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搜索、动态能力与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

2017-01-18 03:08彭本红武柏宇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开放式被动网络平台

彭本红,武柏宇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2.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44)

跨界搜索、动态能力与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

彭本红1,2,武柏宇1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2.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44)

结合创新搜索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系统研究跨界搜索、动态能力以及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以参与网络平台商业生态系统活动的关键物种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网络平台商业生态系统跨界搜索嵌入模式和路径模式均对动态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跨界搜索嵌入模式和路径模式不仅直接影响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而且通过动态能力间接影响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此外,在不同规模以及不同地区的企业中,跨界搜索嵌入模式和路径模式对动态能力和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均产生不同作用的影响,同时动态能力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别。

商业生态系统;跨界搜索;动态能力;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

1 引言

“互联网+”背景下,跨界融合兴起。网络平台作为“互联网+”的基础,构建了连接一切的新业态,弯曲了原本垂直的价值链条,通过多方参与互动匹配将多元化供给和多样化需求对接起来,支撑起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良好运作。网络平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动态性、交互性和创新性,这一点与跨界搜索和开放式服务创新不谋而合。开放式服务创新不仅提高生态系统的竞争力,稳固物种关系,还提高生态系统内良好的可预见性和行为一致性,保持系统均衡,为共同演进蓄能和供能[1],而跨界搜索作为开放式服务创新的一种手段或方式,为开放式服务创新提供科学、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因此,生态企业需要跨界搜索,集智进行开放式服务创新,防止弱化网络平台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健性。

开放式服务创新活动不仅需要跨界搜索获得异质性知识,还须具备能够有效整合利用新知识的动态能力,跨界搜索作为供给行为,为内部消化系统提供运作的物料,动态能力行使消化作用,把输入内化为自己的营养,然后产出理想的结果,提高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将创新搜索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结合起来,有助于解决现有文献中跨界搜索与企业创新关系的争议。鉴于此,本研究构建“跨界搜索—动态能力—开放式服务创新”的理论模型,与“供给—消化—产出”这一生态反应相吻合,并利用158家网络平台生态企业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跨界搜索“双模式”与动态能力相结合,探讨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2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理论回顾

(1)网络平台商业生态系统跨界搜索。网络平台商业生态系统具有双边市场特征,两边或多边用户之间存在较强的交叉或间接网络外部性,并通过平台实现内部化[2],平台企业依据买方和卖方的情况制定价格策略和竞争策略,而买卖双方依据对方市场的规模和数量,选择进入某一网络平台系统,所以,网络平台生态系统中各群体都存在跨界搜索行为,并以此做出决策。从生物链可知,每个物种不但协作链条内上下游同伴,还关注链条内同种物种和跨界搜索其他链条的机会,任何组织都是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嵌入到不同网络之中,网络嵌入特征对组织跨界搜索产生重要影响[3];依据外部信息搜索视角的不同,Sidhu等认为必须从供给、需求和市场三个方面细分跨界搜寻,并分别涉及供应商知识、客户知识和竞争对手知识[4];依据嵌入视角和组织边界不同,把跨界搜索嵌入模式分为:搜寻与技术或组织输入与输出转换相关的新知识的供应端跨界搜索、搜索外部市场结构和细分市场、产品使用和替代方式、顾客偏好与需求等知识的需求端跨界搜索和关注不同区域内的技能与运营知识的空间跨界搜索[5]。因此,跨界搜索存在供应端跨界搜索、需求端跨界搜索和空间跨界搜索三种嵌入模式。

在同质竞争、异质覆盖环境下,网络平台商业生态系统打破地理界限,以开放式服务创新连接多方参与,覆盖多边用户群体,提高彼此之间的黏性,让栖息在生态圈中的物种方在开放互信的环境中获得壮大的机会。彼此之间跨界搜索、网络嵌入,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同时网络平台商业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特征,使得生态系统中各主体产生了差异化的反应行为,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跨界搜索。环境动态性、资源冗余性、组织愿景和前瞻性均会驱动组织主动开展跨界搜索[6]。而生态位的不同也会导致各生态主体跨界搜索路径模式的差异。因此,跨界搜索路径模式存在主动跨界搜索和被动跨界搜索两种模式。

