室的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兽医系统实验室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湖北省兽医系统实验室现状

1.1 湖北省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现状

1.1.1 基础设施情况 自2004年以来湖北省按照国家动物防疫体系规划,结合畜牧业发展实际需求,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兽医系统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3]。全省17个市(州)、102个县(市、区)共建成兽医系统实验室91个,包括1个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3个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得到充分发展,重点对市县级兽医实验室进行了改扩建和仪器设备配备。目前,全省市县两级兽医实验室总面积约24 000m2,平均实验室面积在(200~500)m2左右,配备了血清学、病原学检测等相关的基本仪器设备,其中部分市县级兽医实验室配备了分子生物学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形成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技术支撑体系。

1.1.2 检测技术能力情况 省级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配备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开展重大动物疫病以及常发动物疫病的血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正常可开展30多种动物疫病、70余项检测项目的检测、诊断和监测工作。而市、县级兽医实验室中,大部分由于基础设施、设备、人员等问题只能够开展血清学检测和监测等基础工作,仅少部分具有病原学检测能力,但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也仅能够满足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要求的监测任务需求[4]。

1.1.3 质量管理情况 农业部于2009年8月公布了《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各级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并按照办法要求,对兽医系统实验室开展考核工作。按照该办法要求,湖北省兽医系统大部分兽医实验室都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基本能够正常运转,为兽医实验室检测工作提供了质量保证。截至2015年底,湖北省共82个兽医实验室通过了相应级别的考核并获得了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合格证书,占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总数的90.1%,其中包括1个省级、13个市级和68个县级兽医实验室。

1.2 存在的问题

1.2.1 规划存在问题,资源利用率低 按照国家动物防疫体系规划,湖北省在前期的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中,重点对县级兽医实验室进行了投入,没有把市级兽医实验室纳入其中。市级兽医实验室由于没有国家和省级项目投入,地方财政又缺少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缺少场地和设备;而县级兽医实验室虽然有一定条件,但由于缺乏资金或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导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县级兽医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淘汰时甚至连包装还未拆封。规划投入的不合理造成实验室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影响了兽医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1.2.2 资金投入不足,与需求不配套 由于各级兽医系统实验室属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担负动物疫病检测、诊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法定工作任务,兽医实验室运转全部依靠财政资金的支持。目前湖北省各市县兽医实验室运转经费普遍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有的县级兽医实验室年运转经费甚至不足1万元。运转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各级兽医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同时,大部分兽医实验室的运转经费未纳入本级财政专项预算,而是捆绑在动物疫病防控经费中由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统一使用。经费需求和用途的不明确,也给兽医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很大阻碍。

1.2.3 专业人员短缺,技术能力不高 由于编制不足,待遇过低,地位不高等诸多因素,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现有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更新速度慢,整体学历不高,专业素质较低。同时,绝大部分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都身兼多职,岗位不固定,使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持续性得不到保障,对实验室技术要领得不到强化,知识更新得不到实践。再加上目前兽医实验室许多检测标准滞后于检测技术发展、许多检测项目无标准可以使用、市场上检测试剂鱼龙混杂、缺乏统一规范等原因,导致全省市县两级兽医实验室的技术能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湖北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际需求。

1.2.4 安全意识缺乏,管理水平较低 虽然湖北省大部分兽医实验室都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管理意识不强,仍存在着体系文件与检测工作不符、检测流程混乱、管理职责不清、档案记录不全等问题。大部分市县级兽医实验室都没有完整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缺乏生物安全管理意识,动物疫病诊断、检测活动缺乏安全管理,对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传染病的防控潜在着巨大的生物安全隐患。

1.3 原因分析

1.3.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认识误区,把动物疫病防控的工作重点放在强制免疫上,偏离了 “预防为主”的初衷,忽视了兽医实验室的作用。对兽医实验室的发展不重视,在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经费投入上尤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兽医实验室功能的发挥,使兽医系统实验室的发展缺少了内部动力。另一方面,养殖者对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和政策的了解不全面,对兽医系统实验室工作职能不清楚,对检测结果不信任,使得往往在有动物疫病检测或诊断需求时求助于高校、研究所或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的实验室,使兽医系统实验室的发展缺少了外部需求。

1.3.2 政策导向存在弊端 受某些政策导向的长期影响,各级兽医实验室的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在“GDP”量化政绩业绩评价体系下,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指标,重视畜牧业发展,追求数量增长的同时却没有考虑动物疫病防控的压力和需求,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根本忽视了科学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在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忽视了兽医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责任追究机制的存在,使各地普遍对动物疫情“早、快、严、小”的处置策略存在错误认识,在发生疑似动物疫情时,不经过兽医实验室的检测、诊断,不针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不弄清疫源和疫情发生的原因,匆忙处置,造成动物疫病的防控长期处于极其被动局面,使兽医实验室的作用得不到发挥,重要性得不到彰显。

