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伟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取之自然 还之自然
——景观雕塑材料应用的生态性浅析
甘伟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本文对当下一些公共雕塑存在的问题引发思考。针对人们普遍缺失对材料应用的生态性观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总结出许多公共雕塑材料应用方面的生态性理念。本文全面分析了公共雕塑材料的各种生态性表现,通过各类别公共雕塑的生态性偏向展开对材料应用在人文生态、经济生态和环境生态上的全面分析。最后试图提出在新形式下对中国当前景观雕塑的发展的展望。
景观雕塑;材料;生态性
景观一词源于外文“landscape”,它的初始意义是指一种瞬间的庄严典雅的场景,极具画面感。这也和我们现在熟悉的景观一词的理解上有一致性,都是充满画面美感的,是人们心理对环境产生的意识感受,可好可坏,可见它对人们生活提升美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自然风景,也包括雕塑、广场、建筑等人工景物。在传统人的视野里古典的建筑或雕塑造型中都包含着很强的人性内容,因此一个好的景观作品中各组成要素是需要充满自然气质并且相互和谐的。
“景观雕塑”与近几年流行的“公共艺术”“城市雕塑”“环境雕塑”等概念,有着各有侧重但又相通的含义。它主要包括设立在室外的,城市公共环境景观中的雕塑作品。景观雕塑作为一种环境艺术,涉及到建筑,园林,道路,广场等各方面因素,一座好的景观雕塑作品只有放在合适的景观环境中,才能显示出它的美,起到点景衬景的作用。
作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雕塑在传统的欧洲园林中大多作为环境的主景。雕塑不仅发挥了装饰空间的作用,而且还有营造场所精神面貌的功能。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节能减排、降低消耗、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经深入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景观设计方面,材料的选择成为设计的重要方面。将好的,生态的材料运用到景观雕塑设计的探索和实践,正逐渐成为设计师和艺术家新的使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公共雕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精神文明传播作用,然而近些年的公共雕塑艺术发展出现的许多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盲目追求“大体量”和艺术“大生产”,不仅降低了城市文化品位,与公共雕塑艺术的城市内涵背道而驰,在雕塑材料资源的利用上也造成过多耗费,对国家资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许多所谓“地标式”公共雕塑艺术的材料均来自昂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巨资的投入引起了民众的广泛议论,我们思考是不是所有所谓“标志性”公共雕塑艺术都要通过这种对材料资源的不合理应用和巨额的投入为代价?对公共雕塑材料的应用应注入经济生态性的考量。
许多城市的公共雕塑创作在材料应用的立意斟酌上甚至直接被省略,而仅对公共雕塑艺术造型上进行视觉上的盲目推崇,一些城市公共雕塑甚至“以丑为美”,毫不考虑城市环境与文化的结合,立项名称简单肤浅,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不考虑其因文化特质而对号入座,材料的应用特性与立意斟酌脱离,产生很多“不和谐”之效果。不仅文化特质上不能体现其应用价值,视觉审美上也达不到应有的视觉体验。公共雕塑材料应用的多样性体现着不同立意创作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其人文生态性立意不容被忽视。
公众是公共雕塑艺术的品读者,也是其参与者,离开公众的客体存在,公共雕塑艺术就显得毫无意义了。当下现有的公共雕塑在材料应用上缺乏与公众的情感互动,“互不相识”的“冷”雕塑艺术何谈公共性?公共雕塑艺术根据其不同的功能特性分类多样,都有其自身特殊的功能内涵,而在材料的应用上只有把握因其功能特性而所能对应的公众精神共鸣与情感归宿,才能体现其公共性价值。