(2)动态能力。不少战略管理学者认为企业必须大力培育自己的动态能力,对现有的资源、技能和能力进行整合、学习和重构以应对全球化、技术进步和创新速度加快等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Cepeda和Vera把动态能力定义为扩展、改变和创造常规能力的高阶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适应性和核心能力的更新、重构和再造[7];Wu从整合能力、学习能力和重构能力三个维度对动态能力进行测定[8]。本文采用Wang和Ahmed的研究成果,将动态能力划分为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其中,适应能力聚焦企业整合、重组自身资源以应对环境的变化;吸收能力侧重于学习外部知识,并将它转化为自身的新能力;创新能力强调自身能力与新产品、服务(市场)间的创新路径或过程[9]。

(3)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Chesbrough在探索产品化陷阱和以产品为核心的创新阻碍问题时,提出了开放式服务创新的解决之道[10]。万事皆需服务,进行开放式服务创新,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客户的隐性知识进行整合,迅速推出市场需要的新服务,抢占市场;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创新,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追求价值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其开放、合作等特性有利于提升服务品质;开放式服务创新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协同合作,这有助于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水平。以访谈信息和相关文献为基础,认为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包括市场扩展情况(即市场绩效)、服务水平情况(即服务绩效)和多方合作效率(协作绩效)。

2.2 研究假设

(1)跨界搜索嵌入模式与动态能力。组织可通过跨界搜索整合内、外部知识来提升自身跨界认知和理解知识的能力;组织长期既往搜索经验有助于巩固自己的技术知识基,提高搜索、消化与转化跨界知识的效率和能力,促进动态能力提升。聚焦于技术、产出转换效率和供应商知识的跨组织边界搜索会引发更多的跨技术边界搜索,通过整合跨界知识能提升组织创造新知识的能力[11];需求端跨界搜索所获得的市场或顾客知识,会刺激组织的适应能力,进而激发组织的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资源异质性角度,有学者认为进行跨区域或跨国市场的空间跨界搜索有利于弥补组织现有技术与市场知识的不足,从而克服“非此地发明”和“非此地销售”的思维定式[12],提高企业整合外部知识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跨界搜索嵌入模式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动态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H1a:供应端跨界搜索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动态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H1b:需求端跨界搜索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动态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H1c:空间跨界搜索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动态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2)跨界搜索路径模式与动态能力。跨界搜索路径模式存在主动和被动之分,会对动态能力产生不同作用的影响。共同愿景有助于组织在理解外部知识方面达成共识,激发组织持续主动开展跨界搜寻与知识获取活动,进而加紧单环与双环学习[6];组织在长期的被动跨界搜索中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累搜寻经验,利于巩固自己的知识基,提高组织搜寻、消化与转化知识的效率和能力[12];被动跨界搜索有利于组织平衡与外部知识开发状况,筑起各主体间彼此信任的外部社会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跨界认知和理解知识的能力[13]。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跨界搜索路径模式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动态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H2a:主动跨界搜索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动态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H2b:被动跨界搜索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动态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3)跨界搜索嵌入模式与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组织跨界搜索能不断从外部吸收新知识,更新现有知识基,适应环境动态变化[14];Sidhu研究发现在动态环境下,供应端跨界搜索与创新绩效正相关[6];供应端跨界搜索除影响技术研发以外,还影响组织搜索新颖、新兴和首创技术知识,利于组织实现突破性发明,需求端跨界搜索有利于获取开放式服务创新所需要的资源;本地搜寻很可能导致组织面临技术、资源等枯竭的状况,技术枯竭也会像技术超前性那样,促使组织突破地理界线,跨越科学、技术和组织研发边界开展远程空间跨界搜索,有利于获得组织、行业和全球性新知识,促进突破性创新[15];探索性搜寻不同地区的技能和知识有利于克服过度本地搜索的倾向或能力刚性[16],促进创新能力提高;Sidhu等研究发现在稳定条件下,空间跨界搜索对创新具有促进作用[6]。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跨界搜索嵌入模式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H3a:供应端跨界搜索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H3b:需求端跨界搜索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H3c:空间跨界搜索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4)跨界搜索路径模式与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跨界搜索成为组织内部研发和外部收购之后的第三条提高竞争优势的途径,通过搜索不同的知识基和利用外部知识获取新的创意和知识,进而提高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前瞻性组织倾向于主动跨界搜索来实现持续创新[6];生物链过度嵌入导致交易关系人格化和各主体认知趋同,一部分企业在进行主动跨界搜索的时候,另一部分企业就被迫进行“灌输式”的跨界搜索,由于被动跨界搜索致使企业处于追赶位置或被动跨界搜索转变为主动跨界搜索的时间滞后性,导致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处于从属的不利地位,过度嵌入加大被动跨界搜索企业整合异质性知识的难度,对创新绩效产生负面影响[17];但同时,被动跨界搜索使得企业不被网络平台商业生态系统所遗忘,也存在被动进步。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4:跨界搜索路径模式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H4a:主动跨界搜索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H4b:被动跨界搜索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5)动态能力与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重构、获取和释放资源的流程;研究表明深度跨界搜索通过重组和深度利用知识,可以提高创新绩效;企业动态能力决定知识的获取、转化和有效利用[18];不断跨界搜索获取外部知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吸收和创造,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杜建华将企业动态能力划分为吸收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得出这两个维度均对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19]。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5:动态能力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H5a:适应能力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H5b:吸收能力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H5c:创新能力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根据上文理论假设分析,提出如图1的研究框架。

