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珍,徐科龙
(1.浙江省农业生态与能源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12; 2.常山县农业局,浙江 常山 324200)
常山乌桃的生态价值、生存现状与保护对策
胡惠珍1,徐科龙2
(1.浙江省农业生态与能源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12; 2.常山县农业局,浙江 常山 324200)
常山乌桃属南方品种群硬核桃亚群,为高山野生水果,起源于常山县芳村镇灯盏坑与淳安县交界地区海拔1 000 m左右的高山上,人工栽培历史约200 a,现散布于常山县芳村镇部分村庄。它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果树类野生植物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保护。
常山乌桃; 生态价值; 保护对策
常山乌桃,为地方良种,是常山的传统名果,在常山县志、地名志等上均有记载,人工栽培历史约有200多年。1996年被列入国家林业局的“新品种新技术中间试验”项目,进行人工栽培试验[1]。该品种较耐寒、耐旱、耐瘠薄,喜微酸性土壤,在石灰岩地区也能生长结果。保护和发展乌桃,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野生植物是生物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生物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经过数以千年的环境的筛选保留下来的,一旦灭绝了,就不会再有了。每一种生物承载着独一无二的基因库,人类要发展生物科技、改造现有物种,这些野生植物的基因库是一份重要的资源。野生植物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2]。野生植物在整个野生动物食物链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于维护整个野生动物体系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生态环境研究、物种资源保护和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山乌桃又称衢州黑桃,属南方品种群硬肉桃亚群,品种非常独特,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野生植物资源。其果皮呈紫黑色或暗红色,果面有稀短绒毛。肉质深红至紫红色,酸甜多汁,口感爽脆,风味独特,果肉离核,有浓郁的蜂蜜风味,成熟期大致在8月中下旬。果实富含蔗糖、果糖、葡萄糖、棉籽糖等4种糖,苹果酸、柠檬酸、乙酸、草酸、琥珀酸等5种有机酸,VC、烟酸、烟酰胺和β-胡萝卜素等4种维生素,苏氨酸、组氨酸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3-4],还含有大量的花青素类抗氧化物质,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其根、叶、皮、花、果、仁等均可入药,具有健胃、助消化、降血压等功效,还能有效抑制癌细胞和体内有害细胞的生长。常山乌桃是山中珍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既迎合了市场对“黑色食品”的消费时尚,也符合“绿色食品”的消费需求。
除常山外,乌桃在柯城、开化等县市也有少量分布,但通过综合性状研究分析,常山乌桃与其他地方的乌桃应属于不同的种质类型,具独特性。研究发现,常山乌桃是一种独特的种质资源,是构成常山植物品种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重要基础。如若无意识的废弃或破坏常山乌桃种质资源将会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一旦常山乌桃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而灭绝,将直接影响当地与其相关联的野生物种的生存。因此,有必要对常山乌桃进行针对性的就地保护,对其栽培性状、加工性状、营养药用价值等进行全方位科学研究,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常山乌桃起源于常山县芳村镇灯盏坑与淳安县交界地区海拔1 000 m左右的高山上,人工栽培历史约200 a,现逐步推广到海拔300 m以上的山坡上,散布于常山县芳村镇部分村庄。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衢州林业部门对乌桃种质资源开展了调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引起了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关注。到90年代,常山乌桃被列入国家林业局的新品种新技术中间试验项目,当地建立了黑桃基地,进行人工栽培试验。近年来,常山县开始研究发展乌桃产业,希望通过延长产业链,开发深加工产品,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带动农民的积极性,扩大常山乌桃的种植面积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但由于现存常山乌桃管理粗放、果实商品性差、产品开发难度大、产业基础薄弱等原因,乌桃实际价值一直未得到充分发掘,保护难度也逐渐提高。
