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年度报告》(2016年度)。《报告》回顾了新时期煤炭工业发展历史,展示了2016年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煤炭行业发展走势进行了分析。本刊摘选部分内容刊发。
1.煤炭产量。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33.64亿吨,同比下降9.4%。从全年煤炭产量月度变化情况看,随着年初煤炭去产能和煤矿减量化生产政策措施实施,4月份起产量降幅超过10%,全国煤炭供需形势由严重供大于求逐渐转为供需基本平衡;9月份以来,逐渐取消煤矿减量化生产措施,煤炭产能逐渐释放,产量环比增加,降幅不断收窄。
2.煤炭进出口。2016年全国共进口煤炭2.56亿吨,同比增长25.2%;出口878万吨,增长64.5%;全年净进口煤炭2.47亿吨,同比增加4800万吨,增长24.2%。受国内供应形势和价格回升影响,自6月份起,煤炭进口持续处于高位,月均进口量均在2000万吨以上,11月份当月达到2700万吨。
3.煤炭运输。2016年全国铁路发运煤炭19亿吨,同比下降4.7%。前9个月铁路发运煤炭一直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9.1%;9月份以后随着需求增加,发运量同比由负转正,11月份当月同比增长11.9%。主要港口发运煤炭6.44亿吨,同比基本持平。
4.煤炭库存。2016年全社会存煤在连续四年增加后出现下降。年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9300万吨,比年初减少3499万吨,下降27.3%。重点发电企业存煤6546万吨,比年初减少812万吨,下降11%,可用16天。
5.煤炭价格。2016年末,中国煤炭价格指数160点,比年初增长38.1%。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639元/吨,比年初回升269元/吨,增长72.7%;其中上半年价格回升30元/吨,7~11月回升300元/吨,11~12月价格下降了60元/吨。山西焦肥精煤综合售价1489元/吨,比年初回升920元/吨,增长161.7%。
6.煤炭投资。2016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3038亿元,同比下降24.2%,其中民间投资1864亿元,下降18.3%。
7.行业效益。2016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6万亿元,同比下降4%。利润总额850亿元,同比增长156.9%,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整体亏损,前7个月利润水平同比下降19%,8月份后利润实现正增长。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的68%)1~5月份亏损40.65亿元,6月份后利润实现正增长,1~11月份实现利润27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9.19亿元。
8.煤炭市场景气指数。2016年12月全国煤炭市场景气指数为-7.8点,景气程度总体处于正常区间。
分析2016年煤炭经济运行的特点:一是煤炭需求继续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出现阶段性变化。2016年全国煤炭消费在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同比继续下降1.3%。电力、钢铁等主要行业耗煤同比仍然下降。但9月份以来,由于水电出力减少,火电增速加快,日均耗煤大幅增加。二是煤炭去产能取得明显成效,煤炭价格合理回归。三是煤炭产量下降与偶发性因素叠加,价格短时快速上涨,市场预期发生变化。国家加大治理违法违规建设生产和超能力生产力度,提高商品煤质量标准、推行减量化生产措施,以及市场倒逼部分开采条件不好、成本高的煤矿退出,煤炭产量持续降低;加之,2016年夏季持续高温,全社会用电量大幅增加,拉动电煤消耗明显增长,局部地区洪涝灾害,影响煤炭生产和运输;同时,公路治超与铁路运价调整,煤炭运输成本上升;国际煤炭市场发生变化,煤价大幅上涨;以上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市场供应偏紧、价格上升的预期不断增加,推动煤炭价格在7月份之后出现阶段性的快速回升。随着国家9月份之后不断释放先进产能,增加煤炭供给,煤炭价格在11月份后出现快速回落,目前价格处于合理水平。四是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行业脱困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自2012年开始的持续4年多的经济下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不断加剧,虽然2016年下半年煤价回升、企业效益增加,但回升的时间较短,大多数煤矿仍处于累计亏损状态,弥补前几年的巨大亏损还需要时间。特别是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还有相当多的煤矿欠发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金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总体看,2016年影响煤炭市场变化的因素是多重的,既是国家加大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力度,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政策效应的直接体现;也有能源结构短时变化,水电出力减少、火电大幅增加的原因;还有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等偶发因素和市场预期变化的影响。但必须看到当前煤炭需求基本面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煤炭经济平稳运行尚缺乏坚实基础。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 〔2016〕7号)文件,在国民经济41个大行业中,率先在煤炭、钢铁两个行业开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明确提出,要化解产能与转型升级相结合,促进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国务院批准,在煤炭行业脱困部际协调机制基础上,成立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监局等多部门和钢铁、煤炭行业协会参加的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先后研究出台了多项具体的配套政策措施,与各省市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国资委签订了去产能责任书,持续开展以治理违法违规、淘汰落后、减量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联合执法和督查活动,层层落实责任。主要产煤省区政府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研究提出了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和脱困升级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煤炭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形势,认真执行减量化生产,落实煤矿276个工作日制度,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关闭退出煤矿,特别是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加大了退出力度,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协会围绕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加强市场监测、强化行业协调自律、引导煤炭企业依法经营、理性竞争,积极反映诉求、推动政策落实,推动行业自主创新,推广煤炭绿色高效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与脱困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全国违法违规煤矿建设得到了遏制,产量盲目增长得到了控制,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转型升级取得新的进展,煤炭市场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煤炭价格理性回升,企业经营形势有所好转。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推动能源革命的关键时期。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国际看,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能源大国纷纷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鼓励煤炭洁净利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构筑清洁高效、绿色低碳的多元能源保障体系,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保持领先地位。