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院校培养创新型焊接人才的实践教学改革

2017-01-17 02:56李美艳雷毅韩涛韩彬
考试周刊 2016年102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

李美艳+雷毅+韩涛+韩彬

摘 要: 焊接技术在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是培养创新型焊接人才的重要基地,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石油院校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本文在分析其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型焊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焊接专业 实践教学 石油院校

一、引言

在我国,焊接技术作为石油石化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压力容器、长输管道和炼化装置都是通过焊接实现连接与装配,占工程建设安装总量的40%[1]。焊接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生产进度及效益,与此同时,焊接质量成为关系结构寿命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满足焊接现场需求的专业人员是一项重要课题。

1998年全国高校专业改革和调整后,有近百所高校将焊接专业与铸造专业、锻压专业合并,并更名为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2]。我国多数石油院校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主要是突出焊接工程领域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及机械等相关行业从事焊接工艺设计、质量检测与评定、生产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更强调焊接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高校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加强对焊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石油院校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不可或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着其他任何教学形式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国内多数石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能力训练方面的培养。这些问题的存在反过来限制在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实践教学得不到充分的重视。

国内各高校都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规定了相应学时的实践环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仍处于“走过场、凑时间”的恶性循环中。甚至有些高校为了节省成本和场地,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都被实践教师的演示实验取代,丧失实践教学的真正意义。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虽然参与实践活动,但处于被动接受,其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

在课程设置方面,多数高校专业课实验教学课时无法满足实际实验需要,尤其是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设计多学科基础知识,要求实验前做大量准备,而较短的实验课时导致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无法正常实施[4]。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也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互动的需要,包含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石油院校而言,作为通用专业的焊接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经费投入不足、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设备简陋等都是导致该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欠佳的重要因素。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的场所,既弥补校内学习的不足,又扩宽学生的就业渠道[5]。但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最大难处在于企业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生产安全等的考虑,不愿接受高校学生来企业实习,给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实践教学仍处于从属地位,从事实验技术工作的人员一直被视为教学辅助人员,相关政策不配套,影响工作积极性。其次,从师资结构看,高校从事实践教学的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占多数,而中年教师较少,限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双重压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实践教学工作和实验室建设,这对于培养创新型焊接人才十分不利。

三、以创新培养为导向,推进焊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加大开放力度。

建设一批条件优良、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确保焊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6]。尤其是校内实践基地的开放与共享对有效利用和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7]。高校首先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并立足本校资源,依托金工、电工等实习基地,建设校内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和具有石油特色的创新实践基地,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搭建广阔平台。

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接触生产、了解企业的纽带。从石油院校焊接专业培养目标看,多数学生的就业去向是企业生产第一线。因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对培养适应石油石化工程建设的需要及企业对口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解决高校校外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兼顾企业不愿接受高校学生来企业实习的难题,高校需要从自身发展机制出发,建立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变被动为主动,使企业主动接受高校学生实习。一方面,加强校企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高校的学科知识以及科研信息与企业技术相结合,开展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引进及新设备的技术改造,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借此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高校积极为企业选拔后备人才。高校为学生择业与企业招聘搭建平台,通过实习期间的考察,既使学生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又方便企业挑选合适的高素质焊接人才,为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铺平道路。

(三)加大“双证”制度的实施力度,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所谓“双证”,指的是高校焊接专业学生除了顺利获得毕业证外,在校期间还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技能等级证书或企业认可的焊接培训证书。其中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认证近年来受到高校和企业青睐。IWE作为ISO14731国际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对焊接企业的产品认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起到重要的作用,对焊接技术人员资格在世界范围内相互认可的趋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基于IWE培训认证的工程实践教学在推动焊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及提高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8]。

(四)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强化动手能力。

焊接专业作为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动手能力是焊接技术人员所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一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在参与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二是学科自身积极举办与焊接技术相关的科技竞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平台,有助于培养焊接专业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虽然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并为此做出很大的努力。但是中国焊接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存在弊端,尤其是作为石油院校,石油主干专业特色鲜明,对焊接专业的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都带来较大冲击,培养创新型焊接人才的实践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高校作为培养焊接技术人员基地,不论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还是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力量投入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创新型改革,以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对焊接技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雷毅,吴斌,宫大猛.焊接技术在我国石油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电焊机,2012,42(7):51-54.

[2]常维亚,邢鹏,赵莉.探索建立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4(9):26-27.

[3]汤百智,杜皓.论高职实践教学过程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6(1):46-48.

[4]刘学渊,陈继飞.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140-141.

[5]宋殿辉,孙广,季晓依.独立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认识和实践[J].物流科技,2009(2):119-120.

[6]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29-31.

[7]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8]常凤华,张岩.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与高校工程化人才的培养[J].电焊机,2009,39(3):14-16.

基金资助:山东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01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QN20131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SY-A20140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教改项目(项目编号:YJ-B1404;YJ-A1406)。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