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背景下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建设研究

2017-01-18 12:26李秀娟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背景绿色生态

李秀娟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绿色发展背景下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建设研究

李秀娟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在绿色发展背景下,建立和谐、科学的高校生态文化,培养具有生态文化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将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任务,也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新课题、新方向。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应采取创新手段,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生态文化、以专业技术推进生态文化教育,提升生态文化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增强生态文化意识和生态保护能力,并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的社会主题。

绿色发展;高校教育;生态文化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的输出单位,其生态文化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绿色发展背景下,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的要求更加多元,其不仅要实现生态知识的传播,更要通过生态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绿色发展背景下的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含义

绿色发展背景下,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应是在生态文化理念的指导下,以和谐包容为精髓,以绿色行为为表征,以专业发展为特色,通过不断加强生态文化教育,使绿色发展观深入人心,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

(一)和谐包容是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精髓

绿色发展背景下,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自然环保知识的普及,其更是泛化了的精神建设。生态文化是一种以和谐包容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1]。和谐包容在高校中主要是指: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认可、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对知识的广泛吸纳、对社会的关怀奉献以及对自我的认同与鞭策。在宏观层面,其则蕴含着民族精神、世界精神以及自然精神,是一种多元的兼容并蓄的文化形态,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

自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加强核心素养体系建设”这一要求以来,生态文化教育便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其应是一种建立在和谐社会发展角度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代表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最终标准。

(二)绿色行为是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表征

在物质层面,绿色发展背景下的高校生态文化是指学生的绿色行为,它是生态文化教育最直观、最表层的表现形式之一。绿色行为主要是指高校学生在生活、消费、学习过程中的绿色行为方式,是以环保节能、维护自然平衡为内核的行为集合。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网络化的发展赋予了绿色行为更多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关怀,更应该包括健康的网络言论、积极的网络消费心理以及对不良生活习惯的坚决克服。

高校在开展绿色发展背景下的生态文化教育时,应当首先从绿色行为入手,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对高校学生的行为进行基础层面的规范,在物质方面确保高校不产生反社会的、反自然的、反人类的不良行为。

(三)专业发展是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特色

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其内在的生态文化教育产生了新的意义内涵,作为以专业人才培养为首要目标的高等院校,其一切文化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专业发展”这一主题。我国教育领域的核心素养体系也是建立在各个专业基础上的。专业化的生态文化教育最鲜明的特色是高校教师利用生态文化教育开展相应的专业化教育,将专业教育中的相关知识应用在生态文化教育当中,也将生态文化的精髓应用在专业人才培养当中,最终形成专业塑造与生态文化的协同发展。

二、我国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力度,因此高校学生基本形成了初步的环保意识。据调研,有超过70%的大学生对环保知识和生态文化的物质层面具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有过生态文化的学习,并有超过70%的学生表示,在进入高校之前,他们就已经学习过较为系统化的环保知识。各种学习机会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大学生对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垃圾污染、保护城市卫生等都有较高的认识,同时也积极参与到多种环保行动中。良好的环保意识,使得当代大学生在环保行为上具备较高的生态文化教育素养。

就我国高校而言,虽然生态文化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距离实现全面的生态文化教育还有较远的距离。

(一)学生对生态文化的理解片面化

虽然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步成型,但是生态文化并不仅仅包含环保理念和节能理念。其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化的文化体系。就目前对大学生的调研情况发现,大学生对生态文化的整体认识存在片面性,很多大学生并不完全清楚生态文化教育的内涵,一些大学生甚至认为生态文化教育就是环保节能文化的教育。仅有不足20%的受调研学生了解生态文化教育应是价值观和行为理念的同步建设,是人类文明层面的建设,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加强绿色发展背景下的高校生态文化教育,首先应当帮助高校学生了解生态文化教育的内涵,在精准科学的认知下,才能够开展形式多样的建设工作。

(二)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我国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工作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教育方式主要以高校的相关课程为主要形式,一些高校也通过少量的社团活动开展生态文化的建设工作,但活动的影响力往往较低,覆盖范围较小,且这些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和目的性较弱。这不仅使得生态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不足,同时也令学生无法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感知和认同生态文化的内涵,无法树立深刻的生态文化价值观。

(三)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专业性不足

生态文化教育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一项多元的博采众长的社会化工程,因此生态文化教育应最终细化到不同专业领域的建设当中。但是我国高校的生态文化教育仅仅停留在生态知识自身,缺乏对各类专业的包容性,这也使得我国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始终只能作为一种单独的学科和工作开展,无法较好地与高校优质的专业资源进行良好的结合,导致生态文化教育缺乏专业性。

