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彩画装饰艺术

2017-01-18 13:07张葳陈梦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彩画装饰艺术

张葳?陈梦

木材由于其来源广泛、容易塑造和廉价等特点被普遍应用于我国古代建筑,木结构便于装饰因而在古建筑的梁、柱和门窗等组成上会有很多的雕刻和绘画。很早人们就懂得利用油漆来保护木材,建筑彩画作为一门专有的建筑装饰艺术是在战国时代,经过唐、宋、明、元等各朝的发展,在清代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建筑彩画的种类丰富,题材广泛,山水、楼台、人物、社会活动等都可以在画上得到展示,历史典故、英雄传奇等也包含其中,本文主要探究宋代的彩画装饰艺术,分析其艺术内容以及对现代彩画艺术的贡献。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工技艺术的进步,宋代建筑比唐代的建筑更加雄伟和复杂,在装修和装饰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通过琉璃瓦、雕刻和彩画的运用,增强了建筑装饰的精致感和美感。宋代的彩画艺术艺术水平较高,笔墨线条分明,刚劲有力,图案花纹丰富多彩,绘画技艺上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宋代彩画内容主要是线条描绘和图案造型,并且以退晕做辅助,设色有两种主要颜色——青色和绿色,配色是红色和黄色。宋代彩画风格较为格式化,叠晕的方法增多,彩画风格有了较多的变化,不同于唐代以但色调为主的风格,较为清雅淡泊。宋代由于有销金令因而彩画很少用金,这是宋代彩画较为突出的特点。

宋代彩画装饰艺术的形成

具有清雅淡泊风格的宋代彩画艺术在较为成熟的工艺条件基础上,融合当时的审美观念,结合多种文化,创造出巅峰的彩画艺术。

1.市井文化的推动

宋代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割据状态,当政者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社会较为稳定,经济程度较高。良好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相对繁荣的经济促使人们在生产的闲暇里进行消遣,在市民阶层流行了蹴鞠、围棋、围棋等娱乐活动,这些内容也常出现在彩画中。

宋代市井文化发展的一大特色就是娱乐的商品化,突出的表现是“瓦舍”和“勾栏”的出现,瓦舍是方便人们自由集合和散开的娱乐场所,勾栏则是指用于表演的舞台,可以建立在瓦舍里也可以单独设立,据史料记载,瓦舍遍布北宋的汴京,大的可以容纳数千人,并且其中设有数十个勾栏,演出的品种包括杂技、相扑、歌舞等等十余种。繁荣的市井文文化浸透了整个的宋代,彩画的装饰者作为百姓的一部分,早已融入市井文化中,并深受其影响创造了大量娱乐场面的优秀作品,丰富了彩画装饰艺术的内容。

2.时代背景下审美思想的影响

彩画作为建筑上的装饰艺术,其作用就是装点和保护人们居住、祭拜和进行其他活动的建筑,其装饰内容自然受到民间百姓审美思想的影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生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当中,生产水平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对匮乏,但人们始终都怀抱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形成了一种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审美情趣,这样的审美思想在彩画装饰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宋代的彩画装饰中运用了大量花卉作为题材,花卉题材的运用不仅仅是因为花卉的美丽大方,还与它象征的意义有关,牡丹象征富贵、吉祥,石榴象征多子多福,彩画中出现的狮、虎等形象,人们利用它们的凶悍形象来驱魔辟邪,祈求平安。

宋代推行文治,文人的社会地位空前优越,并且画家可以通过绘画考试谋取官职,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社会绘画风气,成就了宋代绘画审美艺术的繁荣。宋代画家们乐于表现的绘画审美思想是形神情思兼备,这种绘画相对自由无拘无束,彩画艺术者在表达情感时比较注意物象形体比例的把握和神态的塑造。

宋代彩画装饰艺术的样式特点

宋代彩画多采用叠晕的画法,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或者相反,变化自然,没有勉强感和生硬感,清新淡雅。宋代李仲明的《营造法式》中除了总结前代经验还提出了系统的彩画规制,详细地记载了彩画图形、用法和做法。

由宋代画中的亭台楼阁来看,宋代的建筑事业繁荣发达,不过宋画的建筑以及现存的真实建筑很少能够看到彩绘,与宋朝颁布的《营造法式》详细介绍的彩画制度不甚相符,所以可能大官贵族或者大型宗庙才可能出现这样的彩画,其他使用量较大的建筑多采用素造或者丹朱黑漆。

