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的观察方式

2017-01-18 13:08杜星星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素描基础绘画

随着高等艺术教学的发展,绘画教学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在高校绘画课程中,基础教学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为高校艺术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使高校绘画专业的设计更加合理规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本文针对高校绘画基础教学的价值、问题及观察方式进行探究,供同行业工作者借鉴参考。

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再次说明了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观察方式的重要作用。伴随着高等艺术教学的发展,绘画教学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是绘画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绘画美感的发展源头。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观察方式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在作画时更加认真,在丰富的经验积累中凝聚高超的绘画才能。

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观察方式的重要性

基础教学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使高校艺术专业课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其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投入,进一步领会绘画基础中蕴含的创作因素。这样一来,学生的绘画技术更加成熟,学科专业设计也更加合理规范,高校艺术工作者也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等绘画艺术人才。

从根本上说,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在各大艺术专业中普遍相似。而观察这一阶段,学生所具备的教学重点和高考美术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受应试高校教育的影响,在艺术高等院校中,部分大一新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经过了一系列高强度、套路式的作画训练,已经不会在绘画过程中进行耐心、细心的观察。学生在观察形式中出现误区,套路式的作画模式难以增进高校学生的绘画质量。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观察方式的转变下,迅速从狭隘的高考绘画思维中跳脱出来,不断提升绘画基础教学的创作修养。

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观察方式的具体表现

对于绘画基础学科而言,素描、色彩、速写这三大课程的设置给艺术创作者以丰富的艺术材料。绘画艺术和观察形式的融合是相辅相成的。观察是高校绘画课程的发展基础,表达是具体的表达手法。从总体上说,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观察方式的塑造有着几项显著的表现形式。

1.对比观察法:相互借鉴,体验归纳

在高校绘画基础课程的设计上,对比观察法是一项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基础性绘画课程的学习中,有对比才有观察。在两者的对比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由表及里的观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观察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绘画基础教学中素描课程的推进中,教师可以将“球体”“正方体”放置在写生台上,由学生进行对比性的写生。就“球体”和“正方体”两者而言,一个曲线、一个直线,所具有的观察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具体形态,并绘制出不同的质感,在绘画上找寻对比,积累经验,进一步探究绘画课程中的各项结构。

2.由点到面法:紧抓典型,深度观察

在绘画基础教学中,由点到面法的应用有着较为广阔的空间。在绘画艺术中,点聚集成线、线聚集成面、面聚集成体。这一教学形式的构建需要教师针对绘画形态,充分引导学生的观察思维。为了改变当前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基础色彩教育作为一项拓展方式,充分引导学生的观察思维,进行色彩、空间、构图上的深度协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马赛克色彩绘画”的形式,将一幅色彩抽象成无数的色块,然后进行色块作品和现实图形的对比,使学生在学会观察方法的同时,更好的推广深度观察的教学方法。

3.实践操作法,巧用写生,融入情感

对于高校绘画基础教学来说,多姿多彩的世界是艺术创作者的灵感源泉。无论是积累经验的临摹经验,最终都要归纳到实地的写生上。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观察方向的过程中,从写生美感上入手,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比较,使高校学生具备高超的绘画技能,在写生的过程中感受到充沛的情感。例如,在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写生,让他们自主挖掘想要绘画的事物,鼓励他们用内心贴近写生现实,并经这种感觉和情感以画笔和颜料表现到画布之上。

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观察方式的常见问题

在高校绘画课程中,基础教学技能的塑造是一切绘画的发展基石,也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必要课程。学生需要具备高超的观察技能,将“眼”、“手”、“心”、“笔”融为一体,对绘画教学更加投入。但是在当前高校绘画课程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方式的定位不够准确

对着高校绘画课程的推进,基础绘画教学成为美术教育中一项重要的部分。对于高校艺术学生而言,观察方式的定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素描、色彩、速写等基础性的教学都抱有传统的教学理念,难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创新发展和基础教育充分结合在一起。同时,很多教师忽视了对观察方式的定位,导致学生对基础绘画教学不够重视,对应该具备的观察重点也存在偏颇。

2.观察方法的应用较为落后

在基础性绘画的观察方式中,很多教师在教育学生具备观察的时候,往往教他们用“一支笔”的测量形式,在素描上用等比例缩放的形式感受素描静物的空间感觉。而在素描感觉上,则让学生眯起一只眼睛,感受画面色调中的“黑”、“白”、“灰”,感受基础绘画技能对学生的影响。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难以跟进时代的发展趋势,一些科学、完善的绘画观察方式在普及范围上出现问题,使学生的绘画思维难以提升。

3.观察转化的最终效果不佳

无论是临摹、写生、默画,都离不开学生对艺术形象的转化。在观察的最初效果上,其转化模式难以实现,特别是在最终的转化效果上,很多学生要么看不到静物中的特点,要么在看到后也无法进行全面的转化,无法将视觉效果转化为画面效果。

如何增进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的观察方式

1.创新运用“视角”的观察理念

“视角”这一观察理念的提出最早被应用在科技层面上。而在绘画基础的教学中,“视角”的提出指的是通过鸟瞰、俯视、仰视、平视等不同的观察视角,进一步表现出艺术绘画课程的发展魅力。早在十九世纪,日本浮世绘就曾经在绘画的过程中,采取了俯视的视角高速,使画面具有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视觉效果。而这种视角类的观察理念也同样表现在我国的山水国画中。而在具体的观察形式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视角”的转化,通过不同空间、高度绘画效果的培养,提升艺术创作者的想象力。除了单一视角的观察形式,还要尝试使用多个视角的绘画层面,将不同的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多视点、多角度的观察方法。

2.加强使用“逆向”的课程训练

在绘画的过程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决定了绘画作品的最终效果。现代主义绘画之父塞尚就曾主张,绘画艺术的观察形式应当保持逆向思维。在培养学生掌握绘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画面整体,在此之上,在促使学生关注琐碎的细节,要始终保持个性化的观察方式,使初学者也能够具备开创意识。

为此,教师要尝试在观察形式中融入逆向思维,改变传统的平视观察,充分开创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调动聪明才智,根据课程的进度,建立一个个性化的视觉观察模式。例如,教师可以以任务驱动法为发展核心,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创新静物素描三张和写生素描一张,使学生改变惯用的观察模式,利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不同的画面视角,实现对素描、色彩的深入创造和调整。

总结

综上所述,在绘画类基础教学中,素描、色彩、速写等课程是学生在一切绘画中的发展基础。只有让学生在各项课程中学会运用观察能力,才能为接下来的构图能力、造型能力和色彩能力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色彩造型和审美运用。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改变素描、色彩的传统观察形式,增进高校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针对静物、人像、风景等绘画模式,创作出一个科学、完善、精准的观察形式。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长青学院)

作者简介:杜星星(1985-),女,汉族,甘肃陇西人,讲师,研究方向:美术、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素描基础绘画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素描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凡·高的早期素描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