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鹏
编者按:脱欧“黑天鹅”乱局进一步加深了欧洲银行业危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尤其使欧洲银行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低利率政策的持续、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对银行经营的负面影响将继续显现。中资金融机构应紧跟英国脱欧公投事件后续进展,提前做好在欧经营发展的风险预判。
2016年6月24日,英国公布了就未来是否退出欧盟举行全民公投的计票结果,最终有51.9%的选民支持“脱欧”。脱欧公投加剧了欧洲银行业危机,在欧洲银行业整体经营不容乐观的情况,英国央行8月4日放出“大招”,通过货币、财政、贸易等多举措提振经济,将基准利率从0.5%削减至0.25%的历史低位;欧洲央行在10月20日宣布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后,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欧洲央行或将在12月8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新的宽松措施。本文透过欧洲四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2016年上半年经营业绩,阐述欧洲银行业当前发展状况,解析英国脱欧公投后对中国银行业在欧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最后给出应对策略。
欧洲银行业举步维艰
不良居高,股价重挫。EBA(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发布的2016年度银行业第三次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虽然欧洲银行抵御极端环境冲击的能力总体强于两年前,但是存在系统性风险的几家大银行成绩靠后,而历史久远的意大利第三大银行西雅那更是垫底,再次为欧洲银行业敲响了警钟。
此次压力测试,旨在清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提振银行业给欧元区经济提供的信贷,让欧盟监管部门对于衡量和充实银行金融韧性有一个通用基础。共有51家欧元区银行参加了压力测试,其中共有37家归欧洲央行监管,有25家银行存在资本缺口,垫底的西雅那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2.44%。
西雅那银行的资本缺口,是意大利目前深陷坏账危机的一个缩影。截至2016年7月末,意大利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已经超过3600亿欧元,意大利5家最大的银行全部陷入坏账危机之中,主要诱因是近年来意大利经济不振、金融机构盈利不佳所致。目前,意大利银行坏账准备金总额还不足以抵消不良贷款总额的一半。除了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爱尔兰、德国等国的部分银行日子也不好过,在本次压力测试中被贴上了“表现最弱”的标签。
英国脱欧公投严重挫伤了欧洲银行股股价,加之受压力测试结果影响,近两个月来,欧洲银行股表现持续低迷,以至于欧洲斯托克50指数2016年8月宣布立即启动“快速退出”机制,将德意志银行和瑞士信贷从该指数中剔除。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意大利联合银行、爱尔兰联合银行、西班牙人民银行等银行的股价累计跌幅超过60%,欧洲银行股重回“黑暗时刻”。多年来,欧元区经济高度依赖银行借贷,银行业对欧元区尤其重要,而银行股价格与欧元区货币政策传导相关,股价下跌会使欧元区银行的借贷意愿趋于保守。同时,银行不良率的居高不下,也将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障碍。未来一段时间,若欧洲央行在监管方法上无法保持连贯性,无法完善功能完备的坏账处理市场,各国政府不及时采取有效行动,那么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将很难得到解决。
收入下滑, 市值缩水。从德意志银行( 以下简称“ 德银”)、法国巴黎银行(以下简称“法巴”)、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以下简称“法农贷”)和桑坦德银行(以下简称“桑坦德”)等四家主要银行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经营业绩看,受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减少、汇率折算等因素影响,四家银行整体收入水平呈下降趋势,除法巴营业收入和利息净收入增幅两项指标保持正增长外,其他指标增幅都为负增长。德银各项收入指标在样本银行中均垫底,2016年上半年,其固定收益和货币交易收益增长乏力,较同期下降19%至18.2亿欧元,低于彭博19.5亿欧元的预测。德银前首席执行官克莱恩在半年报发布会当日表示,营业收入的大幅下跌,致使德银亏损或将进一步扩大,其市值目前已经缩水了43%(见表1)。
资产增长,权益上升。2016年上半年,法巴在样本银行中资产总额最高,是唯一一家超过2万亿欧元的银行,资产总额增幅排在德银之后。2016年上半年,德银和法巴资产总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与衍生金融工具估值(德银增加1000亿欧元,法巴增加468.2亿欧元)、买入返售贷款(法巴增加415.5亿欧元)、交易类债券(法巴增加165.9亿欧元)增加有直接的关系。2016年上半年,桑坦德客户贷款达7870.98亿元,虽然增幅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但贷款规模在四行中排名第一位。客户存款方面,除法巴增幅超过3%外,其他三家银行增幅均不明显。受汇率折算因素影响,德银所有者权益增幅同比略有下降,法农贷该指标增幅达到了4.1%,可见面对日益上升的资本监管要求,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厚资本基础仍是国际大型银行的共同选择(见表2)。
利差收窄,盈利疲弱。2016年10月20日,欧洲央行举行例行货币政策会议,继续维持2016年3月以来欧元区主导利率为“0”的历史最低位,并维持量化宽松措施规模不变,即每月8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计划持续到2017年3月。虽然出现包括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家庭和商业贷款增长等乐观迹象,但是受欧元区经济增速缓慢,失业率仍处高位等因素,市场预期在12月8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将会宣布新的宽松货币政策。目前,欧洲银行业普遍面临盈利下滑局面,尤其是自2016年3月以来,欧元区隔夜存款利率降为负值后,进一步挤压了欧洲各商业银行主要靠利差维持利润的空间,并削弱了一些银行转型的动力。
近年来,德银在发展上举步维艰,重组和改组影响了德银业绩。2016年以来,德银在经历英国“脱欧”给资本市场带来不确定性、金融危机前不当出售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被美国司法部重罚140亿美元、为削减经营成本裁撤1万个工作岗位后,已然对重组中的德银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2016年上半年,德银净利润只有2.56亿欧元,增幅为-81.4%,净资产收益率为仅为0.7。目前,德银已关闭德国境内188家分支机构,从海外10个国家撤出业务。法巴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45.79亿欧元,同比增长4.3%,这一指标要好于其他三家银行。从ROE指标来看,只有法巴接近10%,而德银仅有0.7,这表明四行盈利能力较为疲弱(见表3)。
