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林 韩若馨(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乡村旅游中民宿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胡永林 韩若馨(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不可缺少的载体之一近些年来在全国各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日益迅速的壮大起来。
乡村旅游;民宿;现状;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空闲时间的增多,城市居民倾向于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越来越多人选择乡村自驾游周边游,乡村旅游得于迅速的发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赏农家景,干农家活”成为城市游客的首选。民宿的兴起,丰富了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拓宽了农民的致富门路,也带动了节假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游客在节假日里想要更深入的感知乡村生活,住民宿成为旅游者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民宿,最早源于日本,一般指日本政府批准开业的由个人经营的家庭式旅馆。民宿的经营者一般拥有自己的住宅,腾出多余的房间来接待旅游客人,并提供早晚两餐。在欧美也有类似的经营模式,并拥有相对来讲比较成熟的政策制度和管理模式,例英国以“冠”评级,法国以“麦穗”评判,使其有了更加完善的体系,使其民宿发展更加成熟[1]。
中国的民宿发展较为缓慢。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台湾城市化进程的缓慢推进,及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民宿业逐渐发展起来。民宿不同于传统观念下的旅馆酒店,它们的差别不仅限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旅馆和酒店的主要卖点在于装修的奢华舒适,装饰装修配套设施都比较完善,各地的酒店旅馆几乎并无显著地差别。本文所说的民宿不仅仅是处于乡村的旅馆酒店,这里的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或者闲置的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以及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2]。有定义可以看出民宿主要是建立在农户与游客之间的联系的,不是像普通旅馆酒店一样有专门的运营人员参加,有相应的服务人员。民宿主人和旅游者的关系不仅仅是房东和租客的关系,民宿主人大部分都是本地的农户,他们对当地的风俗习惯,特色风光,旅游地都有深入的了解,而且他们本身的生活习性,朴实善良对旅游者来说也是对当地旅游感知的一部分。民宿充满着人情味,和酒店旅馆那些比较商业化的管理经营模式还是很不一样的。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感。旅游者住民宿的初衷正是在于品味和感知当地乡村淳朴的风土民情并亲身去体会当地的特色。
民宿在以前的一段时间都是以农家乐的形式存在着,吃住在农家。但是随着乡村旅游逐渐趋向发展成熟,以乡村体验为主要内容,以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的乡村旅游逐渐受到市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同。顺应着这种潮流,民宿在城市周边乡村旅游的地方逐渐兴盛起来。但是随着游客停住的时间和人数日益增加,旅游者对所居住民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地,乡村旅游中民宿所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随着乡村旅游的推进,民宿迅速发展起来。全国有很多的地方都在发展民宿,但是不好的现象就是如果某个地方民宿发展的相对比较好,那么就会出现很多模仿者,建设和其类似的民宿,千篇一律的现象屡见不鲜。好多的民宿都没有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建设,只是一味的模仿和一味的照搬,没有把当地的特色融入到民宿之中。民宿应该从它的建筑风格,室内装饰,内部格局中体现当地特色。游客住民宿主要就是为了进一步地亲身体验当地的特色和风土人情。不能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的民宿是发展不长久的。
现在全国大多数的民宿都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多数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初对民宿的选址布局没有进行提前的规划。基本是部分居民在原有居民房屋的基础上稍加修饰就成为了民宿。分布比较分散,都是散户,没有规律,整体显得十分的紊乱。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把无序的分散变成有序的集中,让民宿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
随着民宿的发展和壮大,与之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也应该完善起来。这里所说的基础设施不但包括基础的电,灯,水,路,卫生间,热水器,空调暖气等等也包括公共设施:健身器材,垃圾桶,活动场地,路灯,停车场等。这些都是作为乡村旅游地应该考虑的,这也是发展民宿必不可少的。民宿在保持其特色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让来游玩的人感到舒适,这两者缺一不可。现状的民宿有好多地方都忽略了这一点,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
