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7-01-17 20:40李文琪
东方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少数民族必要性

李文琪

摘要: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获得了较大进步,给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提高,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人才需求转变,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而随着民族高等教育向中东部地区转移,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色,更应当加快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满足经济发展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性;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西部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要进一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就必须给西部地区提供大量接受教育,技术过硬的人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就成为了重要的措施。人才的培养成为关键。

一、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发展民族高等教育,进一步培育更多优秀的各级各类少数民族人才,进一步壮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而在这些干部队伍中,法律事务专业人才占据重要数量。法律事务专业学生毕业绝大多数回到当地进入到基层法律机构或者是当地企事业单位中,成为了这些部门的重要力量。因此这些人才的技术技能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地职能部门的管理和发展,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模式的转变对广大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部教育的转移,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多由西部转移至中、东部地区。以笔者所在的南昌工学院为例,作为民族教育的预科基地之一,南昌工学院集合了50多个少数民族的人才,更向西部地区输送了众多人才。南昌工学院的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占据绝大多数,其占总数的比例在大部分年级都接近或超过了95%,少数民族成分也呈多样化趋势,计有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回族等民族。这种趋势不仅表明少数民族法律人才在国民教育中的比重正在逐步加大,而且还说明,少数民族法律人才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少数民族法律人才培养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

二、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培养对象的特殊性

南昌工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绝大多数为少数民族,以法律事务专业2013级专科预科生为例,三个班班共有学生143人,其中117人为藏族学生、21人为其他民族学生、5人为新疆籍学生。整体而言,13法律事务专科预科班的学生以藏族学生(81%)、其他民族学生(15%)和少数新疆籍学生(4%)组成,基本可以称之为少数民族或是藏族班级。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风俗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在校园中的生活、学习和课外生活等各方面都显现出了群体的特殊性。同民族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交流也都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同学交流很少。甚至因为生活方式、饮食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他同学由于不了解,彼此都会觉得有差异,感觉交流困难;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成绩普遍较差,一方面,他们的汉语基础较差,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另一方面,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很远。所以教授这些学生不能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它不仅是培养活动展开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一切培养活动的归宿。少数民族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与一般的法律人才有所区别。培养少数民族法律人才,其主要目的和动向应当是为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服务。学生毕业后到民族地区工作,应能很快融入当地法治环境,他们并不需要传统的法学教育,需要的是基层法制工作的实际技能。但从目前各民族类和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来看,并没有突出考虑或照顾这一特殊目标。因此,针对少数民族法律人才服务目的的特殊性,为其制定适应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是当务之急。

(三)人才培养定位的特殊性

法律事务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一方面,就业去向显示行业化的特点。根据以往反馈的就业信息来看,近几年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形成特色化,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更愿意选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经济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对于规模小的民营、私营企业漠不关心。另一方面,社会行业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技能和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对于人才提出了更现实化的要求,要求就业人才能够放开手来实际的办事,而不是空有理论知识,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就业前应当学会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和课堂创新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参考文献:

[1]土登、耿亚琴、汪卫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应用型、精英型人才培养必要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2)。

[2]袁翔珠:双向建构:西部少数民族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前沿,2010(2)。

[3]许莎: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民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视窗,2012(2)。

[4]胡志新、钱军: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路径探究,职教论坛,2016(2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少数民族必要性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