宋代的彩画装饰在地面上已经鲜有留存,只在地下墓室和石窟壁画中还保留一些。所以对宋代彩画装饰艺术的认识很大程度要根据《营造法式》的记载,通过上面的彩画图去了解和认识宋代的彩画艺术,根据上面记载,当时彩画有六种形式,包括五彩遍装、辗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丹粉刷饰和杂间装。

五彩遍装:宋代五彩遍装彩画是基于唐代五彩装的基础,在梁、拱的面上主要有青、绿、朱三种色彩,里面画彩色花纹饰,亮暗对比鲜明,色彩明丽。

碾玉装:碾玉装饰更加淡雅,较为程式化,图案花纹有规律可循,青绿色运用较多,朱红色较少,白色和绿色衬底,外轮廓青绿色相叠,枋心图案多用锁纹和卷草等。

青绿迭晕棱间装:是用青、绿二色,在外缘和缘内面上,作对晕的处理,即外棱如用青色迭晕,则身内用绿色迭晕,外棱用绿色,则身内用青色迭晕,二者以浅色相接,称之为对晕,面上不作花饰。

解绿装:外缘多用青绿色,其他地方多用朱红色,一般面上不作花纹。

丹粉刷饰:边缘上白色,面上用土朱,为求颜色变化会使用黄丹色。

杂间装:混合使用上述颜色,色彩纷杂艳丽。

这六种彩画形式中五彩遍装和杂间装的颜色较为绚丽;碾玉装和青绿迭晕棱间装颜色较为单一并且突显冷色调;解绿装和丹粉刷饰以朱红色为主。建筑的用途决定了建筑上使用的彩画形式,达官贵族的居所,皇宫以及大型宗庙上多使用颜色明丽的五彩遍装,园林上多用青绿色色调的形式,普通的房屋则用丹份装饰较多,在彩画的样式上也体现着封建制度中的等级观念。

宋代彩画装饰艺术的表现内容

宋代彩画装饰艺术的内容从墓室和壁画上可以得到一定的展示,彩画内容取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富含民族文化,遵从伦理道德。

1.纹样的喜相逢构型

宋代彩画装饰上最常用花纹构造,并且多数成双成对,常见的成双的鱼,花卉,婴孩等,通常是左右对称或者上下勾连,互相嬉戏,协调优美,富有动感,符合人们追求喜庆、热闹的心理。

喜相逢的图案构型起源于我国古老的太极形,唐末到五代类似于太极图的纹样出现在彩画装饰上,宋代道教为国教,太极图甚为流行,“喜相逢”的装饰纹样开始定型,在后来的封建社会后期盛行,象征着喜庆团圆。

2.程式化与写实风格结合的缠枝纹

缠枝纹是常见的花卉装饰纹样,通过各种花卉的枝、叶、藤、蔓、花等器官的波状、旋形来勾勒图案,缠枝纹由于佛教的盛行而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装饰纹样,具有流畅飘逸大气的美感,简单却不落俗地,纷杂却不显得烦乱。宋代常见的有“缠枝莲”“缠枝石榴”等等,根据《营造法式》的记载,可以窥见建筑彩画上枝干相连的各式花卉,花叶大幅铺陈,各种飞禽走兽奔走期间,线条分明,形成独立的个体却又彼此勾连,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符合人们多变和广阔的审美,后来的明清对宋代的装饰纹样进行了继承与发扬,对装饰艺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结语

彩画装饰艺术将建筑的保护与美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变化、统一,节奏韵律的独特审美,展现了彩画装饰艺术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彩画装饰艺术充斥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将能表达自己意愿的事物融入到彩画装饰当中彰显了民族艺术的自然大气、清新明快,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彩画装饰艺术发展至今,其蕴含的艺术内涵仍不断影响着现代艺术家,从中获取灵感和技巧进行创新创作,彩画装饰艺术的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保护和探究。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张葳(1968-),男,汉族,云南昆明人,教授,主任,硕士学位,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陈梦(1991-),女,汉族,籍贯:湖北荆门人,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彩画装饰艺术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纸的艺术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赵丹娜作 岩彩画《忘却》
清 碧云寺菩萨殿天花彩画
中国岩彩画的开拓者
因艺术而生
DIY节日装饰家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