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已成为惠民、为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体现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全面开展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双修”工作,加强园林绿化、海绵城市及环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及污水污泥处理力度,不断提升住房品质,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积极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全国第一个“城市双修”试点市——海南三亚市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中取得不菲的成绩,主要通过拆违打违、两河四岸景观整治、抱坡岭山地修复工程等一系列的“生动实践”,营造出体现居民需求与文化理想的人居环境。三亚的“城市双修”,折射出一部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城市不断更新的历史。有学习借鉴,更要善于实践。在我省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增强老城区功能,焕发老城区活力,推进“城市双修”无疑是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我省通过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扎实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加强生态修复,制定生态修复方案明确生态资源的保护主体与措施,划清责任主体,明确修复措施和各项工作推进时间节点;实施城市修补,制定修补方案和老建筑维护加固措施,开展违法建筑拆除等整治工作,改造就厂房、增加老区公共活动空间等来提升老区环境,完善老区功能;保护和利用现存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盘活老城区产业业态。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院长就曾说,海绵城市建设将生态的理念再一次灌输到了城市建设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思想中。而通过海绵化改造,城市水体面临的各种污染问题都有望加速获得解决。而且,海绵城市从绿化城建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极具经济效益的。我省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新建单位和小区都要按照海绵城市要求规划、设计和建设;老城区结合棚户区改造、公园绿地提升、道路改造等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未来三年,完成县级市20%以上、县城10%以上建成区的面积,达到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目标要求。
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及污水污泥处理力度。水,是一座城市的灵性所系,也关及市民真切的幸福感。为确保一泓清流滋润民心,我省始终将“治污”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来抓,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大力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等措施,全省106个县市因地制宜地制定黑臭水体实施方案,完成排查与建档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及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雨污分流,实施积水点改造,争取年底前全面完成城区内的垃圾清运、截污纳管工作,全力呵护清洁、优美的城市水环境。
强化城市环卫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市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垃圾采取简易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处理收费难,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相对滞后,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对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呈现加剧趋势。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加强公厕建设和旱厕改造、加强城市道路扬尘治理工作,配齐道路机械清扫设备、完成露头垃圾集运设施改造、加强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城乡一体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全面提高住房品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民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之前由于房子短缺,房子不愁卖,一些地方、企业心态浮躁,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规划、设计上缺乏特色,缺少精雕细琢,建了低品质房子,经典传世、有代表性的项目少,这样的房子再不能满足百姓的置业需求。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我们应更注重住房品质,科学编制住房规划,提高商品房供应品质,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快在建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住质量。
当前,人们居住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更注重舒适、安全、健康、环境和好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