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块净土,承载艺术之纯
——一位德国华裔妈妈的艺术感悟

2017-01-17 02:17何俐筱
琴童 2016年2期
关键词:拉琴净土歌剧院

何俐筱

有块净土,承载艺术之纯
——一位德国华裔妈妈的艺术感悟

何俐筱

也许艺术现在给人的感觉不那么纯粹,不那么脱俗,然而仍有一个我熟悉的地方,是艺术的一片净土,承载着艺术最原始的纯与真。

艺术传播的纯粹

我家附近,有几家歌剧院,自打儿子爱上音乐之后,我也成了这里的常客。渐渐地我发现了一件事情,歌剧院的门票价钱并没有明显地分出三六九等,第4、5排正中的好票和第20排最边上的次等座,价格往往是一样的,尤其是儿童剧全场统一票价,最好和最不好的座位同等价钱。即使是明星大腕的演出,也只是简单地分出几等,所以往年只要宣传册、节目表一出来,有人就会把全年的票都早早地买回来。早买早得好座位,这时拼的是对艺术的虔诚和热情。

来看表演的次数多了,歌剧院的很多名人我都慢慢地熟了。例如专演儿童剧的两位女士,一个黑皮肤一个白皮肤,不管演什么剧,她们都穿着同样的橘黄色衣服。演出季节时,大街小巷都张贴着她们的照片,她们演了几十年,城市里的每个孩子、每个从孩子成长起来的大人都认识她们,她们是不折不扣的名人。要是她们串串场,提供私人小演出,钱来得也相当容易。可是她们也是按部就班地上班,拿着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的死工资。还有一位我认识的芭蕾舞演员,在很多剧目里她都演主角,还在国际上巡演过,获过大奖,在业内也很有名气。那阵子,她刚刚生完孩子后3个月就又开始演出了。我当时很惊讶,问她为什么不多休息一阵儿,她简单扼要地表明,不挣工资,养活不了自己。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这些明星为什么不靠艺术挣钱,而如此辛苦地靠着工资养活自己?

这个问题说起来话就长了,简单总结一下,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德国,文化艺术、音乐、美术都不属于名利场的范畴,文化艺术不是拿来出名,或者赚钱换取名利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传播美,净化人的心灵和生活,很少有富得流油的艺术家。

服务大众的音乐

儿子3岁时,说什么也要学乐器,孩子他爸四处问熟人,包括歌剧院的名家,可不可以教我孩子。人家说:“别看我自己演奏得不错,可是我不会教小孩。”于是给我们介绍了一位音乐学校的老师,那老师说:“我会教5、6岁的小孩,3、4岁的我还没教过。”她建议让孩子等一等,长大一点再说。

终于到年龄可以学了,我们找了音乐学校不错的老师,每周半个小时,一个月就65欧元,想找贵的老师都找不到。全校,差不多全国都是统一价,老师授课水平也很统一,而且想学音乐的孩子都能找到老师和学校,买方市场、卖方市场是如此的和谐统一,没有竞争,没有抬价。因为在这里,音乐、艺术是服务大众和传播美好。

前几天,陪儿子看了莫扎特小提琴选曲的演出。最好的座位,儿童票十几欧元,大人要25欧元。这点钱,加起来不够两个人吃顿纯正的中餐。我们来得最早,不一会,场内座无虚席。演出结束,演员谢幕,可是观众没有一个起身离开的,他们继续鼓掌,演员们返场,又演出了一曲。经久不息的掌声反映出观众对音乐的真诚热爱。

看完音乐会,儿子说:“我有了一个新目标,就是拉一首莫扎特的曲子。”我说:“你会拉的《小小星星亮晶晶》《字母歌》那些曲子,就是莫扎特的。”他回答:“那个太简单了,我要拉个今天听到的曲子,难的,哪个都行。”回家后,我们又看了一遍关于莫扎特的绘本。儿子有点懈怠:“今天太累了,不能拉琴了。”我趁机开导他:“拉琴,拉成难的曲子,考级什么的,都不是学音乐的目的,你今天听了音乐,内心喜悦了,开心高兴了,这个是最重要的。拉不拉琴是次要的,能会欣赏别人拉的,也是学习,比自己会拉,还重要!”

如今,受儿子的影响,我了解了世界著名音乐家的所有曲目,已经挣脱出“音乐盲”的队伍。莫扎特的歌剧《魔笛》里,主人公排除重重困难,发誓要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没有仇恨没有强权的世界;莫扎特的《安魂曲》告诉我们死亡并不可怕,它会带来欢乐和宁静,引导人们走向光明……你能说,音乐不美吗?如今我们缺少的就是对美的追求,缺少的就是审美的能力。生命就是那三万多天,平凡的人,也可以欣赏享受到美好的音乐,那一刻的生命很超值。

音乐艺术不是名利场的敲门砖,音乐也不是音乐家们找到自身价值的工具。她是人类建立审美的摇篮,音乐的这块净土是如此美丽。然而,在追求欣赏美与追求纯真的净土里,我们都是精神的贵族。

猜你喜欢
拉琴净土歌剧院
特长
“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瓦努阿图
守住心中感恩的净土——《一饭千金》读后感
小猴拉琴
创造一方医疗净土
最赚钱的地方
拉琴人的不同选择
留一方净土,修一世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