1.3.3 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一是兽医系统实验室隶属于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属于当地政府管辖,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只有业务指导关系,而无监管职能,更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得下达的动物疫病防控尤其是兽医实验室相关任务或指令得不到有效落实。二是体系内部机构职责不衔接,部门与部门之间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步调不一致。比如,地方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没有实验室数据支撑,在流通环节监管和开展检疫工作时缺乏充分的依据,仅凭眼观和经验出具检疫证明,在此过程中兽医系统实验室却未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三是各级兽医实验室目前大部分工作仅限于完成政府下达的指令性任务,被动地开展检测、监测等工作,缺乏健全的市场服务机制,进而不能主动为养殖企业以及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

2 兽医系统实验室发展的必要性

2.1 兽医系统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阵地 兽医系统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防控的一线阵地,是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与养殖者在动物疫病防治中的连接纽带。通过兽医实验室的监测、调查,及时发现动物疫情新动向、掌握病原新变化;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研究动物疫病发生规律和演化趋势,找到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法,制定科学的防治规划。兽医系统实验室立足于实际工作需要,是动物疫病防控“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的中坚力量,通过研究、开发和推广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或产品,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此外,通过长期开展临床监测、调查、疫病研究和技术推广应用,兽医系统实验室在培养和锻炼动物疫病防控专业技术人才和团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兽医系统实验室是完成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的必要条件 兽医系统实验室是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净化等整个过程无不需要兽医实验室的支持。兽医实验室通过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摸清疫病病原的存在和变异状况,掌握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提交疫情信息和分析报告,评价防控措施效果,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简称《规划》)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国家级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兽医实验室网络[5]。各级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完成《规划》目标的有力技术保障。

2.3 兽医系统实验室是促进湖北省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技术保障 湖北省是千湖之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加上便利的交通给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带了极其便利条件,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长期存在。当前,按照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农业转型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坚持“高效、安全、生态”的发展方向,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新常态下,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再加上近年来H7N9流感、布鲁菌病等人兽共患病时有发生,使得公众对畜产品质量和人兽共患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倍加关注。通过兽医实验室工作的开展,能够摸清病原风险,掌握疫病规律,提出防控策略,为畜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3 建议

3.1 提高认识程度 要积极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兽医系统实验室的认知度,推动疫病防控观念的转变,提升其地位和作用。一是加强对养殖者的宣传教育,使其真正认识到作为防疫主体,寻求并配合兽医系统实验室开展动物疫病相关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是搞好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也是其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加强对政府领导的宣传,提高政府对兽医实验室工作的重视程度,消除一些原有政策导向的负面影响,推动其思想认识的转变,加大对兽医系统实验室发展的支持力度,正确使用兽医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和结果,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和规划。三是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提高其对畜产品质量和人兽共患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认知程度,了解兽医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兽医系统实验室及其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

3.2 加大建设力度 要不断加大兽医系统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增强兽医实验室能力,以适应新常态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需求。一是加大硬件建设。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充分考虑长远发展的需求,加大兽医系统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应着重加强市级兽医实验室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采购仪器设备,促进市级兽医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网络,充分发挥其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作用。二是加大经费投入。要严格根据《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积极促进各级政府尽快将兽医系统实验室工作经费列入专项财政预算,并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动物疫病防控需求。三是加强软件建设。要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育兽医实验室技术队伍;强化兽医实验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技术能力;加强质量体系和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适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积极开展兽医实验室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3.3 创新工作机制 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兽医系统实验室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湖北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一是统筹资源配置,建立实验室网络共享合作机制。按照各区域动物疫病防控需求和能力差异,对兽医实验室进行分级配置,健全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网络,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级实验室的作用,形成合力。积极探索与国内乃至国际兽医实验室之间的合作机制,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提升我省兽医系统实验室能力。二是创新服务机制,为养殖者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各级兽医系统实验室要转变工作方式,主动为养殖者提供技术服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既推动了实验室工作的开展,减少了疫病发生,又为企业节约了资金,增加了利润,营造双赢局面。三是要积极探索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领域实验室间的合作机制,强化兽医系统实验室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人兽共患病防控等公共卫生领域的作用和地位。

[1] 农业部.关于印发《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Z].农医发[2009]15号.北京:农业部, 2009-08-11.

[2] 曹勇,王桂花,朱宝,等.新常态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动物检疫,2015,32(12):45-48.

[3] 董昕欣,刘伟,李文京,等.浅谈我国兽医系统实验室的作用与发展策略[J].中国动物检疫,2012,29(8):33-35.

[4] 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印发《2015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通知[Z].农医发[2015]10号.北京:农业部,2015-4-1.

[5]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Z].国办发[2012]31号.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2-05-20.

2016-06-08

猜你喜欢
湖北省兽医疫病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8:06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基层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9-11 06:29:18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基层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9-11 06:29:14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4
湖北省2015年3月生产资料价格
农家顾问(2015年4期)2015-05-10 03:36:10
动物园兽医
小主人报(2015年23期)2015-03-02 01:52:44
猪主要疫病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