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1-17 19:26袁平宇
东方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教材信息技术课程

袁平宇

信息时代需要学校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目前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审查并反省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致力于分析、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合小学教育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效,以丰富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水平与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硬件设施不足。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投入高损耗课,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的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也是困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小学微机室现状是:计算机数量不多,大部分学校仅有一间利用“远程教育”建立的只有30台电脑的机房,将学生分成两组,还达不到一人一台,开放使用率低,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乡镇以下的许多小学校几乎没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

2、缺乏学生思维训练。

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思维训练的课是肤浅的,绝不是一堂好课。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比较、归纳、演绎等能力在任何学科都能体现,都很重要,在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如此。很多教师认为自己是在教计算机操作知识,或软件使用方法,这就对不起“教学”两个字了,这充其量不过是计算机及其它常用软件使用培训。在新概念出现时,讲解新界面时,新问题与老问题比较时都很容易进行思维的训练。那些地方可能训练,训练什么,如何形式,目标定到什么程度,如何取舍思维训练的内容都是教学设计中重点要考虑的,当前大多数教师这方面能力很弱,可以分为会不会设计和有没有设计意识两个层次。

3、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与小学已经开设过的《微机》课程相比,二者在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上都有根本的区别。《微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唯一学习对象进行学习,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学习的工具来掌握。目前,不少学校的教师对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不加区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套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无兴趣。

4、只重视技术倾向。

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教材统一更名为“信息技术教育”课本,遵照了教育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但是多数教材注重了对计算机这一信息重要载体的技术学习,而没有注意纲要中“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的要求,因此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生活、学习、劳动和娱乐相关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比例,在信息技术教材中相差甚远。同时,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环境和现代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创新、协作和实践等重要环节也很难体现在新版教材中。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方法和对策。

1、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教学的重要标志,就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现实情境,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呈现,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真实自然、生动感人的美感,还由于情境的创设,不会使学生学习上产生“断层”,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对初学地理的学生来说,北极是个陌生的地方,在地理课堂教学伊始,教师播放北极的风光片段,让学生的目光紧随着镜头移动,惊奇地观赏这人迹罕至的北极,学生们对极光的绚丽赞叹不已,甚至对北极产生憧憬的情绪。这时,教师再讲地理教材的内容,学生带着对北极的向往,注意力完全被北极所吸引。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以教材为本,而是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将课外资料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便会对教学起着非常贴切的作用。

2、转变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吸取外地先进的经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举行一些公开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校方领导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能够为信息技术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要组织各学校积极参加全国小学生电脑作品竞赛等相关赛事,让各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同语文、数学一样重要,国家十分重视;同时还要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整合课堂大讲赛、校长信息技术知识比赛等活动。不但要学生比,还要教师比、校长比,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把信息技术教学和日常应用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当中,为信息技术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重视教学设计。

课堂就是教学设计教育思想方法策略等,是教育智慧结晶,因此必须重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在熟悉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研究,领会编者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选择教育内容或开发课程资源,对教育活动进行规划、设计或者二次开发等。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等步骤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设计等。其中教学策略思想方法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效果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教学目标,它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实践证明,很多教师还没弄清楚“为什么这么教”、“教之后学生到底学到什么”之前,就把全部精力放在内容分析或活动设计上是很容易走偏的。我们提倡加强信息技术目的性教育,就是指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依据目标,制定教学内容,依据内容和学生实际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指目标的达成度,即学生知识、能力的生成。

在教学设计中,应用系统分析法,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控制,使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个功能达到最优化。

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就一定会摸索出一套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较好的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他们能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这一支持终身学习的重要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材信息技术课程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教材精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