目前,常山乌桃种植管理方面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逐年减小。常山乌桃以自然分布为主,只有少量进行集中种植,基本处于农民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的半野生状态,未进行大规模种植和开发。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常山乌桃总数在1 500株左右,种植面积为2.67 hm2,乌桃数量及种植面积每年呈双下降趋势。二是管理无序混乱。由于该品种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虫能力,一般情况下无须喷药即可保证丰收,导致被粗放管理,防冻、修枝、控水等一些基本管理都无人实施。常山乌桃平均株产可达50 kg左右,2016年实际株产仅为30 kg左右,产量下降约66.7%。三是栽培技术落后。常山乌桃生长在山区,果农缺乏相应栽培技术,对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等接受能力差,以致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品质不稳定。近年来优株、新株培育处于停滞状态,新苗、幼苗栽培逐年减少,多数植株有8年以上树龄。四是市场销售困难。虽然乌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由于品质良莠不齐、采后保鲜期短、保鲜技术落后、成熟期集中,导致市场认知度低,销售困难,果农的种植积极性也逐年下降。
3.1 发挥政府引导职能
建议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常山乌桃物种保护工作力度,研究制定常山乌桃保护规划,协调政府各级部门,整合资源,加大资金、人员扶持力度,进行立项保护,配备专业人员和专业设施,进一步组织研究和开发,切实保障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正常运行。
3.2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要进一步加大保护管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对野生乌桃保护区的保护宣传,提高当地群众的保护意识,杜绝出现毁灭性破坏的行为。进一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资料、画册、学校、会议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3.3 采取措施保护现有物种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现有的常山乌桃物种资源。1)对常山乌桃进行立项调查,摸清物种的分布情况、生存现状和发展方向,了解物种的生存条件,建立物种信息系统GPS/GIS数据库,对其进行抢救性收集、保护,并进行异地保存。2)建立物种长期保护制度,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跟踪,确保长期监控、实时监控。3)设立常山乌桃种质资源保护区,对现存的优质资源进行保护,尤其是在果树、树苗上进行保护。4)重视对种质资源的开发,加大优株选育力度,选出风味优、色泽好、果形佳的优良株系,建立优株资源圃,研究乌桃特性,扩大繁殖规模,避免物种消失。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对种植区产生破坏性的生产建设,并安排保护资金。
3.4 实施科学栽培管理
要指导果农改变原有的粗放管理模式,重视农业措施和物理措施的应用,从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修剪疏果等措施入手,采用生产试验和技术措施,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制定一套适合常山乌桃的科学栽培技术模式,提高常山乌桃品质和效益。通过增施有机肥,特别是施测土配方肥及饼肥,不断改良土壤,增糖降酸,实现品质提升。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疏果技术、果实套袋技术,改善果实外观,生产无公害果实,提高商品性。
3.5 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
坚持走开发利用促进保护之路,以保护现有乌桃资源为目标,适度合理开发利用,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带动农民自觉主动种植保护乌桃,形成产业升级的最终目的。实行“基地+企业+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强化技术培训,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升规模效应。加强院企合作,对营养药用价值、加工性能等进行开发研究,提高产品的加工能力,推出适宜的加工产品,开拓市场,实现产业化发展。
[1] 黄翔,赵瑞慈,方树古.衢州乌桃及其果汁的加工技术[J].中国果蔬,2001(5):29.
[2] 乔勇进,许景伟,史少军,等.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现状、特点和对策[J].防护林技术,2005,64(1):50-52.
[3] 仲山民,何照斌.黑桃果实营养成分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3):295-298.
[4] 邱银礼,徐秀忠. 衢州黑桃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落叶果树,2006,38(1):56.
(责任编辑:张才德)
2017-05-12
胡惠珍,女,浙江兰溪人,工程师,本科,从事农业生态生境保护工作。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724
S662.1
A
0528-9017(2017)07-1173-02
文献著录格式:胡惠珍,徐科龙. 常山乌桃的生态价值、生存现状与保护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7):1173-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