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进社团创新模式研究

2017-01-17 18:41施玮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模式研究党建工作社团

施玮

摘 要:虽然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的数量在持续增长,但学生社团作为高校中最常见的一种学生组织,一直以来是高校党建工作未覆盖到的盲区。正确认识党建工作进社团的必要性,通过明确社团党组织机构设立形式,健全多层次管理体制,培养选拔优秀社团骨干,丰富社团内党建活动形式等多条途径,积极构建高校党建工作进社团创新模式,切实提升育人效果。

关键词:党建工作;社团;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112-2

0 引言

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活跃校园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1]。虽然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的数量在持续增长,但学生社团作为高校中最常见的一种学生组织,一直以来是高校党建工作未覆盖到的盲区。

如何实现党建与社团的统一是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 高校社团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经历了一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形式多样的各类学生社团在高校层出不穷。由于高校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兴趣而自发建立,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本身无法克服的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不完善,专业水平不高,有的虽制度要求甚严,但参照制度的执行效益微乎其微;二是社团约束和激励手段不够健全,高年级退出较多,致使社团成员的流动较大,凝聚力降低;三是部分社团缺乏重要的骨干人员,社团负责人影响力不足,与指导老师沟通较少,由于专业指导欠缺,社团活动单一;四是社团品牌项目不够突出,社团发展内涵挖掘不够,缺乏持久的吸引力;五是社团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潮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所传达的取向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2 高校党建工作进社团的必要性

2.1 党建工作进社团有利于扩大党组织的覆盖范围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中发展党员是以班级为单位,这种发展党员的模式通常基于学生在班级的良好表现。但在高校中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在学生社团群体充当着意见领袖的作用,往往颇具影响力。但是他们在社团的优异表现往往被组织忽略而无法及时入党。因此,把党建工作引入社团,不仅可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2.2 党建工作进社团有利于培养具有远大理想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新形势下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潮在高校不断交流和融通。而自主性、松散型是社团的典型特征,一旦不良思潮在社团中传播,将导致大学生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的滋生[2]。所以,必须把党建工作引入社团,及时把握学生社团发展的政治方向,在引导大学生增强政治敏感性的同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3 党建工作进社团有利于高校社团的良性发展

社团负责人的综合素质是影响社团发展的重要原因。党建工作进社团,可以加强对社团内重要骨干和社团成员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通过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更有利于以点带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高校社团的整体向心力和凝聚力。

3 高校党建工作进社团面临的困境

3.1 各方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很多高校还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这项工作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整体发展影响不大。在社团内部对党建工作存在不同的认识,认为社团是一个自我组织和管理的机构,应以自我发展为主,校方没必要过多干预。一些社团的主要负责人认为党建工作的加入会影响社团的正常运行,没有认识到党建工作是社团工作正常开展的思想保证[3]。

3.2 社团内部凝聚力有待增强

目前各高校社团的发展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社团活动流于形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经常出现人员变动,尤以高年级学生流失为主,这将会影响党建工作的稳定性。同时,社团内党员的比例较低,多来自不同院系,很难形成合力。部分社团的指导老师对社团的指导往往避重就轻,仅停留在活动层面,不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有效帮助,这就导致了党建工作与社团建设的断层脱节,社团内部凝聚力严重缺失。

3.3 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以院系基层的党委或者党总支对学生党支部进行直接引导和教育是目前在高校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如果在社团内建立党支部,则社团内的成员可能既要受到院系内的管理,又要受到社团内的党组织管理。如果一名学生同时是多个社团的成员,很容易导致该学生党员重复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组织内的活动,造成党员教育的低效和重复。

3.4 工作方法方式有待厘清

党建工作进社团将面临它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否和班级开展组织活动相一致的现实问题。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发展等职能简单照搬进社团,势必缺乏相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相反,如果工作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化,又会降低党组织对社团的重要引导作用,造成教育效果的弱化,继而致使党建工作浮于表面、不够细致。

4 高校党建工作进社团创新模式构建

如何构建高校党建工作进社团的创新模式,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是每一个党建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4.1 明确社团党组织机构设立形式,确保社团党建工作有序进行

党建工作进社团,首先要建立系统科学的组织机构。一般情况下,对于条件成熟的规模性社团,考虑到其社团成员和党员的数量较多,可独立建立党支部,通过党员教育、组织发展充分体现基层组织的优越性。而对于一部分规模较小,其成员中党员较少的社团,可以根据其社团性质和协同开展活动的情况,采取联合建立党支部,各社团成立社团党小组共同开展党建工作。对于学生社团成员中目前没有党员的,可以先暂时成立团支部,选拔政治素养高的老师,对社团开展指导工作,并积极发掘和培养社团内优秀成员,为以后成立党支部做好人才储备。

4.2 健全多层次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目前,在大学生社团中设立的党组织主要有“垂直管理模式”和“挂靠管理模式”两种。前者适合办学规模较大,社团规模大且数量多的高校,在形成多个独立社团党支部或者联合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校党委领导下的学生社团党总支,并由相关党务工作者担任总支书记,完成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后者主要针对专业性较强的相关社团,比如,一些理论类或者专业研究类社团成员主要集中在某一学院或者相关专业,这类社团在建立党支部后可以挂靠学院,以便更有效的加强思想引导和管理教育。要积极建立党支部或者党小组领导下的社团社长责任制,实行专职党务老师监督,学生自我管理的管理机制。高校对于社团党支部的管理,既要在党支部建立初期给予资源、组织等方面的支持,还要在社团日常运作中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4.3 培养选拔优秀社团骨干,提高社团党组织的先进性

选拔政治、业务较强的专职党务工作者指导社团内学生党员的工作,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同时,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要善于发现学生社团中的活动积极分子,对于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要作为社团骨干提早培养,多引导他们参与和组织社团活动,使其尽快成熟,早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选拔优秀的社团指导老师对接社团管理,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社团活动不断提高凝聚力,扩大影响力。

4.4 丰富社团内党建活动形式,推进党建工作进社团创新发展

要立足于时代特点,在社团内开展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成员的理论水平。探索各类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形式,以辩论赛、征文、读书会等进一步促进社团内成员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领会。在活动内容上,既要紧抓与大学生自身紧密相关的时政热点,更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党性修养。要围绕社团性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社团成员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在培养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锤炼优良作风,提高综合素质。

参 考 文 献

[1] 屈彩霞,等.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学生社团的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

[2] 陈静.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团的必要性与有效模式分析[J].重庆与世界,2016(6).

[3] 徐艳霞.学术性社会科学团体党建工作的思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猜你喜欢
模式研究党建工作社团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