资本过线,拨备较低。2015年11月,FSB通过了《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原则及条款》,这是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推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政策举措。通过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数量提出更高要求,TLAC可以确保银行进入处置程序时,有足够的“损失吸收资本”来吸收损失,从而减轻“大而不倒”问题的溢出效应。加之巴塞尔协议Ⅲ资本监管新规全面实施大限的日益临近,各行更加关注资本质量和按最终标准计算的达标能力。截至2016年6月末,四行资本充足率基本达到最低监管要求。法农贷资本充足率接近19%,法巴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0%,德银为资本充足率12.00%,刚刚过线。
2016年上半年,四行信贷质量总体延续改善趋势,不良贷款率实现微降。样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总体不高,最高的法巴也只有89%。信贷资产占比和增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桑坦德的信贷资产占比普遍高于其他三行(见表4)。
“脱欧”对中国银行业影响几何?
英国脱欧公投事件不仅对英国乃至欧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中欧中英经贸往来、双边投资等都将产生一定影响。当前,过渡效应(即英国与欧盟未来的合作模式)、不确定效应(即英国与欧盟达成新协议、与非欧盟成员达成新贸易协议、修订英国法律等的不确定性)和金融环境效应(即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的叠加,将对正在加快步伐“走出去”的中国银行业产生影响。下面我们基于“脱欧”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角度去分析,以期对大力拓展欧洲业务的中国银行业有所启示。
银行贸易融资业务。近年来,中英双边贸易保持稳定发展态势。2015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下降8%,中国对欧盟进出口总额下降8.2%,在这一背景下,中英货币贸易额达785.4亿美元,虽小幅回落2.9%,但基本保持稳定,这充分体现了中英贸易较高的互补性和发展潜力。目前,中国是英国除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稳居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仅2016年上半年,中国出口英国的纺织品服装就达到54.1亿美元,同比增长1.6%,英国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盟中最大的贸易伙伴。
从中国对英国的出口量看,2015年总体占比不足3%,总量上相对较小,但是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影响,短期内英镑的贬值会给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期看,脱欧后英国可能无法继续享有单一市场优惠,加之在货物转口运输上,欧盟报关环节和关税的变化,会使贸易成本上升、贸易规模萎缩,势必直接影响到中资金融机构在英贸易融资业务。
银行房产按揭业务。随着全球经济缓慢步入复苏通道,欧洲国家先后出台购房移民政策,2010年以来,中国投资者正在加大对欧房地产市场的购买和投资力度。根据CCG智库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申请人占葡萄牙和西班牙移民数量的80%以上。另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9月之前的12个月,英国新住宅建设同期年增长17%,房价出现了5%~9%的上涨,如伦敦、伯明翰等大城市更是出现了11%~14%的涨幅。但是2015年1月后,房价指数缓慢回落,加之脱欧可能因投资下滑及人口流动性趋缓进一步冲击英国房地产产业,长期影响房地产价格,这势必会影响到中资金融机构有关房地产按揭或投资业务。
银行资产配置业务。英国脱欧公投改变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预期,各家银行原有的金融资产配置受到挑战,特别是欧元和英镑汇率风险敞口较大的银行。目前,国内银行大多开展了代客涉外收付汇业务,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客户信用风险将不断加大,做欧元、英镑代客衍生交易客户的盈亏幅度会被放大,而客户向银行缴存保证金比例上应有所调整。进入10月以来,英镑兑美元汇价呈现窄幅震荡;欧元兑美元跌幅明显,仅10月的第二周和第三周,汇价跌幅就达到了近3%的水平。包括花旗、法巴在内的机构研报显示,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大增、英国与欧盟在脱欧问题上的裂痕进一步加深,未来欧元兑美元、英镑兑美元的汇价仍存在下跌空间。
客户资源短期流失。在英国,中资金融机构的重要客户资源是在英的中资企业。一方面,考虑到资金外流、资产下跌、汇率走弱等现实问题,短期内中资企业将收紧在英投资或面临不确定性。据美联社10月17日报道,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受脱欧公投影响,英国已失去了全球投资目的地前5名的位置,目前排在美、中、德、加、法、日之后,列全球第7位,在2016年4月的调查中,英国这一排名高居世界第2位。另一方面,脱欧将促使中资企业将区域中心转至欧洲内陆国家和地区,中资金融机构在英客户资源会存在一个短期性的流失现象。
但是从长期来看,对英国作为全球投资目的地的未来,我们仍感到不必过度悲观,据全球金融数据提供商迪罗基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自6月英国公投以来,英国达成的房地产之外领域的交易额高达880亿美元,与2013年和2014年同期的交易量相当,只是低于2015年同期的交易量。我们预计,英国在2017年后将逐步回归全球并购交易目的地之一的位置,英企仍将对外国收购者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特别是工业生产、技术和医疗保健等高知识产权领域的企业。从欧洲范围来看,整体上中资企业投资缩水的可能性并不大,中资金融机构在欧客户资源大体上趋于稳定。