生态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热题,人们相比以前虽渐渐培养起了生态观,但就目前国内公共雕塑的发展现状来看,人们普遍缺失对材料应用的生态性观念,很少关注公共雕塑材料应用的各种生态性方式,缺乏对公共雕塑材料应用生态性的关注和感受。相比之下,国外一些设计者或艺术家层出不穷的材料应用的生态性雕塑作品,展现其公共雕塑材料应用的生态特性,发挥材料特性在其生态性应用上的潜能。很多国外高校学生都已被培养出生态艺术观念意识。在很多生态雕塑作品中,彰显出在材料应用上的大胆尝试,把生态理念灌入其中。而我国在此方面关注较少,从而缺乏其广泛的材料应用生态性观念。
材料应用的生态性因其与人、社会和自然的互动研究总结,分类所述材料应用具有的人文生态性、环境生态性和经济生态性。而根据公共雕塑不同类别具有的不同功能特性,我们将公共雕塑主要分为纪念性雕塑、互动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园林景观性雕塑。每种类型雕塑材料的应用都共同体现着人文、经济及环境生态性的要求,但各种公共雕塑因功能属性的不同,在生态性体现上也各方侧重,对生态性要求都有各自的偏向。
公共雕塑艺术往往伴随着想要表达的目的性而创作,而材料的选择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同人文思想的表现相应的要配合不同属性的材料,材料的选择对公共雕塑作品的呈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把材料的内在特质发挥到与思想形态的完美结合,才能彰显出公共雕塑“由内而外”的独特魅力。
现代很多城市公共雕塑艺术都用抽象表现的手法,多根据城市的精神文明或历史故事传承而进行雕塑艺术创作,在材料的把握上更是突出可以表达其人文精神内涵的可塑性,材料的人文生态意义尽显其中,而材质在其中往往发挥着最主要最本质的作用。材料应用的写实形象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一个层面是原材料通过各种加工工艺表现出具象形态;另一个层面是原本已有的具象形态,例如现成品等的各种艺术手法的堆积拼凑而表达出来的人文精神内涵。简言之,一种是材料的写实形象表达式,一种是具体现成品材料的物理改造或叠加。
在文化的追求方面,中国传统艺术普遍讲究意境的传达,对于雕塑材料的选择也考虑其材料自身“浑然天成”的特质,以展现文化底蕴。例如中国雕塑艺术的一些传统材料陶、瓷等本身就含有古朴的韵味,跟传统文化的古老韵律感相一致,单在材料展现上就能表达出其文化感。
材料应用所能体现出的中国文化感是必须思考的,我们对雕塑作品的创作出发点首先应该从材料选用的文化立意开始,根据材料固有的属性和特质将其跟自身和大众的人文价值观相结合,伴随着材料应用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生态性也表达出了整件雕塑艺术品的人文理念。对于艺术家也提出了更高的文化内涵要求,掌握中国文化精髓,发挥民族精神特色,彰显艺术传承文化的意义,对公共雕塑材料的人文韵味感觉应更加灵敏,使其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材料的人文特性。
公共雕塑存在于公共空间之中,与公共环境的融合对整个艺术效果的呈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存在于环境之中,不只是单个的艺术品形式,不能与环境分离而谈,必须具备环境相容性。公共雕塑材料应用的环境生态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简而言之的环保性,包括环保材料的使用和环保的社会生态行为,主要从材料本身的自然属性入手,一般都属于天然材料,比如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物质植物、水资源、石材、冰雪、沙子,甚至自然界中存在的无形的风、雨、光等都可以当做公共雕塑的环境媒介,它们的参与给了公共雕塑不平凡的生命力;二是材料的应用表达出的“反思生态观”,通过材料仿生形态的工艺加工,使公众形成对环境生态的思考而产生的号召环境生态的作用。比如对工业材料的应用所表达出的对生态环境的反思意义,关于自然对人类的警醒,这些都是公共雕塑材料应用所体现出的环境生态性。
对雕塑艺术材料应用的环境生态性的探讨,最需一提的是大地艺术的材料应用生态性。大地艺术本身就是还原自然的原生态艺术形式,它的材料选择和应
