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东(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清水河,古名略阳川水,发源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绵驿乡石庙子梁西麓,石庙子梁位于陇山,海拔2570米,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近万亩,雨水充沛,水出清澈,这也是略阳川水又叫清水河的由来,源自陇山的清水河是一条由东向西的倒流河,流经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秦安县的陇城镇、五营镇、莲花镇,在莲花城的青龙山与同样源自陇山的水洛河交汇,进入葫芦河,清水河是葫芦河的第一大支流,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北岸台地略窄且山势较陡,土壤多为瘠薄的红质土,南岸阶地较宽大,所以先民选择南岸而居。清水河全长81.5公里,流域面积881.6平方公里。在秦安县境内河长24.1公里,流域面积316.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88%。多年平均流量0.63立方米,占总径流量的29.72%,县境内清水河有一级支流17条,其中大于10公里的为5条,最长的苏家峡沟长为19公里。沿河两岸均可自流灌溉,干流灌溉面积2.03万亩,种植各种瓜果疏菜和农作物,冰凌期为75天。
伏羲、女娲均是我国古史传说时代的杰出英雄人物,他们为发展中华远古历史文化和铸造华夏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被尊为“羲皇”和“娲皇”。根据文献记载、遗址遗物、特别是大地湾遗址考古的发现和传说等说明伏羲、女娲均出生在古成纪的清水河流域。
《伏羲的出生地在古成纪中心莲花城》见《中国建材科技2017年第一期》详细记载了伏羲的出生地在清水河下游的古成纪中心莲花城,莲花城的遗址、遗物、她的名称、地理位置、有关伏羲、女娲的传说等在当地存在和流传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与历史文献记载和大量神话传说是一一对应的,也是非常巧合的,他们相互佐证,共同表明:作为一个人,伏羲在莲花城(古成纪中心)有父(雷祖庙)有母(华胥即莲花)、有雷泽(贝壳蛤蜊佐证)、有华胥怀孕的地方(大脚印)、有出生的地方(莲花台)、有妹妹(女娲)、有结婚的地方(显亲峡)、有清水河(葫芦河)流域的大量传说、有创立的八卦(石祖)、八卦柱和埙(哇呜)等与文献记载和传说完全吻合,说明文献记载和传说在莲花城是能找到根据的,没有哪一个地方能像莲花城一样完全验证历史文献记载和传说。伏羲出生在古成纪中心莲花城是确定无疑的。
女娲,出生在清水河流域中游的陇城。《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女娲出生于成纪,亦姓风,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羲立,号曰女胥氏,无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载,不承五远。”《水经注》第63页就明确标出了女娲风台的确切地址是古成纪治附近的陇城镇。据《春秋世谱》、《独异记》记载:“华胥氏生男伏羲、生女女娲。”“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谴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秦安县旧志称娲皇为三阳川人也,或云:“生于秦安陇城之地。”清道光年编《秦安县志》还有陇城镇有“娲皇故里”牌坊的记载。《甘肃通志》记载:“相传女娲氏风姓,生于风台,长于风谷,葬于风茔。”清水河流域的陇城镇确有此三址,在风谷西崖有一天然洞穴,据说是女娲居住过的,当地人称“女娲洞。”陇城镇曾有“娲皇故里”的传说。相传自汉以来,在陇城镇的风台山上建有过女娲庙,后因山体滑坡而毁,到宋时重建于龙泉寺内,明代迁建于东山寺,后搬至城皇庙内,毁于“文革”时期,现在的女娲庙是原基础上与“文革”后重建的。在天水民间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在神人指点下乘葫芦避洪水的“葫芦夫妻”的故事。洪水过后,二人明知是兄妹,但要承担重建家园的重任,便从北葫芦河边的一座山顶上(今天水市秦安县显亲峡山巅)约定滚磨成婚,让上天来做媒证,如两扇石磨在沟底合而为一,便成婚,如不合,便不成。滚磨成婚的故事与《独异记》的记载有异曲同工之处。经过大地湾古人遗址,贯穿秦安县南北,在麦积区三阳川汇入渭河的渭河一级支流被先民们叫葫芦河,并跟葫芦救人造人的故事一同流传至今。此河流经秦安县山川时形成中间小两头大,呈葫芦状,河床上古时曾出土一块巨大的青石,石上天然形成“白蛇、青蛇交尾图”(遗迹尚存),影印着伏羲女娲二位原始部落的首领形象,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上古人类留给世界的一块宝藏。印证着传说之据。葫芦河沿秦安庙咀村出境,至北道区三阳川与卦台山下向东流入渭河,形成清浊分明的“八卦太极图形(阴阳鱼),又印证着伏羲、女娲无极生有极之妙。”引自天水文史专家王耀先生的《陇上巾帼春秋.伏羲女娲姻缘传奇》。在大地湾一期文物中的大量陶壶,其形状极象葫芦,说明在当时存在葫芦图腾或葫芦崇拜,跟伏羲女娲创造人类的神话传说有着内在联系,葫芦图腾有存在的客观人文条件,葫芦崇拜和蛇图腾一样同伏羲氏族和陇上其他部落有割不断的文化渊源。
