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嘉+秦四齐
摘要:通过对重庆市多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有逐步弱化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要正确认识大学语文的作用与意义,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摆脱目前的现状,使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调查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①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②
语文课程按照传统的观点认为就是语文学科。结合语文和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应是在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语文育人目标、语文学习内容及语文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性、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语文教育、语文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方法
笔者主要采取发放问卷形式,发放途径有纸质直接发放、微信、QQ等形式,共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1247份,回收率92.3%。涉及院校六所,专业达到38个,涵盖各个学科门类。学生问卷共设计了25题,包括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学生对大学语文的态度及认知、教材、教学方式、大学语文对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作用及影响、阅读等几大方面,教师问卷则设计了11题,侧重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定位、授课形式、教材及教师对大学语文的认知等几个方面。
二、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现状的调查结果
(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情况
笔者对重庆三十余所高职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有11所是未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这11所学校基本是纯理工科性质的职业学院和非常专业的学校,绝大多数学校是选修或是部分专业开设。有的学校则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系列的其他课程,如应用文写作、文学作品欣赏等。完全未开设大学语文或相关课程的职业院校只有两所。从学时分配上来看,大多数学校只开设一个学期,课时数从32到48不等。从教学模式上来看,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一名教师按教材内容顺序讲授,且大多采取开卷或者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二)高职学院学生语文能力情况
对于自身语文能力,有73%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能力一般,27%的学生表示语文能力需要提高。而在教师问卷中,则有73%的教师认为日前高职生的语文水平较差,27%的教师认为水平一般,这正好和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相反。对于急需提高的能力中,学生最想提高的是写作能力,其次是文学欣赏能力,占第三是阅读理解能力,最后是口头表达能力,这其中有不少学生对于这几种能力作了多项选择,认为欠缺的不只是某一项能力。
(三)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态度及认识
被调查学生中,有 67%表示有必要开设语文课程,23%认为没有必要,10%表示无所谓。而教师100%认为有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有26%的学生明确表示很喜欢语文课,而55%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大约只有1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
(四)对大学语文教材的看法
调查中,46%的学生认为应该按专业选择不同的教材,34%认为教材统一但侧重点不同,21%认为应该统一教材,0.1%表示无所谓。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64%认为大学语文应教材统一但侧重点不同。对新兴作家、网络作家的作品选入教材的态度,有50%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赞同,但也有29%的学生不太赞同,有11%学生表示坚决反对。教师对于同一问题的选择是73%持不赞同意见,有1人表示赞同,2人表示无所谓,却无一人表示反对。
(五)对大学语文与今后就业的关系
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对今后就业的影响,76%的学生认为学好语文对于自己简历的撰写、笔试时的考试成绩、面试时的表达能力等有很大的帮助。有21%的学生认为关系不大,影响很小,只有3%的学生认为毫无关联,只要专业成绩好就可以了。在被调查的教师群体中,也有5%的教师觉得语文能力与学生的就业情况没有关联。
三、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一此现状进行反思与研究,以便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科学的、长远的态度来认识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调查中,有27%的高职院校是未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68.5%的院校是选修或者是部分专业开设该课程,只有4.5%的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为全校必修课程。从表面看,这27%的学校是都是理工科类的高职院校或者是专业性非常强的院校,似乎与大学语文课程并无专业联系。从深层次来分析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高职院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院校都有自己的专业力一向和定位,很多院校都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把“应用”和“实用”摆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大学语文就可有可无。而68.5%的高职院校虽然选修或者是部分专业开设了大学语文或者相关课程,仍是注重了大学语文系列课程的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大学语文课程真正的意义所在,其教学目的是功利的。
作为高职院校来说,虽然是职业学院,但也仍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此,“育人”与“教书”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更为重要,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到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个能熟练操作的技工,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新时代的公民,这才是“育人”的真正目标,而这一切与大学语文的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大学语文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都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在相关的其他研究中还需要更多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刘继印.凸显专业特色 构建高职语文教学新模式———以建筑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123-124.
注释:
①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②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