图1 研究框架

3 研究设计

3.1 问卷设计

本文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测量被试者对指标的认可程度。关于跨界搜索嵌入模式的测量,在参考Sidhu[4]和Laursen[14]等相关量表基础上从供应端跨界搜索、需求端跨界搜搜和空间跨界搜索等三方面进行测度;跨界搜索路径模式的测量,在参考Sidhu[6]等相关量表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主动跨界搜索和被动跨界搜索两方面进行测度;动态能力的测量借鉴Wu[8]、Wang和Ahmed[9]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展开;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的测量,参考Storey和Kelly[10]的研究成果从市场绩效、服务绩效和协作绩效三个维度进行测定。首先在12家公司进行预调研,基于收集数据分析,修改、添加和删除一些问题,使得问卷更容易理解和切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然后进行大规模发放。

3.2 样本采集及分析

挑选生态系统中的平台企业、服务提供商(广告商、内容提供商和渠道商等)、产品提供商、物流公司和消费企业等五个关键物种进行问卷调查;考虑到问卷中跨界搜索、动态能力和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等具有一定理解难度,选择较高学历(本科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问卷填答。通过面对面填答、电子邮件、网站问卷等渠道对158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回问卷1349份,剔除错误数据和未准确填写企业规模和所在地域的问卷,最终得到有效个案642份;83%左右的答卷者在现有职位上已工作满3年及以上,整体上来说所有有效问卷具有较好代表性,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样本收集整理后,运用频数分配法对试验样本进行基本特性分析,主要包括企业规模大小和所在地域,样本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样本基本信息

3.3 信度与效度分析

运用SPSS17.0和AMOS17.0检验跨界搜索模式、动态能力和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等三个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如表2所示。

关于量表信度的分析,以Cronbach’s α和因素分析累计解释量为评价指标,一般认为Cronbach’s α值大于0.6以及因素分析累计解释量值高于0.5即可认为该量表的信度是可接受的,如表2所示,均大于界限值,所以该量表信度可接受。量表效度方面选择GFI、CFI、RMR和RMSEA为适配度指标,其理想范围值GFI、CFI大于0.9,RMR小于0.05,而RMSEA小于0.08即可,如表2所示,该量表效度适配指标值均在理想值范围,所以该量表效度满足要求。

3.4 研究结果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先构建整体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然后分别以企业规模和企业所在地域为控制变量进行检验。不同模型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表3 不同模型的路径系数和假设验证

续表3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1)模型1是整体模型假设检验结果,其中χ2/df =1.74,GFI =0.927,CFI=0.900,RMSEA=0.048,表明模型对数据进行较好拟合。从模型1中可知除假设H2b和H4b(路径系数分为0.089和0.065)显著性不显著外,其他假设都得到实证支持。

(2)模型2是企业规模为控制条件的假设检验结果,其中χ2/df =1.63,GFI =0.921,CFI=0.913,RMSEA=0.061,表明模型对数据进行较好拟合。从模型2中可知除假设H2b(路径系数为0.098)在大规模企业中没有得到实证支持,假设H2b和H3c(路径系数分别为0.077和0.103)在中等规模企业中没有得到实证支持,假设H1c、H3b和H5c(路径系数分别为0.089、0.094和0.100)在小规模企业中没有得到实证支持外,其余假设均通过实证验证。

