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永青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全域旅游时代东营市工业旅游发展探析
巴永青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全域旅游时代将迎来工业旅游的大发展。作为我国新兴的工业强市,东营市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天然优势——这里是胜利油田的崛起地,近年来还形成了以石油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四大产业集群。因为前期没有像大庆、克拉玛依一样将旅游业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接替产业,东营市旅游业规模较小,工业旅游更是近乎空白。目前,东营市通过促进产业集群成功推动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城市经济发展到新高度。当下东营市创新发展工业旅游,不仅能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更能为城市经济升级确立新的增长点。东营市创新发展工业旅游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政府应加大对工业旅游发展的引导与支持;二是发掘胜利文化,提升工业旅游的内涵与意蕴。
全域旅游;东营;工业旅游;胜利文化
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这标志着我国将加速进入全域旅游时代。2016年底,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上强调,丰富全域旅游必须大力发展工业旅游[1]。全域旅游时代将迎来工业旅游的大发展。东营市是我国东部沿海快速崛起的工业强市,具备发展工业旅游的天然优势。东营市在前期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如果东营市能够对自有工业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尤其是充分挖掘胜利文化资源,不仅能促进当地全域旅游发展,还能为城市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找到新的增长点。
(一)全域旅游时代悄然来临
根据李金早局长的解释,“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2]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虽然近年来才丰富完善,但国际、国内早有相关探索。
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法国政府就协同推进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实现了国内旅游城乡一体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韩国政府提出“旅游立国”口号,积极推行旅游领域“三化”建设——“整个国土旅游资源化,全体国民旅游员工化,旅游设施国际标准化”[3];2010年以来,西班牙政府积极整合国内各类旅游资源,实施《西班牙沿海计划》,有效破解传统“阳光与海滩”模式的困境。这些有益的实践成功促进了法国、韩国、西班牙旅游业的繁荣,也给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我国探索全域旅游也有多年。比如,苏州市较早提出“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的理念,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景区、最美旅游目的地整体建设。再如,河南省栾川县提出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通过旅游业引领发展,努力建设宜游、宜居、宜业的美丽栾川、幸福栾川。在这些实践的基础上,李金早局长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强调“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发展阶段演进,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2]随即,全国掀起全域旅游建设热潮,建设起一批全域旅游示范点,总结了大量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的宝贵经验。我国正快速步入全域旅游时代。
(二)工业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
根据厉新建教授的观点,“全域旅游理念落地,需要在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八个层面加以落实。”[4]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发展工业旅游有利于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1]。
工业旅游是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欧洲发达国家的一种旅游新业态,最早源于法国。时至今日,民众对工业旅游已不再陌生,工业旅游的价值在于“将工业与现代旅游业有机结合,以工业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工厂风貌、工人工作生活场景以及工业遗址等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使旅游者获得相关知识和体验,为工业企业带来工业之外的收获,产生更大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1]目前,欧洲发达国家工业旅游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15%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工业旅游”[1]。在法国,小到制作香水、葡萄酒,大到制造飞机、火箭,都供游客参观;在德国,一些废弃的厂房、矿区经过旅游化改造,变为令游客流连忘返的著名景区。
(一)东营市是石油工业文化高地
石油是东营市的名片,“石油之城”一直是国人对东营市最熟悉、最亲切的称呼。1955年,国家对华北平原展开石油普查。6年后,在东营村附近的华八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再1年后,在东营构造上又打出日产555吨的营二井。随之,国家正式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胜利油田诞生。1974年以后,胜利油田发展成我国第二大油田。随后20多年时间里,胜利油田原油产量不断增加,为国民经济建设、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配合胜利油田发展需要,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置东营市。自此,一座新兴石油城市迅速崛起于山东半岛。作为胜利油田的大本营,东营市“油地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十分鲜明,伴随着胜利油田50多年勘探开采,东营市积淀了宝贵的石油工业文化。
