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连上了几个新台阶,人民群众对于现代办公、生活条件要求日渐提高,建造行业迅猛大发展促进企业施工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建筑工程项目投资规模、数量越来越大,施工过程中新型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大量运用,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得到了极大提高。打造百年精品工程项目这一个宏大的目标既是当前建筑市场充分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大量工程建设开展,施工企业中由于管理,技术,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参差不齐,在承接大量工程的同时带来的质量通病,质量事故,工程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层出不穷,尤其近几年出现的“楼歪歪”、“楼脆脆”质量事故就是当前质量管理水平不足的有力证明。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建设行业一路突飞猛进,可以说我国的项目质量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由于建筑行业施工队伍专业素质不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建筑施工过程中爆发的种种质量问题对工程实体都存在不同程度影响,下面就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的问题进行论述。
就当前来说,我国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在新时期经济发展得到很大的提高,质量管理体系也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但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往往与质量管理标准有脱节,例如基坑工程施工按照质量规范要求隐蔽验收,有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省略这一个关键环节直接进行下一步施工,以致留下质量隐患。质量管理制度订立出发目的是为了工程管理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是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要求,更是企业生存的基本出发点,但在抢工期面前实际施工与质量管理标准脱节,正是质量管理观念急待更新最好写照。
施工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落后,施工工艺操作不严谨,无法达到施工质量标准要求。例如:开工前未作详细图纸会审盲目施工,设计变更未经设计单位审批就自行施工修改,缺少基础的结构建筑理论钢筋把混凝土预制构件倒置安装,测量放线前未进行基线复核以致施工后误差过大,最终因为质量问题要返工导致严重影响工期,增加了施工成本,影响企业的工程信誉。
施工单位是我国建筑法规定的质量责任主体,法律既明文规定了施工单位责任和义务,也清楚列明了施工质量操作规范和程序,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主体观念意识淡薄,施工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施工工艺流程和设计图纸进行操作,例如施工过程中使用钢筋材料进场后未作复检直接使用,使用后抽测才发现钢筋力学性能不良,水泥超过三个月未复验直接就使用,预应力的锚固长度不足导致预应力未达到标准值,结果由于工程材料不合格造成工程实体出现裂缝、蜂窝、渗漏等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
目前在我国建设行业当中进行施工的人员主力军是农民工,他们学历层次低,年龄较大,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差,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素养,没有最基础的建筑常识,不熟悉建筑规范的标准,项目经理不但要熟悉建筑规范和标准,还要对现场施工人员培训本企业的施工操作标准流程,确保施工按质量按进度完成。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不合格应用导致在工程实体上质量不过关,造成大量的工程质量通病,比如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或过小,造成结构梁、板出现裂缝,外墙涂料质量不过关,工程竣工验收不久即出现变色,脱皮等现象,由于材料质量不合格引起的工程质量通病占了质量问题一大部分。
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标准在不断更新,对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施工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质量管理标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用动态管理方法进行施工,提升和打造质量精品工程意识。下面就针对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提出一些相应管理措施。
建筑企业要贯彻以质量为主线的“质量兴企”计划,建立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健全一系列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质量体系中要全体员工自觉统一参与质量管理,从企业管理层到项目部管理人员,做到“上级专抓,中层专管,现场专干”,层层抓好层层落实,从上到下形成良好的企业质量管理文件氛围,全员全过程参与质量活动,持续不断灌输和增强全体员工质量行为意识和技术水平要求,把分包队伍自身的质量管理建设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强施工过程每一个工序环节的检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最终形成“工程要质量,人人抓质量”的良好氛围。
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在大部分现代施工企业都按标准建立了,企业通过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承揽工程能力得到大大增强,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制定合理科学可行的施工质量管理目标,确立工程质量负责制,把质量管理目标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主体身上,在现场施工队伍也要求现场配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出质量目标,目标再进行分解到个人,既能保证施工进度,又达到施工质量目标,最大限度挖掘技术人员的潜力,减少施工管理费用,以提高工程主体质量为突破口,不断动态监测和纠偏技术指标,在施工成本、质量、进度三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以保证质量管理达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改进施工质量管理。制订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明确操作规程,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和事前质量技术交底。施工主要环节要强化三检制:质量自检、互检以及专检,施工工序每一个步骤和关键节点要得到有效控制,防止对下一道施工顺序的影响。施工中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管理要严格控制,明确施工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标准和要求,做好工程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保护。例如在基础工程完成后要对基坑(槽)的土质、尺寸,挖深作隐蔽工程验收,既要查阅基础工程资料,也要用钎探多种工具现场实测对照检查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在确保达到质量和设计图纸要求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为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于重要的施工环节和步骤要采用多种先进施工技术,改善质量管理方法,把握好质量关,保证施工质量。
施工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树立强烈的质量主体意识,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标准,施工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过程要让施工人员明确质量目标,培养并提高施工人员质量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对于保证施工项目质量责任感,项目管理部门按照施工质量目标,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培训,针对施工过程质量关键节点进行评估,通过质量动态监控进行质量目标的纠偏,为达到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得到有力的保证。例如在质量目标考评环节通过建立质量评估模型计算质量达标率,达标率能分析工程质量与成本、进度的关系。当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得到加强后,质量达标率明显会提升,成本和进度也得到合理控制。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之间人才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施工单位只注意承揽工程数量和低价中标,忽视管理人才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导致质量问题频发,影响了企业诚信度也减少了企业合理利润。施工单位建设标准质量检测的实验室,配备齐全质量检测仪器和设备,配备有资格证的试验人员,定期对管理人员作专业质量管理培训和施工人员作技能培训。在管理人员中应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增强管理人员质量专业素养。对于施工人员质量责任制也要落实到个人,只有追求质量第一才是企业生存和继续发展最佳途径。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调动管理和施工人员追求质量第一积极性,完善对人才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对员工奖罚分明,从精神上增强个人对企业的名誉感和归属感,物质上增加个人的收入,以达到增强人才对企业凝聚力目的。
建筑工程材料对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实体最基本组成是由工程材料组成,工程材料质量好坏与否对工程实体质量有重要影响。采购原材料过程中要对采购人员严格管理和监督,有完备的采购手续和制度,采购符合标准和规格的原材料。材料进场根据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类型分类在仓库存放,注意材料的密封、防潮。对于建筑材料进场制定严格试验标准,工程实体的钢筋,混凝土等主材均要按照检测规范进行常规的试验,还要对一些非主材进行必要试验,送检试验不及格的材料应禁止使用,防止不及格材料用在工程实体上。对于一些性能尚未经过大规模使用和检验的新材料要谨慎使用。对于图纸或建设单位规定要求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更要按照技术规范进行试验检测,经试验合格通过才能使用到工程实体上,确保工程实体质量合格。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给建筑行业也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建设工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提高对质量管理标准就是对企业管理水平最好鞭策,只有充分认识到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场。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对这个系统工程各个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利用信息化工具对质量动态进行有效控制,把工程质量控制在一个较为稳健的状态。施工企业只有坚持重视质量第一这一个金标准,严格按最好标准执行它,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打造出更多更好的建筑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