(3)模型3是企业所在地域为控制条件的假设检验结果,其中χ2/df =1.51,GFI =0.897,CFI=0.905,RMSEA=0.054,各拟合指标均接近或达到理论拟合水平要求。从Model3中可知除了假设H2b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中没有得到实证支持(路径系数为0.069和0.037),假设H1c、H3c、H4b和H5c(路径系数分别为0.102、0.094、0.097和0.081)在西部地区企业中没有得到实证支持外,其他假设均通过实证验证。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1)被动跨界搜索对动态能力和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均不产生显著影响。整体模型研究发现,被动跨界搜索对网络平台生态主体动态能力并不产生显著影响,说明外部刺激而主体未觉醒的被动搜寻行为无法为内部动态能力提供激活、升级的扰动能量,因为被动搜索的企业在生态系统中处于协从地位,自身实际需求与被动跨界搜索获得的知识不匹配,内生动力不足,且动态能力具有累积性,短时间内无法提升,因此,动态能力的提升受被动跨界搜索的影响非常有限。通过整体模型中还发现,被动跨界搜索并不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首先,被动跨界搜索有悖于开放式服务创新主动自愿、开放共享的特征;其次,所需非所得且不愿过多关注于被动跨界搜索;最后,动态能力正向影响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但被动跨界搜索对动态能力的影响不显著,所以被动跨界搜索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

(2)企业规模影响跨界搜索、动态能力和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企业规模为控制变量的模型中,发现被动跨界搜索对大、中等规模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不明显,而对小企业作用明显;主要因为大中等规模的企业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网络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主要进行主动跨界搜索,小规模企业主动跨界搜索所产生的被动搜索对他们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对动态能力无显著影响;而小规模企业是依附于大中等企业的卫星企业,主动跨界搜索所得到知识,往往是大中等企业所灌输的,因此,主动跨界搜索和被动跨界搜索对小规模企业的动态能力都产生同等的作用且显著。空间跨界搜索对中等规模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中等规模企业处于成长期,侧重供应端和需求端跨界搜索,如若同时进行空间跨界搜索,资源冗余不足限制企业进行供应端和需求端跨界搜索,从而不利于企业的成长,也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产生不利影响。空间跨界搜索对于小规模企业动态能力、需求端跨界搜索和创新能力对小规模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均不产生显著影响;首先小规模企业依附于大中型企业,进行空间跨界搜索主要考虑生存问题,对适应能力有所改善,但因资源、能力限制,无法提高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小规模企业把人、物、财等十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市场需求搜索上,成本难以支撑时就会阻碍企业平稳运行,企业绩效也因此难以提高;最后小企业众多,同质竞争、异质覆盖等环境使得小企业创新能力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甚微。

(3)企业所在地域影响跨界搜索、动态能力和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企业所在地域为控制变量的模型中,发现被动跨界搜索对东部和中部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不明显,而对西部企业作用明显;首先动态能力本身差异,东中部企业动态能力本身就较强,而西部较弱,如同处于低位势和高位势的水流,当被动跨界搜索时,处于高位势的水流自然向低位势流动;其次西部企业被动接受的知识对自身的动态能力有激励效应,而东中部企业相当于是知识溢出的主体,知识溢出效应受益的西部企业并没有给予知识提供者以补偿,因而东中部企业在被动跨界搜索中并没有获得动态能力的提升。另外,空间跨界搜索对西部企业动态能力和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都不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原因是因为西部企业跨界搜索经验不足、开放观念不高等导致动态能力偏低,且难以对空间跨界搜索得到的高层次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还发现创新能力并不对西部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从西部现有的科技发展情况和经济条件来看,西部市场对网络服务的需求仍然停留在最基本的功能需求上,对创新型服务的要求并不高,如果西部企业一味追求服务的创新而不考虑用户的需求,那么企业开发的新服务也得不到用户认可,因此,企业的绩效也不会得到提升。此外,还发现被动跨界搜索对西部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根据H2b的结果可知,被动跨界搜索对西部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动态能力又包括适应、吸收和创新三种能力,当西部被动接受中部和东部企业的搜索时,就能够感知到东部和中部的搜索需求,为适应这种需求,就不得不持续调整自身的适应和吸收能力,但是创新能力属于高阶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迅速得到提升,因此可以认为被动跨界搜索对西部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同时根据H5c的分析可知西部企业创新能力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被动跨界搜索对西部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影响是不显著的。