精神文化层面,不仅有丰富先进的石油工业知识,也有弥足珍贵的艰苦创业精神;不仅有感人至深的个人英雄事迹,也有关键时刻舍身忘我的英雄集体群像。顾心怿、国梁、王为民、孤东会战、拦海大堤战海潮……,每一个都代表了一个传说、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制度文化层面,不仅有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更有优秀的企业家园文化。胜利油田一直以其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而闻名国内——过去曾较早地实行生产责任制、内部承包经营;现在又较好地实施标杆式管理、精细化管理。胜利油田的家园文化更是让人们由衷感慨:“原来是精神的力量支持着工人们在孤独、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坚守岗位、默默付出”。
物质文化层面,不仅有半个世纪以来胜利油田开采建设的珍贵工业遗迹,更有当前世界一流的石油、石化企业先进的生产设施、生产流程、生产基地。在东营市,抽油机、钻井架随处可见,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石油科技展览馆、胜利黄河大桥、华八井、孤东海堤、东营海港都成为地标性建筑,成为本地人的骄傲。孤东联合站、海上钻井平台、稠油厂、化工厂也越来越展现独特的工业魅力。仅以孤东为例,其境内的国家地质公园、“孤东一棵树”“夫妻井”“大红门”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的到来。
总之,依托胜利油田的发展,东营市成为石油工业文化的高地。这里可开发的石油工业旅游资源极多——传统的胜利精神、历史的工业遗迹,现代化的生产设施、生产流程、生产场所,以及先进的企业制度、工业知识等。
(二)东营市的工业旅游资源不限于石油
东营,因“油”而生。曾经的东营市是一座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国有经济与地方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整个城市经济兴衰维系于“油”。不过,随着胜利油田发展步入中后期,“十一五”以来东营市加快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步伐。尤其是2010年以来,东营市通过积极推动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成长。2015年,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已高达13 091.5亿元,其中地方企业贡献95.3%;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 450.64亿元,人均GDP16.39万元,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32家,拥有山东百强企业22家。
近年来东营市的发展振奋人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更趋协调、发展活力不断激发。目前东营市已形成了石油化工及盐化工产业、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产业、有色金属产业以及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四大产业集群。这些不仅繁荣了地方经济,而且也成为东营市发展工业旅游的宝贵资源。
石油化工产业是东营市依托资源优势最早发展的产业。目前,东营市石油化工产业年加工能力超过4 000万吨,石油炼化能力居全国首位。全市规模以上石化企业107家,化工产品超过300种。橡胶轮胎产业是东营市第二个过千亿元产业。2015年,东营市拥有规模以上轮胎制造企业63家,子午胎综合产能达1.5亿条,占全国的25%以上。围绕轮胎生产,东营市打造了集天然胶种植、合成橡胶、钢丝帘线、橡胶助剂、轮胎胶囊、模具、硫化机、轮胎生产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有色金属产业是东营市新崛起的特色产业。目前东营市拥有方圆铜业、天圆铜业、享圆铜业等多家骨干企业,产品成功应用于苹果、三星、IBM等高端品牌。石油装备制造产业是东营市优势比较突出的产业。目前东营市已建起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形成了以钻机、钻杆、钻头、抽油机、油田专用管、抽油泵等钻采设备为主导产品,涵盖1 500多个品种的产业链。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占山东的80%,全国的1/3。东营市从事石油装备研发、制造和油田工程技术服务的企业达到530余家,并已与200多家世界石油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一)创新发展工业旅游是东营市发展全域旅游的需要
东营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黄河从这里入海,兵圣孙武在这里诞生,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近年来,东营市加快了旅游业发展步伐,当地的生态旅游、湿地旅游、文化旅游等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是生态旅游。黄河从东营市中部入海,形成了黄河口独具特色的河海交汇奇观。东营市北部的黄河入海口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神奇壮丽。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这里完好的生态系统为鸟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良环境,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保护区内有鸟类368种,享有“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的称号。黄河入海口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拥有包括天然柳林、柽柳林、刺槐林在内的393种植物。
二是湿地旅游。东营市临河沿海,淡水、湿地资源丰富,全市湿地总面积达2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6.7%,是山东省乃至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东营市“水中有城、城中有水”,是名副其实的“黄河水城”。在中心城区,以休闲为特色,东营市引入黄河水完善了环城水系,建设了“九横十纵”水网结构,构建了以湖泊为主框架支撑的大湿地景观。其中,依水傍湖的龙悦湖景区、清风湖景区、揽翠湖景区、金湖银河、明月湖湿地公园等为城区增添了特色和魅力。
三是文化旅游。东营市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丰厚,构成了以古齐文化、孙武故里、吕剧发源地为主的历史人文景观。尤其是《孙子兵法》享誉海内外,不仅是兵家、商家必读的经典,也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孙子文化旅游度假区规划总面积42平方公里,已建成展现兵家文化和休闲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区,成功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此外,还建设了红色刘集旅游景区与天宁寺文化旅游景区。2016年,“黄河入海”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为东营市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内涵。