三、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创新手段

(一)建立网络化的生态文化教育渠道

为实现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多元性和渠道的广泛性,应借助当前的网络技术,建立“互联网+高校生态文化”的新型教育平台,通过引入网络化的平台,拓宽传统生态文化教育的视野,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广泛性,为学生提供生动多样的学习渠道。

建立网络化生态文化教育渠道需要充分调动校园网络的能动性,以校园网络为核心,搭建“校园网络-社会网络-社交移动平台”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将网络渗透到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当中去[2]。这种渗透,一方面是技术手段的渗透,是指以网络为载体的生态文化教育,利用网络资源打破学生学习生态文化的时间壁垒、空间壁垒,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生态文化知识库。另一方面是指网络文化的渗透,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健康的网络文化也是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当对学生开展网络行为方面的教育工作,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

(二)建立生态文化教育基地

受到教育资源的限制,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出现了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的生态文化学习只能停留在知识理论层面。

因此,加强绿色发展背景下的高校生态文化教育,首先需要建立多元化、科学化、广泛化的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利用丰富的活动将生态文化教育休闲化、娱乐化、体验化,通过直观的行为感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体验生态文化的重要性和生态文化的魅力,进而吸引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生态文化教育当中来。

狭义的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是指以生态文化教育为目的的功能性基地,需要由政府、社会、高校共同构建,令学生能够在农业耕种体验、生态环境参观、生态恶化科技模拟等教育形式中真实地感受生态文化。而广义的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则是指任何校外的教育环境,干涸的河流、过度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污染造成的疾病患者乃至具有生态文化特色的企业参观等都可作为生态文化教育的广义平台,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从真实的社会体验中学习和感知生态文化的内涵。

(三)优化校园生态文化教育氛围

校园氛围是实现绿色背景下的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基础,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将生态文化教育常态化,令学生在生活、学习的细节中感知和接触生态文化。优化校园生态文化环境的核心在于各类宣传物料的布置和宣传工作的开展,将自省、和谐、宽容、乐于助人等生态文化素养作为绿色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生态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3],对生态文化进行更加深入地诠释。通过大量的生态文化宣传工作,令全校形成主动学习生态文化、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的氛围。

四、生态文化教育建设与高校之间的协同作用

开展绿色发展背景下的高校生态文化教育建设工作,需要将生态文化切实地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地融合,形成以生态文化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专业技能为框架的生态文化教育模式。

(一)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种适用于多个领域的多形态文化,如建筑领域中的生态文化可具体表现为被动式建筑设计,生物学领域中的生态文化可具体表现为生物制药等。将生态文化融入到专业教育中,通过专业教育对生态文化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诠释,形成以生态文化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将成为我国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

构建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专业教育,是我国绿色发展背景下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最终形式,通过生态文化的融入,高校将培养出具有生态文化核心素养的专业性人才[4],进而令新一代带有明显生态文化特征的专项人才在进入社会后将生态文化理念应用于各个领域,最终实现全社会的生态文化教育。

(二)以专业技术推进生态文化教育建设

高校不仅仅是我国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也是我国前沿技术的发源地。因此加强绿色发展背景下高校的生态文化教育建设,不仅仅需要开展以教育为核心的建设工作,同时也要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的优越资源,利用高等院校的人才开展关于生态文化教育的专业化研究探索,通过专业技术支撑生态文化的建设工作。

如网络工程专业可开展以生态文化传播为核心的网络平台研究,机械工程专业可开展以能源节约为主题的专业技术研究。通过多种形式的研究,帮助高校生态文化教育获得更具体、更先进的发展方向,并令学生能够在实践生态文化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到生态文化的巨大价值,并将个人职业规划与生态文化教育进行充分地融合。

五、结语

绿色发展背景下的高校生态文化教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十三五规划的衍生项目,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应当严格遵循我国社会发展特点以及高校的教育水平,充分融合当代先进的技术和教育元素,开展多渠道的建设工作,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多个层面的生态文化知识,并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和社会观。

在与高校的协调性方面,绿色发展背景下的生态文化教育建设与高校的专业教学并不存在矛盾,二者是建立在同一目标基础上的有机整体。高校专业化能够为生态文化教育提供其他社会组织所不具备的优势和资源,令生态文化教育具象化为具体的领域知识,同时高校的专业资源也能够为生态文化教育实现创新型发展提供支持。

[1] 赵玉洁.高校生态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培养[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2):106-108.

[2] 罗丹.论“中国梦”视域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新方式[J].青年与社会,2014(13):155-156.

[3] 郑玉.论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J].卷宗,2015(6):589.

[4] 黄新海.新时期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推进战略[J].消费导刊,2015(12):63.

[责任编辑] 尹 健

2017-01-08

李秀娟(1985—),女,山东泰安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7.02.015

G640

A

1673-5935(2017)02- 0053- 03

猜你喜欢
背景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生态养生”娱晚年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