4.2 主要结论

(1)被动跨界搜索无法改善生态主体的动态能力,更无法提升其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主动跨界搜索路径模式和需求端跨界搜索、供应端跨界搜索和空间跨界搜索嵌入模式均对动态能力和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起促进作用,动态能力也显著影响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

(2)被动跨界搜索无法改善大、中等规模企业的动态能力,但有利于提升小规模企业的动态能力;空间端跨界搜索无法改善小规模企业动态能力和中等规模企业的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需求端跨界搜索和创新能力对小规模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无明显促进作用。

(3)被动跨界搜索无法改善东部和中部企业的动态能力,但有利于提升西部企业的动态能力;空间跨界搜索无法改善西部企业的动态能力;空间端跨界搜索、被动跨界搜索和创新能力对西部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的提高均无显著影响。

企业生态位差异和规模太小均对“跨界搜索—动态能力—开放式服务创新”作用机制产生影响,表明不同规模及不同地域的企业在开放式服务创新构建及维系上具有本质区别。虽然将路径模式划分主动和被动两种搜索模式,但却没有对具体引起差异的前置影响因素作深入分析;同时,将跨界搜索 “双模式”纳入一个模型进行探讨,没有对其交互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因此,这也是后续研究中关注的重点。

[1]陈健聪,杨旭.互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及其内涵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45-52.

[2]傅瑜,隋广军,赵子乐.单寡头竞争性垄断:新型市场结构理论构建——基于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14(1):140-152.

[3]KOKA R,PRESCOTT E.Designing alliance networks: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osition,environment change,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6):639-661.

[4]SIDHU J S,COMMANDEUR H R,VOLBERDA H W.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Value of supply,demand,and spatial search for innovation[J].Organizational science,2007,18(1):20-28.

[5]熊伟,奉小斌,陈丽琼.国外跨界搜寻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6:18-26.

[6]SIDHU J S,VOLBERDA H W,COMMANDEUR H R.Exploring exploration oriention and its determinants:Some empirical evide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4,41(6):913-932.

[7]CEPEDA G,VERA D.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A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7,60(5):426-437.

[8]WU L Y.Applicability of the resource-based and dynamic-capabilities views under environment volat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0,63(1):27-31.

[9]WANG C L,AHMED P K.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9(1):31-51.

[10]CHESBROUGH H W.Open Service Innovation[M].Sanfrancisco,CA:Jossey-Bass,2011.

[11]罗珉,刘永俊.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架构与构成要素[J].中国工业经济,2009(01):75-86.

[12]CHESBROUGH H W.The era of open innovation[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3,44(3):35-41.

[13]熊伟,奉小斌,陈丽琼.国外跨界搜寻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6:18-26.

[14]LAURSEN K,SALTER A.Open for innovation: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UK manufactur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2):131-150.

[15]AHUJA G,KATILA R.Where do resources come from? The role of idiosyncratic situa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4,25(8-9):887-907.

[16]ROSENKOPF L,NERKAR A,Beyond local search:Boundary-spanning,exploration,and impact in the optical disk industr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4):287-306.

[17]KIM D,KOGUT B.Technological platforms and diversific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1996,7(3):283-301.

[18]张韬.基于吸收能力的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3):445-452.

[19]杜建华,田晓明,蒋勤峰.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2):115-126.

[20]STOREY C,KELLY D.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new service development activities[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01,21(2):71-90.

(责任编辑 刘传忠)

Boundary-spanning Search,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Open Servi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Peng Benhong1,2,Wu Baiyu1

(1.School of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2.China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Nanjing 210044,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undary-spanning search,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open servi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studied systematically,combined with innovative search theory and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The key species of business ecosystem of network platform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are empirically tested,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Boundary-spanning search embedded mode and path mode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dynamic capabilities;Boundary-spanning search embedded mode and path model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open servi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but also indirectly affect open servi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dynamic capabilities;In different scale and regions,boundary-spanning search embedded mode and path model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open servi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d at the same time,dynamic capabiliti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open servi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oundary-spanning search;Business ecosystem;Dynamic capabilities;Open servi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63040,71563030)。

2015-12-30

F272.3

A

猜你喜欢
开放式被动网络平台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微信网络平台应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蔓延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第五课 拒绝被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