举世闻名的大地湾遗址位于清水河流域的五营乡邵店村。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遗址,大地湾遗址1958年后即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秋开始发掘,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挖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年。2006年发掘工作的最新发掘研究成果显示,大地湾遗址的人类活动历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万年。大地湾遗址刷新了中国六项考古之最: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中国最早的彩陶、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中国最早的绘画。
春秋左丘明主编的《四书五经·春秋》《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记载:“太皞,伏牺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名官”。说明伏羲创造了龙,并且用不同的龙来给官员任职,来治理所管辖的地方。据专家推测大地湾遗址的一期文化年代与伏羲女娲所处的年代吻合,伏羲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皇帝。大地湾遗址所处的山梁叫长虫梁(清水河流域的人把蛇叫长虫,是龙的雏形),说明山上有很多各种蛇存在,包括蟒蛇、鹿、虎等各种走兽,天空中的鹰等各种飞禽,大地湾遗址下面是雷泽(见《伏羲的出生地在古成纪中心莲花城》),湖里面有鳄鱼、红鲤、白鲨、长须鲸等各种动物。伏羲就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龙图腾,龙图腾由此而来。龙图腾是在告诉我们,连伏羲、女娲都是龙的儿女,是同姓兄妹,因此不能婚配,必须要分开,同姓男女不准结婚这是规矩。图腾是家庭、部落、民族的标识,是一种象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的形式不同。显然古人是在祈求神龙和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保佑子孙健康平安。伏羲为什么要用龙做图腾呢?在古人眼里伏羲女娲创造的龙图腾威力最大,能征服自然界里的许多东西像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洪水、干旱、地震、猛兽、疾病、瘟疫等,龙还能带来巨大的降雨,解除干旱,原始农牧业靠天吃饭,离不开雨水,还能保佑子民健康,龙就成了古人敬畏的神,也是最令人恐惧的;伏羲、女娲借助龙神的威力推行“正姓氏、制嫁娶”的规矩,谁不遵守规矩,龙神会惩罚他的后代不健康,也不会平安,因此伏羲、女娲制作出龙图腾的标识图,打出龙图腾的旗帜,有深刻的历史原因。此后的几千年中,统治者都打出龙图腾的旗帜,例如炎帝、黄帝、尧帝、舜帝的旗帜都是龙图腾,都是看中了龙的威力。
直到现在,蛇是清水河流域到处存在的一种动物。最大的蟒蛇栖息在风沟原始林木茂密的蟒蛇沟。北庄的五色蛇山,那里有五颜六色的各种蛇,是蛇最多的地方。人们对龙的崇拜,来源于对蛇的崇拜,因为龙的最初形象是蛇。把家蛇称为“家神”“祖先”,家蛇一旦出现,预示着有不祥之兆,应顶礼膜拜,香火供送,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在伏羲、女娲开创的龙图腾的影响下,清水河流域的人习惯于把蛇叫“小龙”或者“长虫”,把壁虎、蜥蜴这类四脚虫叫“羲虎子”,把它们当作龙种来对待。习惯于给孩子命名取“龙”“凤”二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清水河人信仰龙蛇,重视龙脉,清水河流域古名略阳川,又称卧龙川。它如一条巨龙长达百里躺卧在南北两山之中。其血脉清水河与众河不同,一般河流因地势西高东低而由西向东流,而她是从东向西流着。这里山为龙凤山、龟蛇山,其南山称盘龙山,有许多支山伸向卧龙川。以东从南四龙堡伸出的四条山叫四龙山,西面的九条山称九龙山,中有凤尾山、龙头山、长虫梁。凤尾山的东侧有风沟,有女娲洞、舍身崖、女娲湫、八卦坡,西侧有郑家沟,有南风台山。风台山侧面的南七沟直通风茔。北山称青龙山。北山有风台梁、龙泉山,龙泉山处曾有汉前的女娲祠。除此之外,在清水河流域以龙命名的地名大的有甘肃省简称陇,清水河流域现在有陇城镇、龙泉山、龙泉寺、九龙山、九龙庙、陇山、龙山镇、卧龙川(略阳川)、陇河、龙马洞、青龙山(莲花城北山)、莲花城的南山又叫双龙山,把清水河又叫瞎龙(哪儿有村庄就流向哪里)。在深厚的传统文化涵育下的清水河人认为,山是土龙,河是水龙。视山为住宅的保护神,称龙脉。修房建宅总要对周围的山川考察审视,择风水好的地方居住。这里人视“龙泉”“九龙湫”为神泉,对此奉若神灵,干旱之年,必到这两处求神祈雨,莲花城人要到青龙山上面的喇嘛墩祈雨。
综上所述,清水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龙的名称根据文献记载又是伏羲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提出和使用的,因此可以说秦安清水河流域就是龙图腾和龙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