世界能源变革的新形势新变化既为我国煤炭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国内看,煤炭行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调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我国经济还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国家将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为煤炭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清洁高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大力化解过剩产能,为推进煤炭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布局和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必须看到,煤炭行业结构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步伐加快,煤炭需求增速放缓,化解煤炭产能过剩、促进煤炭供需平衡依然是今后几年的重点任务,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我国煤炭工业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煤炭行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能源革命的战略思想,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淘汰落后,消化过剩;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煤炭行业发展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提升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水平,推动行业发展由数量、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转变,由煤炭生产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十三五”时期煤炭行业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全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严格治理违法违规建设,严格限制劣质煤使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其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依法关闭退出落后小煤矿,以及开采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重叠的煤矿。引导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煤矿,长期停产、停建的煤矿,以及资源枯竭、资源赋存条件差的煤矿有序退出。
2.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优化资源开发布局,发展先进产能,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走多元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道路,深入推进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化工、煤建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产业相互融合,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着力打造高水平产业园区和特色项目示范基地,促进煤炭深加工转化和全产业链整体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升煤炭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今后一个时期,煤炭科技创新将继续以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应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关键部件研发,增强大型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和产品的可靠性,加强产学研协同,集聚优化创新要素,提高煤炭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率,推动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促进煤炭生产利用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推动行业发展由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4.生态文明矿山建设取得新成效。推动煤炭绿色开采和洁净化利用,建设生态文明矿山,就是要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抓好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完善清洁生产机制,推广应用绿色开采技术,控制和减少地表损害,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最大资源收益。加大原煤入洗比例,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推动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燃煤发电超低排放技术,大力发展节水、节地、节能产业,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力度,构建“物质闭路循环、能量梯度利用、经济与生态和谐”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建设美丽矿山。
5.煤炭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经过10多年来不断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全国煤炭市场体系建设逐渐健全完善,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市场化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全国煤炭交易数据平台建设,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健全煤炭市场标准和政策体系,发展煤炭现货市场,完善煤炭期货市场,推进全国煤炭储备体系建设,加快煤炭交易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煤炭市场合作组织,加强煤炭市场监测与预警,构建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导,以区域煤炭市场交易中心为辅助,以地方交易中心为补充,与国际煤炭市场接轨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完善煤炭价格指数体系,推动煤炭交易模式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增强市场交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6.煤矿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按照煤矿安全生产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目标,煤炭行业必须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对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防治,强化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加强煤矿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系,强化源头治理,坚持综合施策,提升煤矿职业健康保障水平,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7.煤炭国际合作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实现煤炭大国向煤炭强国迈进,煤炭行业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走开放合作发展道路,建设煤炭国际贸易及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完善贸易交易机制和联系机制,加大国际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积极参与全球煤炭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推动煤机装备走出去和国际煤炭企业合作,提升设计、咨询、生产和服务水平,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培育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煤炭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煤炭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6]7号文件精神,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安全、环保、质量、资源、能耗、技术和信用约束,依法依规退出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的产能,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科学实施减量化生产,促进产业升级;处理好去产能与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稳定供应的关系,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和绿色低碳利用;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完善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煤炭经济健康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