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
近日,按照农业部部署,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完成2017年第一次生鲜乳抗生素残留监测工作,对99批次牛奶样品进行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多西环素4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检测,结果显示4种抗生素类药物均未检出。
日前,浙江省环保厅、农业厅牵头编制并印发了《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三五”期间该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根据《规划》,今年全浙江省存栏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以及劣Ⅴ类水区域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全部纳入在线智能化防控平台,一旦发现超标,将严格依法处置。《规划》提出,畜禽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今年要对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规模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对保留的近1万家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设施修复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再提升,使畜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严格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的主体责任。《规划》提出,全省保留的存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主要全部签订养殖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承诺函,对不履行主体责任或履行不力的畜禽养殖场主,要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直至退出养殖行业。《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消纳为主、工业治理为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实现降低畜禽养殖污染风险的中期目标。
6月12日,从辽宁省畜牧兽医局获悉,从即日起至明年3月底,全省将开展为期9个月的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
此次行动的重点是严查城乡接合部、私屠滥宰专业村(户)和肉食品加工集中区域等私屠滥宰易发区和多发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为生产加工“地沟油”提供原料、添加使用“瘦肉精”等违法行为。各地对屠宰违法行为易发区、多发区开展重点巡查,要落实每周询问村防疫员或居委会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线索机制,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6月9日,河南省畜牧局发布公告,根据省政府有关要求,省政府涉及畜牧部门的规范文件中7个继续有效,1个决定修改,3个停止执行。
继续有效的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规定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千万吨奶业跨越工程的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沿黄区域绿色奶业发展专项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
决定修改的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办法的通知》。
决定失效的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意见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方案的通知》。
决定修改的规范性文件,自2017年4月20日起3个月内,由起草单位重新起草报省政府印发,逾期自动失效。
2017年,财政部下达四川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29568万元,占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总量的10.2%。四川国家生猪调出大县61个,占全国500个生猪调出大县的12.2%。
日前,江西省泰和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签约,共同进行泰和乌鸡技术开发。
泰和乌鸡具有独特的观赏、药用和滋补价值,是我国医食同源、药膳两用的优良鸡种。这次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开展合作,旨在通过技术开发,系统研究解析并筛选出泰和乌鸡的关键功能因子,综合评价泰和乌鸡的营养特点、营养组成与品质构成,构建泰和乌鸡营养组分数据库,阐明泰和乌鸡功能保健作用机制,为泰和乌鸡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科学依据、信息保障等。此次签订泰和乌鸡技术开发合同,将为泰和乌鸡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注入新的动能,为泰和乌鸡品牌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通州区低端养殖业及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退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全区禁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退出工作;完成全区低端养殖业散养户、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的畜禽清退工作。2017年9月30日前,完成全区低端养殖业散养户、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全部退出工作。
6月15日,舟山港综合保税区配套码头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验收,这意味着舟山将成为继温州、宁波之后浙江省内第三个拥有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的城市。
舟山港综合保税区配套码头进口肉类指定口岸于2015年7月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冷链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74280平方米,总投资1.4亿元。
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运行后,将大幅降低浙江地区进口肉类原料的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加之已经获批的自贸区优惠政策,肉制品进口的成本将会显著降低,对于省内肉制品进出口企业而言,可节约物流成本10%以上。
6月15日,陕西省咸阳市政府、中国银行、正大集团“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暨新型农牧产业化综合示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西安举行。根据协议,三方将在政策、资源、资本、技术、市场、品牌等方面优势互补的前提下,采用正大集团“政府+企业+银行+农民”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投融资创新模式和产业组织创新模式,在咸阳市“北五县”(长武县、永寿县、淳化县、旬邑县、彬县)建设100万头猪、1亿只肉鸡、300万只蛋鸡、30万亩有机种植以及15万条鳄鱼养殖和70万吨有机肥的配套项目。
据了解,项目采用“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分期实施”的方式投资建设,一期项目将于2018年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新型畜禽肉食品和有机果蔬生产供应基地,带动数以万计的贫困农户彻底脱贫,为项目区域经济的优化、转型和升级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