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影响有限。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明显,以英国为例,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相继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授权建行成为伦敦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与英镑实现了直接可兑换,中国在伦敦发行全球首支3亿英镑人民币国债等,双方共同推动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的协调发展与互联互通。随着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和成功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世行2016年第一期SDR计价债券,人民币国际化势头不可阻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质上取决于中国经济、贸易和金融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在未来的发展状况,即便伦敦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衰落,其功能和作用也会被现存或新兴人民币离岸中心所取代。目前,除伦敦外,苏黎世、巴黎、新加坡、中国香港、法兰克福、多伦多、东京等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均设立了相应的人民币交易市场,更何况伦敦作为国际重要金融中心地位未必因脱欧而受到明显冲击,历经过一战、二战、大萧条时期的伦敦金融中心,依然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之一。基于上述判断,后脱欧时代不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应对策略
目前,多家中资金融机构在英国设立了分支机构,本次英国脱欧公投不仅或将变革地区政治格局,而且对全球金融市场、银行业发展甚至金融监管政策等产生持续影响。虽然公投结果的公布并不意味着英国立即就会脱离欧盟,因为从法理上讲,这次公投结果对政府和议会没有法定约束力,不直接形成“脱欧”的立法效果,它仅是开启了谈判进程,未来还有很大变数,但是中资金融机构应紧跟英国脱欧公投事件后续进展,提前做好风险预判。
关注区域金融监管环境变化。英国脱欧公投不仅短期内使英镑、欧元出现阶段性贬值,而且长期内使全球金融中心格局面临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苏黎世、法兰克福、巴黎等城市进一步巩固全球具有影响力重要金融中心地位进而从中获益,卢森堡、都柏林等新兴金融中心快速崛起,伦敦金融中心地位不排除会相对下降的可能性,为避免这一趋势的出现,在未来几年,英国或将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环境,实施更为自由开放的金融监管措施。这一重要信号的释放,将对欧洲其他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政策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减轻在欧其他国家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将受益于“牌照通行权”规则,加快推进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发展进程,争取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加宽松的监管环境,不断提升在欧一体化服务水平。
密切加强与各国政府机构的合作。脱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双边贸易、投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建设等跨境业务,中资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强与各国政府机构开展更为广泛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加强双方或多边在金融领域经验交流、信息共享与务实合作。例如,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交行与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在伦敦金融城共同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交行将积极参与伦敦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建设,支持英国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等领域企业,提供结算和融资便利。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将向英国引介交行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有关英国经济、市场管理、法律框架和一般商业准则的信息,促进中英贸易和直接投资。
关注各类风险防控。汇率风险。英国脱欧公投对全球金融市场影响还将持续,主要体现在汇市、股市、债市及大宗商品市场的剧烈波动上,英镑、欧元出现阶段性贬值已成为大概率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美元、日元等货币很可能成为重要的避险货币,被迫升值。中资金融机构要高度关注英国脱欧公投尤其引发的日元升值、日债贬值对本行经营和管理的影响,适时调整本行资产在信贷、债务、外汇、衍生品、贵金属等市场配比和交易性敞口,保全资产。投资风险。中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规模和复杂程度,结合总体业务发展战略、管理能力和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审慎在欧开展自营性投资类业务,例如房地产的投资。充分考虑投资对象和项目风险、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市场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信用风险。各中资金融机构还要加强客户信用风险排查工作,充分评估金融市场波动对客户经营和履约的影响,防止脱欧引发的金融市场风险向客户信用风险的转换。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为世界经济增加了不确定性”,写入了2016年9月在中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中。后脱欧时代,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不确定性,给中国银行业跨境经营,尤其是在欧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中资金融机构应充分预计并积极应对脱欧公投可能带来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把握形势、评估影响、防控风险、寻求机遇。当前,中欧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6年还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开局之年,以9月29日中广核集团联手法国电力公司在伦敦签署国际社会广为关注的总投资为240亿美元的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为契机,中国银行业应在推动中欧、中英经贸投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重点领域务实合作和拓展城镇化、高新技术、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