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寒冬的温情回望

2017-01-17 15:25王胜军
齐鲁周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温情期刊时代

王胜军

寒冬来得必然却又突兀,一度使我们觉得无尽漫长,恐惧彷徨!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位潇洒浪漫的英格兰诗人在《西风颂》里天真的一问,迷惑了多少饱受寒冬之苦的世间男女——大家伴着黄昏的那抹亮,在期待春天的迷醉中自我安慰,故作安详。互相传播着占卜者模棱两可的期许,上演着形形色色、悲欢离合的世间万象。可惜寒夜冗长,大家在等待中耗尽了月光,面对已经空荡荡的酒囊,还有覆盖了房顶和荒野的寒霜……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衣裳,也没有活过这个冬天的精神和力量,期待鲜花遍地的春天,也只能是临终前空想的奢望。

对于春天和未来的畅想,我们一度依靠“鸡汤”,但喝多了却更加迷茫,更加恐惧和彷徨。我们无助时“天意难违”,我们自信时“人定胜天”;想要的“有缘千里来相会”,厌恶的 “不是冤家不聚首”;我们教育孩子“人往高处走”,却又安慰自己“高处不胜寒”;我们曾经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却又幻想“车到山前必有路”……

2015年的12月23日,我们以“未来·已来”作为再启航的主题,也试图展示生命的顽强和渴望。我们意识到了“未来·已来”,却没有意识到未来竟然以我们难以置信的速度飞驰而来。“盛气凌人”的互联网,把太多行业的尊严一扫而光。也许就在今天,也许是不久的将来,一个围棋高手随时和机器人对弈,但难以言胜;进入家庭的3D打印机,可以随时凿出我明天比赛的篮球鞋;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可能让保险公司的车险收入一夜缩水;也许未来的某一天,生物、健康科技的发明和应用,我们会随处可见百岁老人,看他们一起约聚玩起3对3的街头篮球,在遍布城市角落的大大小小的体育场……当然,那个时候,互联网早就已经剥离了传统媒体曾经的自豪和辉煌。

我们正在试图创造一个随时超越预想的世界,却又担心随时被这个预想的世界所抛弃!

对于一份曾承载了人文精神与媒体荣光的期刊,我们不能只剩下回忆、留恋和幻想——在这个如坠深渊的年度,在舆论主阵地没有失守的所谓战果的背后,却是精神和肉体的遍体鳞伤。

梦中人低吟浅唱,终于迎来拂晓的晨光。在这个寒冬里我们没有忘记责任和担当,没有放弃自信和坚强!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从“鲁商的蝶变与图腾”揭幕,书写了“官辞的浪漫与偏见”,见证了“新学堂时代”、“府前街壹号”、“文明的初见与重逢”,也解开了“落马高官的商业裙带”,揭示了“当代中国的财富焦虑”……我们曾经向死而生,我们在休刊后复刊,我们在死亡后重生——我们在坚强的守望中感动了自己,也在坚强的守望中凸现出唯一存在的价值和榜样。对于一家见证了时代变迁与沧桑,又正值18岁青春少年的媒体来说,我们仍然蕴藉着不可小觑的热和光。所幸我们这个时代,就是不乏值得敬佩的伟大的人物,他们能够发现这些光和热并带领我们重新走向光明和辉煌。他们高屋建瓴,高瞻远瞩,高山仰止,他们以博大的胸怀促成了一纸墨香的百年守望。

对于一份具有独立思想的期刊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凤凰涅槃的年度。一直以冰冷面孔示人的资本,却在这个严酷的寒冬里一次又一次表现出难得的善意和温情,当这份期刊与目光远大的发展投资集团情定终身的时候,彼此以微笑和拥抱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构建,又一次体现了中华传统文明在这个盛世的和谐与魅力,养育着女性的阴柔和男人的阳刚!

即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2017年,也是发展投资集团入主《齐鲁周刊》并成立海右文化的开局之年。在这个放开了二胎的美好时代,这份重续生命的周刊在资本的拥抱中感受到温情和阳光,也拥有了繁衍生息的强大动力和无尽的能量。平台依然很小,打开的视界却变得宽阔,期待走向世界的力量已经“洪荒”。

寒冬过去了,春光在前,我们在回望的温情中浮想联翩……

(本文作者为齐鲁周刊社社长、总编辑)

猜你喜欢
温情期刊时代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期刊问答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