总体上,2012年以来东营市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为引领产业发展、社会消费、城乡统筹做出了重要贡献,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度不断增强。但是,东营市旅游业总体规模较小仍是不争的事实——2016年,东营市旅游消费总额仅占全市GDP比重的4.1%,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更达不到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对当地GDP的综合贡献率15%以上的标准;接待游客仅占山东省总量的2.1%,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消费总额仍处于山东省靠后位次,入境游与国内游人数之比仅为1∶251,远远低于国际1∶10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东营市虽拥有发展石油工业旅游“金矿”,工业旅游发展却几近空白。由此,东营市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城市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挖掘本地工业旅游资源,进一步创新发展本地的工业旅游。
(二)创新发展工业旅游能为东营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增长点
在201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中,包括两个工业城市:一是大庆市,一是克拉玛依市。这两个城市都是依托油田发展起著名的工业旅游。
大庆市在应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问题过程中,充分挖掘以“大庆精神”为代表的石油文化资源优势,以城企一体化模式积极发展石油工业旅游,围绕石油主题创新出包括石油开采、运输、加工、消费各环节的系列旅游产品,大庆油陶、一滴油等深受游客喜爱。截至2015年,大庆油田共开发工业旅游景区30多处。其中,大庆铁人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等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庆石油科技馆、大庆油田乐园等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此外,大庆市石油工业旅游中心、大庆华能新华电力有限公司及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还被列入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录。
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黑油”的意思,克拉玛依市是我国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与东营市一样,克拉玛依市伴随油田的诞生而建设,又随着油田的发展而壮大。在探索石油资源枯竭后城市发展问题时,克拉玛依市较早地将目光锁定在旅游业上。2000年以后,该市即着手开发石油工业旅游区,建成黑油山、百里油区、克拉玛依展览馆、新疆石油地质陈列馆、石西沙漠油田、克拉玛依一号井等主要景观。克拉玛依市还开发出8大系列170余款石油工业旅游纪念品。这些纪念品既有体现现代化石油开采的抽油机及钻井平台系列,又有以展示石油生产成果为主题的克拉玛依油田原油系列,还有以克拉玛依油田历史文化为背景的赛里木老人系列,设计新颖、收藏价值高。这些纪念品一经推出,就受到海内外游客的欢迎,还成为当地政府馈赠友人的佳品。
作为胜利油田开发的主战场,东营市拥有发展石油工业旅游的独特资源与天然优势,但东营市的工业旅游并没有像大庆市、克拉玛依市一样繁荣起来,主要原因是东营市前期没有将旅游业作为油气开采与加工的替代产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都随着优势资源的枯竭而衰落,如云南省东川市、黑龙江省鸡西市等。大庆市、克拉玛依市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将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对既有工业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本地工业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实现了工业旅游的快速发展。东营市的转型升级则独具特色——通过发展产业集聚推动城市经济转型。一方面,东营市充分挖掘胜利油田产业、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资源,促成了与之密切关联的石油装备制造、石油石化及盐化工等产业的壮大与集聚;另一方面,东营市充分挖掘自有工业生产优势,成功促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橡胶轮胎制造与有色金属制造等产业的壮大与集聚。东营市还通过完善配套服务、促进技术创新等措施,不断升级优势产业。在这些努力的基础上,东营城市经济转型取得良好成绩——在胜利油田“量价齐跌”的背景下,东营市2016年GDP位于全国石油城市之首,人均GDP居于全国地级市前列,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选定为中国唯一的绿色经济试点城市。
转型的成功、经济的繁荣、产业的壮大,让现在的东营市更有优势发展工业旅游。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为东营市创新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当前,东营市应该将发展工业旅游与促进城市进一步转型升级联系起来,使工业旅游成为城市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一)政府加大对工业旅游发展的引导与支持
综观世界各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特定地区工业旅游的发展与繁荣,都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与强力支持。无论是英国的铁桥峡谷、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或是我国的大庆、克拉玛依,概莫能外。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东营市境内就开始了对工业资源的旅游开发,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胜利油田在广南水库基础上建设了一个国家4A级景区——天鹅湖。广南水库总面积63平方公里,始建于1982年,库容1.14亿立方米,面积是杭州西湖的8倍。建设之初主要为胜利油田、电厂生产用水与当地农牧渔业用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城乡集中供水工程的大规模兴建,原有供水功能逐渐下降。1992年,胜利油田对其进行旅游化开发,“在63平方公里的水面上,通过修筑井架藏塔、盛世长城、都江堰缩造,人工修建日月山、太阳岛、北海城堡、海角天涯等,将景区的石油文化之灵魂很好地与当地古齐文化、黄河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汇聚与交融起来,形成了自己‘大绿地、大水面、大空间’的景区特点。”[5]此后,天鹅湖景区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2002年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03年,中国旅游报曾以《石油企业与旅游开发》为题专版报道过胜利油田天鹅湖景区经营管理创新的案例。此外,“华八井”“一棵树”“石油科技展览馆”以及“拦海长堤”等特色工业资源的旅游价值也陆续被开发。
