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神医”李桂库

2017-01-17 03:08叶均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修井油井油田

○ 文/叶均

“油井神医”李桂库

○ 文/叶均

●被称为“油井神医”的李桂库总能解决修井的疑难杂症。 供图/叶 均

扎根一线26年,辽河油田辽河工程技术处井下作业工、高级技师李桂库完成的井下作业工作量超过1700口,主持复杂井作业136井次,累计增油8.6万吨。

在同事眼里,李桂库既是“油田神医”,又是油田里的“兼职教师”。他不仅能解决修井的“疑难杂症”,还带出不少获奖的徒弟。经过26年的艰苦摸索,李桂库实现了由“技能型人才”向“专家型人才”的跨越。

26年成就“油井神医”

井下作业的好坏,直接影响油井产量的高低和寿命的长短。如果说油井是“病人”,井下作业工就是“医生”。李桂库26年如一日,与油田不离不弃,练就了一身高超的井下作业技能,成为油田名副其实的“油井医生”。

带压作业技术的优势在于能有效保护环境、保护油层,但这个由技术处自我研发的技术当时还不够完备,时常出现设备与油井不相匹配的现象。

为解决这一难题,李桂库连续跟踪13口井,潜心钻研它的结构、原理、材质和操作方法。不懂英语的他,硬是对照字典翻译出了关键部件的说明书。凭借这种拼劲,他研制出了“油井快装井口”、“多功能井口试压防喷器”、“强排负压解堵工具”、“活节式抽油杆吊钩”等多项国家级专利。目前,这项技术在油田公司发挥着巨大作用,且已推广到中石油集团公司的8个地区公司。

2011年3月,荣兴油田的一口高产井突然停产。由于该井压力大、油气比高、油管内外栓堵、井下作业风险巨大,一旦失控着火就会井毁人亡。一般井下作业队伍不敢承接这口井的修井任务。李桂库得知后,立刻查阅资料、取样化验,提出了“连续油管伴热油循环溶栓”的井下作业方案,实施后一次性复产成功。

除此以外,他还研制了“偏心式定位封堵连续撞击器”,解决了使用连续油管处理井下事故时钻、铣、磨效率低的难题。

井下作业工的工作十分艰苦,经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摸爬滚打吃住在井场。李桂库看在眼中、疼在心里。为此,他反复琢磨、大胆构思,多次到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请教专家、修改设计方案。经多次实验,2013年初,第一台“自动化修井机”的样机终于研制成功,经现场试验可替代人工作业,有效降低了工作强度,节约了人力物力,实现了自动化。

改进组患儿手部留置针留置天数为4.23±1.45,常规组为2.56±1.23,改进组患儿手部留置针留置天数更长,证实了改进后的弹力绷带小手套在固定小儿手部留置针中的应用,能够延长患儿手部留置针留置天数。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由于水平井作业尚属世界级难题,井下作业工具还不能满足工艺需要。但李桂库根据水平井井身结构、井眼轨迹和三维剖面,设计了滚动扶正器、旋流冲砂器、安全脱节装置,经过实验应用解决了水平井作业时钻具进出、脱手等难题,填补了水平井作业易卡的空白。

为了在专业上能够不断进步,李桂库自学了《石油地质学》、《现代修井关键技术》、《钻井工程》等专业书籍,仅学习笔记就记了19本60多万字。由他撰写的《带压作业油管接箍检测器的研制与应用》等多篇学术论文获奖。2006年,李桂库研究发明的带压解堵技术,成功用于苏丹输油管线的清理作业,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做无效劳动”

在修井作业中,打捞井下落物基本占修井内容的三分之二以上。井下落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已有的打捞工具常常不太好使,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施工成本。

比如,在曙光地区,某口井在进行打捞抽油杆施工时,根据铅模印痕显示,抽油杆鱼顶严重变形,聚堆盘结在了一起。工作人员使用外钩打捞了一周毫无结果,越拖就越消耗成本,更谈不上效益。

时任队长的李桂库不甘心做这种无效的劳动。

通过仔细研究铅模印痕,李桂库大胆提出使用公锥进行打捞,并成功说服其他同事,自己动手改造了公锥,将公锥前端加工成椎体,下到井内进行造扣打捞,一次就把全井的抽油杆捞上来,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施工时间。