现在的民宿都是处于乡村旅游地的部分居民利用自家的房屋,小打小闹的进行着民宿的经营。各家自营,各推各的,分布零散,经营零碎,没有成体系的服务和规模,单单靠几户居民各自为政的经营是成不了品牌和规模。缺少品牌意识的民宿走不了多久,一味的模仿,零散的经营,没有合理的经营理念和创新的品牌意识的民宿是跟不上现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脚步。
民宿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整体布局彰显乡土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根据当地的特色,自然环境,民风民俗,把民宿的选址布局有计划有依据的选定比如选择一条街,一片区,几个点作为民宿经营的主要据点。而不是随意一装修就是民宿,要化零为整,有规划可循。这样就会显得不是那么的混乱,而且也能提高民宿质量更好的为游客提供服务。
当然,民宿也是一个建筑,在不同的地方建筑有不同的特点,当地的民宿在建筑设计,外观,风格,内部装饰设施等等都要充分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让游客从心底里记住这个地方。设计一个民宿,不是简单的设计一栋房子,而是设计一种生活形态。而生活是一点一滴体验出来的。换位思考,人们不远千里来到这乡村里,是想要怎样一种状态,是想体验怎样一种生活,所以做民宿不能只重视外表,只重视躯壳,而是要把民宿内在的东西做出来,把当地的风俗惯融入进去,把民宿的灵魂做出来。这样的民宿才有生命力。改建民宿要保持原汁原味的当地生活,让游客真真实实过上当地的生活。新建民宿应尽量把老百姓的生活融入进去,规划设计要研究当地的民风民俗,研究当地百姓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劳作习惯,把老百姓的生活真实地呈现出来[3]。有条件的地方应发展一些拓展项目,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反映当地百姓生活;设计一些体验项目,让游客体验当地百姓的真实生活。
乡村旅游的民宿要想长久的发展,配套设施必须得跟的上。配套设施不齐全会影响游客对民宿整体的印象,不利于民宿形象的推广。民宿,是一个集群性非常强的产业,因此,民宿必须要抱团发展,同一区域共享基础设施,共同建设民宿。但是,在公共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个体民宿肯定会走向单打独斗,自立门户,一切问题自己去解决,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民宿的成本,也提高了民宿的消费单价,而且,导致同一地区的民宿,无法形成合力,甚至产生恶性竞争。所以,发展民宿要健全民宿周围的配套设施,并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享用和维护这些设施。
民宿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大环境,为了增强村落的可游性和体验性,可以选取村落中的历史文化遗存并充分利用村落特色的民俗文化,植入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业态,打造如文化集市、博物馆、民俗餐厅等丰富的乡村文化休闲产品体系和文化游赏体系,把其作为民宿的配套产品,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增添旅游的乐趣。
做民宿不能忽视服务。民宿作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住宿的地方,除了内在的文化风俗特色,外在的相应的服务也是十分重要的。游客住民宿不仅仅是要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百姓生活,而且还是需要舒适的体验。如果一民宿别的方面做都很好,而服务态度不好,服务品质不高,游客对这个民宿也不会有好的印象,离开的时候也不会心旷神怡。所以提高服务品质对整个乡村旅游中民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服务品质,一方面要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对这些经营民宿的人员进行服务相关知识的科普和技能的培训,整体上提高他们的自身素养;另一方面当地乡村旅游管理部门指定切实可行的民宿服务规范条例,发放到民宿经营的居民家中,让其按照此规范标准进行服务。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上基于对民宿的发展背景和定义的理解,并根据我国乡村旅游中民宿的发展现状特点,指出对民宿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中民宿的发展。
[1]朱鲸颖.民宿的标准化发展与特色 经营与管理2016.(9)
[2]俞利芳.湖州乡村旅游发展的转型和升级研究—基于休闲度假的民宿旅游[J].科技和产业.2011.(10)
[3]胡敏.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旅游学刊,2012(9):64-69.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homestay facility In the rural tourism
homestay,as a carrier of indispens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country is growing rapidly.
rural tourism;homestay;present situation;suggestion
F590.1F592.7
B
1003-8965(2017)03-01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