然而,这些开发总体上都是孤立的、零散的,东营市政府参与较少,未对胜利油田石油工业资源进行主题明确、协同优化的整体开发,也难以系统展现胜利石油文化的深厚内涵。而且,由于多数景区的经营都定位为“原石油主业的辅助产业”,没有脱离对主业的依附关系,所以发展规划连续性差,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经营绩效也差强人意。正是如此,东营市境内胜利油田发展所积淀的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很低,既有资源蕴含的旅游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此,东营市创新发展工业旅游,必须要加大当地政府对工业旅游发展的引导与支持,尽快制定本地工业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使工业旅游能与其他旅游业态——生态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等系统优化、协同发展。此外,东营市还应尽快出台扶持工业旅游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深化油地合作,携手推动工业旅游发展,创新机制,调动社会资源,投入本地工业旅游开发。
(二)发掘胜利文化,提升工业旅游境界
旅游产业是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产业。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需求本质上是文化需求;旅游消费的核心是文化消费;旅游活动的内容是文化交流;旅游体验的关键是文化体验;旅游项目的特色也由文化形成[6]。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因而,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注入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东营市创新发展工业旅游,必须注重融入本地特色文化,使工业旅游产品拥有鲜明的文化品质,更好地满足游客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培育本地工业旅游的核心竞争优势[7]。
2017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工业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形成的、渗透到工业发展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对推动工业由大变强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影响。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是提升中国工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塑造中国工业新形象的战略选择,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有力支撑。”《意见》还提出,“发展工业文化,要重点抓好工业旅游”,要“利用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产业园区及现代工厂等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8]
由此,在胜利油田50多年勘探开发光辉实践中积淀而成的胜利文化更显得弥足珍贵。胜利文化是凝聚油田50万职工及家属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引领油田“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胜利文化具有“创业”“创新”“竞争”“发展”的优秀品质,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有极强的生命力与感召力。此外,胜利文化还有“融入中心、深入人心”的特色,倡导“油田与心田共建,文化与文明共创”。总体上,胜利文化集中体现了我国石油石化系统的优良传统,是我国央企先进文化的代表。因此,胜利文化是东营市创新发展工业旅游最宝贵的工业文化资源,东营市创新发展石油工业旅游,应该特别注重挖掘和应用胜利文化,提升本地工业旅游的品格、境界。
[1] 李金早.丰富全域旅游大力推进我国工业旅游[EB/OL].[2017- 04-24].http://www.cnta.gov.cn/jgjj/jldjs/ljz/ljz_zyjh/201701/t20170126_813326.shtml.
[2] 李金早.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EB/OL].[2017- 04-24].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601/t20160129_759445.shtml.
[3] 刘又堂.全域旅游视阈下旅游目的地功能变化[J].社会科学家,2016(10):90-94.
[4] 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5] 鹿钦海.浅谈胜利油田天鹅湖景区的经营管理[J].中国水利,2002(11):94.
[6] 罗明义.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9(9):1-5.
[7] 唐勇,黄俐波.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J].企业经济,2006(11):99-101.
[8]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7- 02- 03].http://www.miit.gov.cn/n114628 5/c5454604/content.html.
[责任编辑] 谭爱兰
2017-04-26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01706436)
巴永青(1983—),男,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讲师,主要从事生态文明、区域经济及高等教育等领域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7.02.022
F592.7
A
1673-5935(2017)02- 0076-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