油井出砂是石油开发的一大难题,既降低了产量又增加了成本。而辽河油田大部分油井存在砂患。为解决这个难题,李桂库查井史、进现场、取砂样、做工具、勤实验,经过反复论证总结出“探、冲、压、转、滤”这一极具实用性的“五步冲砂法”,将单井冲砂工期提前12小时,仅此一项就可使单井增油10吨。为彻底解决砂患,他还根据各井地质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机械防砂、化学防砂的建议,油井的检泵周期由原来的3个月延长到了现在的1年。

辽河油田是全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稠油井开采难度大、工艺复杂,要经过射孔、下管、注汽、起管、下泵、抽油、再注汽、再抽油的循环往复才能源源不断地把稠油抽到地面。

由于油稠,井下管柱经常会被固死在井内。按照常规方法只能进行大修,但这种方法成本高、耗时长。经过摸索,李桂库设计了稠油井内管柱解卡工艺,用小修的设备完成了大修的工艺,单井可节约成本20多万元。

曙135井原本是一口日产原油35吨的油井,后因套管变形导致生产管柱落井停产。为使这口高产井尽快复产,井下作业队选用了当时最好的设备和工具,但收效甚微。为此,采油厂临时调回正在其他油田施工的李桂库。经过调查分析、研讨论证,李桂库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先内后外、捞套结合、先上后下、涨修同步、保护油层、保护套管”的井下作业原则,仅用10天时间从井内捞出油管132根,钢丝1000多米,修复了变形套管。这口昔日的高产井不仅“起死回生”,而且在重新下泵投产后日产量攀升到新高度,达到40吨。

●26年来,李桂库完成从“技能型人才”向“专家型人才”的转变。 供图/叶 均

请辞队长甘当“兼职教师”

李桂库不仅是“油井医生”,还是油田公司“兼职教师”。26年来,他已带出120多名徒弟。现在,这些徒弟有的已走向领导岗位,有的已成为技术技能骨干,有的在各级技术比赛中摘金夺银。其中,仅中石油集团公司级比赛中就有4人获得金牌、7人获得银牌、3人获得铜牌。

李桂库带徒以严著称。

他带徒的原则是“三进四不出”,即培训时要求徒弟“进井场、进教室、进心脑”,考核时“理论不及格不出徒、技能不提高不出徒、态度不转变不出徒、同行不认可不出徒”。

为了让徒弟对修井作业有更直观的了解,李桂库将井下作业的设备、工具、危险点源拍成照片,并加注说明。他把井下作业技能、操作规程、安全要点等用真人模拟,制成视频,并对此进行逐项讲解。

由李桂库精心制作的《井下作业工艺》系列课件被评为辽河油田公司标准化课件;“井控班组操作训练”获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不仅如此,李桂库还参与了《井下作业工》等诸多教材的编写工作。

2010年,油田公司以他的名字成立了“李桂库技能专家工作室”,2012年升级为辽宁省级“李桂库井下作业技能大师工作站”,2013年又升级为国家级“李桂库井下作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以来,李桂库通过开展技能专家巡诊活动、团队攻关和言传身教等工作,促进了技术交流、技术共享和技术传承。截至目前,李桂库已累计接听电话800多次,接待来访500余人次,赴施工现场解决疑难问题80余井次,创造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回忆当初主动请辞带压作业队队长,并主动到人事科撤销干部身份、甘愿当一名普通工人的事,李桂库说:“如果把我放在一个班组,有固定的岗位和必须完成的任务或许就没有今天的成就。我每次到井上都是解决技术难题和进行教学的,严格地说和岗位工人有一些区别。我的岗位是单位的每一个施工现场,解决每一个技术难题。我是一名技术工作者。”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

猜你喜欢
修井油井油田
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及新工艺的优化
我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建成投产
油井遭袭
石油井下修井作业及现场管理的优化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油田工人
新型油井水泥消泡剂的研制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抽油井杆管防偏磨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小型油田修井机效率提升改造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