用都是取自周边自然环境中已有的物质,进行艺术加工创作而构成的庞大雕塑艺术景观。迈克·海泽是当代美国雕塑艺术家,他常用自然界中原有材料比如岩石、沙土及周围环境原有物质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创作出一系列地景艺术作品。他的大型地景雕塑“水蜘蛛”就是根据周边的环境而创作,利用矿石上的废渣材料按照艺术形式的加工,使废渣变成了大型地景艺术的创作元素。海泽艺术的材料利用也是充分考虑到自然和原有物质,让其工业废渣变成巨型艺术之作,本身就是对艺术和材料利用方式的一种挑战。这些象征工业文明的产业废渣与大地结合创作出美的艺术形式,我们又可以在涵义上给予其延伸。这种废渣材料再利用不仅在环境生态性上形成突破,在经济生态性上也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与周边环境的有力融合给人一种“自然天成”般的印象。这种大自然般的艺术形式在艺术家手中被表现的惟妙惟肖,废渣材料也被赋予了其自然环境生态的属性。
艺术家对园林景观雕塑材料的应用首先考虑的是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艺术家与雕塑对象之间是和谐的互动关系。对材料的应用首先是一个整体性的宏观生态把握,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体现出以宏观背景构图为出发点,根据周围环境构图效果,进行美的雕刻,因不同的环境背景,选择材料应用不同的艺术表达式,从而呈现出不同层面的生态意义。
公共雕塑材料应用的经济生态性主要体现在媒材应用的经济、合理性,并且在彰显文化内涵的同时,不至于造成国家资材的过度耗费,对材料的应用有个合理的经济生态价值观。在经济生态性方面,对于工艺师傅和景园游客的问答采访,笔者主要站在非艺术层面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公共雕塑材料在当下循环经济时代应富有的正确价值观。
公共雕塑存在于公共空间环境之中,并非只有通过大体量才能体现“分量”感。在狭小的城市公共空间中亦可彰显其空间感十足的公共雕塑。
上图为日本东京立川雕塑公园雕塑,一个小小的人物形态与城市环境和谐互动,小而灵动,更显得空间感强烈。不仅没有盲目追求大体量公共雕塑,在与空间的对应关系上把握创作,也不会对材料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体现了唯美的城市空间艺术。
上图为日本一空间场景中的作品,对材料应用的很巧妙,三个小物件的塑造与空间背景相融合,彰显意境与韵味。鞋子的影子用喷绘材料画出来,风趣而智慧的创作手法。小体量而分量感十足,材料节约而显得更生动并富有意境。
在材料的把握上应该适时、适度、适意,不要“势力”的只追求材料的昂贵与稀有,站在更广阔的角度,结合经济学,为公共雕塑在材料上的应用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经济生态性空间,让材料应用的经济意义也真正开始生态起来。
公共雕塑材料应用的生态性发展会随着时代的前进,将不断成为新的发展课题进而被广泛探讨和研究。公共雕塑已经成为彰显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高,对艺术、精神追求也越来越明显。这就给直接传达精神文明的艺术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生态理念的广泛传播,在公共雕塑材料应用的生态性问题上必然会引起更加普遍的关注和热议,因其公共性而不可避免的成为大众舆论下的艺术精神表达式。公共雕塑不仅代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更能显示出公众精神文明的层次。材料应用的生态性层面在多数表象化下是对资源的节约、环保和可持续
理念的一种灵活运用,而伴随科技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进步,新的材料应用形式将不断出现,生态性也随其材料应用的体验而不断扩充其内容和表现。公共雕塑材料应用生态性观念将广泛被认可并得到传承,思想引导实践,其理论意义将造福于未来世界的健康、生态的和谐发展。
基金:
基于数字技术的城市公交站点设计策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基金编号:(15YJC760028)
[1] 钱云可. 谈雕塑材料与雕塑[J].雕塑,2017(2)
[2] 祝廷成.生态系统浅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3] 张颖,李勇译. 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技术[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