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毯式建筑之特点与潜能
——以罗东文化工厂为例

2017-01-18 05:27黄舒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卢南迪罗德岛设计学院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7年11期
关键词:建筑师场所空间

黄舒晴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吴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卢南迪 罗德岛设计学院

当代毯式建筑之特点与潜能
——以罗东文化工厂为例

黄舒晴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吴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卢南迪 罗德岛设计学院

在20世纪中期的建筑理论中,“毯式建筑”经历了从盛极一时到日渐式微的命运。20世纪末,这一理论再度被赋予不同的语境,并重新提及,作为一种建筑策略与效应被审视。本文选取罗东文化工厂作为研究案例,旨在讨论当代毯式建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潜能。

毯式建筑;策略;效应

1 毯式建筑之历史追溯

毯式建筑作为20世纪由Team X所发展的一种建筑原型,表达了亚历山大“一座城市不是一棵树”的城市观念在建筑单体层面相一致的观点。然而,早期毯式建筑的操作,在发展茎干与网络等模式的同时,忽视了这套模度系统存在的、对人的行为和环境关系抽象简化成理性的数的关系的危险。因此,大多数早期的毯式建筑的模式可称之为简单程式化的操作策略。看似可以产生灵活的组合,其实难免一厢情愿地期望数的偶然性能与人的感觉相匹配。

沉寂了20余年后,毯式建筑这一概念被重新提及,并在建筑、场所与城市操作之层面上,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田中央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之罗东文化工厂一案,正从此三个层面之上,表现出了毯式建筑在当下的操作策略与效应。

2 当代毯式建筑之特点

2.1 建筑操作策略

在毯式建筑中,真正诱导空间生成的并非相对中立的建筑框架,而是功能与事件。正如Alison Smithson对毯式建筑其的定义—“毯式建筑可被视为对匿名集体的概括,其用功能丰富了肌理,个体通过新的随机的秩序获得新的行动自由。”该秩序建立在紧密组织的联系模式之上,并允许可能的兴衰与改变”,毯式建筑的潜能恰恰蕴含在空间之“虚空”的部分。这也是其被识别的标识—为未来的诸多可能性留下空白。

以罗东文化工厂为例,建筑师正是通过对“虚空”的操作,设计了一个任何人在任何时候皆可自由进出的“大棚子”,表征理想的公共生活空间—还地于民、不分阶级、人人平等的公共空间。而这种对连接关系与规则的操作,使“总体形状和范围呈现出高度的液态,建筑从视觉对象的客体形式变为体验场所的主体形式,避免形式与图象符号的讨论”,也让建筑师通过设计和控制某种系统,或构思某种运动、服务支撑体系,在保持建筑师的传统职责的同时,为城市生活创造积极可变的空间。

2.2 场所操作效应

Stan Allen指出,景观是可以成为替代建筑的客体模型的。提出这一论断的原因主要源于:其一,景观作为连续背景的场所特性,可以作为当今的形式模型;另一方面,景观还是过程模型,具有时间维度上的生长和演化特性,不能被作为整体来设计与控制,更依赖于对其的管理和培育。

从毯式建筑之向度纵观罗东文化工场,作为景观的公园其实是场所的主角。凭借东光国中的开放式校园与附属公园的延伸,整个地区被整合成一个巨大的开放空间,并且可与樟仔园、罗东夜市和中山公园等小区中心密切串连,有助于塑造场所整体的公共性。在地景的重塑上,为了让居住人口密集度极高的罗东拥有适于散步运动的活动空间,田中央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了起伏的地形,将广场、保育地、教学区、舞台、跑道、观众席、溜冰场、阅读区、展示场囊括在内,并延伸进一旁的学校和小区,让儿童及成人都能在空间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地。然而,空间在其中更多地被暗示而非严格限定,空间要如何使用,完全由民众自己决定,空间的未来如何发展,亦由民众自身赋予—未来有悬吊天车咖啡座的都市超大棚架,拥有无限弹性的使用可能。建筑师可以参与系统的设计,却不苛求统摄具体的部分,因为毯式建筑认可城市文化是多方因素在时间维度上博弈的产物。

2.3 城市操作效应

“二十世纪后期见证了由高速公路与郊区私宅所引导的城市的大幅水平扩张,规划的效益每况愈下。”因此,当代的毯式建筑不应该像早期Smithsons那样设计体量的集合,而应具备基础设施职能。在城市进行水平向扩张的背景之下,对于探视建筑水平面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罗东文化工厂的建造基址一半跨在原本的夜市及成功街上,而南侧公园及运动文化设施主要用地则原为罗东综合运动场。在这样一处场所,建造和重建都会留下它的踪迹。因此,在建造过程中,其保留了原有的夜市,包括夜市的功能与组织形态。在其建造的过程中,亦反映了罗东作为宜兰紧凑的传统的“市集”与木材加工这一城市意象。在对城市新生活系的整理上,包括“天空艺廊、文化市集、架空跑道与极限运动场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建造。这些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活动需要被精致地安置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田中央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了一个平面尺寸1800平方米、净高18米的巨大钢结构棚架,同时统一了其下复杂的空间内容,促使其以特殊的方式标识了城市生活的复杂性,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呈现出具有鲜明特征的公共领域。

3 当代毯式建筑之发展

纵观毯式建筑在建筑本体、场所营造与城市塑造之中的复杂性与意义,其引入感知和体验,容纳差异,试图调和当代城市的差异与急剧变化,在促进公共空间的发展、形成建筑、景观与城市相互渗透的场所与城市空间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从技术角度而言,毯式建筑在具体为适应环境还是创造自我控制之完美环境、因追求灵活性与延长建筑寿命而消耗建筑能耗、间隙空间时所带来建筑物理能耗之巨大负担,及因水平向尺度之延伸而降低交通效率等问题上,表现得并不尽人意。

由此观之,毯式建筑的建筑原型尚不完美,这些观点在毯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仍需被重视与讨论。

4 总结

早期的毯式建筑是围绕Team X的相对集中的建筑思潮,其强调操作性策略,但这也很容易成为一种表面借口,沦为形式。而今,尽管“毯式建筑”在当下的语境中,尚且没有共同的纲领或组织,仍表征为不同建筑师的个人选择,但它同样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当代图景,且表现为一种持续发展的建筑现象。

在我们逐渐将目光转向联系的事物间“虚空”的部分的今天,正如音乐之间奏,绘画之暗部与建筑之“空”一样,毯式建筑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更广阔的发展。

[1] 朱渊. 基于“地图术”理念的当代“毯式建筑”之生成特性初析[J].建筑师 , 2012 (5): 12-17

[2] 尼科斯·塞灵格勒斯, 刘洋. 连接分形的城市[J]. 国际城市规划,2008, 23(6): 81-92

[3] 陈洁萍. 当代毯式建筑研究[J]. 世界建筑, 2007(8): 84-91

[4] Allen S. Mat Urbanism: The Thick 2-D[J], 2001

猜你喜欢
建筑师场所空间
胖胖的“建筑师”
空间是什么?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创享空间
远离不良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